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农业的重视性越来越高,而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农作物,更需要投入资金进行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分析,找到病虫害防治的根本方法和策略,保证玉米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推动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玉米;栽培新技术;病虫害;防治策略
  一、玉米栽培技术研究
  1.土壤的修整工作。在进行玉米的种植前,首先要对其种植的土壤进行精耕细作,既要保证农机设备翻土的深度,更要保证其平整度,这样才能为后期玉米的健康茁壮生长奠定基础。另外,在进行土地修整工作的过程中,杂草等等的处理工作也非常的关键,如果这些杂物不能进行及时的清理和根除的话,就会为玉米的后期生长埋下隐患,玉米种子埋在地下时会增加它的发霉率、腐烂率,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2.玉米种子的选择。选择优良的玉米品种是保证玉米高产优产的前提,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条件,因此一定要引起特别的重视。在进行玉米种子的选择时,首先要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土质情况,还要对其水源分布等等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的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玉米种子的选择,实现玉米栽培技术的稳步提升。
  3.玉米的播种技术。玉米播种的方式和植株之间的密度需要根据玉米的品种进行合理的选择。在进行种植前一定要对玉米种子进行浸泡、晾晒等等工作,因为只有经过浸泡及晾晒之后的玉米种子才更具有抗虫性,能够进一步提高其发芽率。而玉米种植密度的选择不但要根据土壤的特点,还要结合玉米的生长条件,这样才能避免玉米生长后期倒伏现象的发生。 而且合适的玉米株距还有利于玉米生长期光照的充足性,使其扎根更加牢固,更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升。
  4.加强玉米生长过程管理。玉米的生长速度是非常快的,在播种完成之后,尤其要提高对幼苗及抽穗期玉米的科学管理,因为幼苗期玉米的生产不但会关系到玉米根系的茁壮性,而且直接决定着玉米根系的发达性,只有提高幼苗期管理,才能防止玉米后期的倒伏。这就需要在其幼苗期生长过程中注意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并进行合理的定苗,既不能使株距太近,也不能有缺苗情况的发生,并且做好施肥以及杂草的清理工作。而到了关键的抽穗期之后,就要增加培土工作,以保证根系的快速生长。这个时期要注意玉米的灌溉工作,既要让玉米得到充分的水分和养分,更要保证植株不会在雨季被雨水浸泡,并做好各种排水工作,提高玉米生长过程管理的有效性。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方法研究
  1.农业防治。要做好田间地头的卫生工作,对残留的玉米秸秆进行焚烧和粉碎处理,防止因病虫细菌残留对来年玉米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应在播种前对土地进行深翻,降低土壤深处病虫害细菌的存活概率,切断玉米病虫害的传播条件;要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增加玉米田的通透性,实现对玉米螟虫生长条件的破坏;应实行轮作倒茬制,降低病虫对玉米的损害,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
  2.频振式杀虫灯防治。频振式杀虫灯是对抗玉米病虫害的有效途径。在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杀虫的过程中,应合理设置杀虫灯的间距。针对地势较为平坦的玉米田,应每200m设置1个杀虫灯,针对地势低洼的玉米田,则应将频振式杀虫灯的距离缩短至150m 1个。同时,在应用频振式杀虫灯防止玉米病虫害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出现杀虫盲区,将频振式杀虫灯的高度设置为1.5m,并采用三脚架进行固定,降低频振式杀虫灯因风力等外界因素的综合作用跌落对杀虫效果造成的不良影响。
  3.性诱剂诱杀防治。要合理选择性诱剂的诱芯。选择具有较长持效期和灵敏度较高的诱芯,提高杀虫效果,并经常更换诱芯,确保诱芯的杀虫效率;应实现诱捕器与诱芯的分离,降低二者的互相干扰,提升对病虫害的诱杀效率;应合理设置性诱剂诱杀的时间。尽量在玉米螟虫的出生阶段对其进行诱杀,原因是这一时期玉米螟虫的抗药性不高,能够实现对玉米螟虫在源头上的防治。
  三、玉米病虫害防治策略
  1.病害防治。玉米病害主要有黑粉病、小斑病和纹枯病等等。黑粉病大多以感染黑粉菌引起,在对田间作物处理不够及时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其防治方法主要有三种:―是在播种前使用粉锈宁拌种降低玉米植株感染的几率。二是直接对抗黑粉病的玉米品种进行选择,有助于防止病害的产生。三是对清理田间杂物的工作引起重视,进而为玉米提供良好的种植及生长环境,减缓黑粉病的发生。
  而小斑病容易发生在夏季,特别是在连续炎热多雨天气的情况下极易产生。防治小斑病的主要方法是选用抗病效果好的玉米种子,也可以实行轮茬制度,在维持玉米种植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上对病害进行预防。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强化排水的方式减少致病因素,实现病害的防治。
  2.虫害防治。玉米种植中常见的虫害类型有玉米螟和蚜虫。其中玉米螟是玉米种植中经常出现的虫害,出现在我国很多地区。通常我们能够在玉米叶上看到依附其上的褐色飞虫,就是玉米螟。玉米螟不仅能附着其上,也能够钻进玉米植株破坏玉米穗。在对此虫病进行防治时,农业生产者可以在玉米植株的中心放置一定量的辛硫磷颗粒,也可以喷洒撒新硫酸乳剂对其进行防治,切实促进玉米生长。另一种主要虫害蚜虫也称为腻虫,会在大量黑色小虫集中的情况下以黑色片状物呈现于玉米叶上,是较为常见的玉米虫害。因蚜虫的繁殖速度较快,所以对玉米生长存在很大的威胁。对于蚜虫而言,大多使用异色瓢虫和步行虫实行生物防治,利用其具有較多天敌的特点进行虫害的防治。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通过优化玉米的种植技术,科学选种和播种,合理密植和施肥,能够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在此基础上,做好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用频振式杀虫灯和性诱剂进行诱杀,联合农业防治手段,有利于降低病虫害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不良影响,促进我国农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文.关于玉米种植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的分析与技术推广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02):91-92.
  [2]王玉祥.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23):98.
  [3]井士军,尹海兰.探究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7(22):123.
  [4]杨勇.探究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7,37(11):78-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378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