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期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跟踪与应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近年来,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衣食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于人们的距离沟通有着很深的推动意义。新时期的5G技术将是通信技术上的一个变革,它能够弥补4G的不足,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极大的方便。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5G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会是未来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方向和体现。
  【关键词】    5G    发展跟踪    应用分析
  前言:当前,4G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运用,以4G技术带来的便利来看,5G技术所产生的作用有可能会颠覆某些人的生活方式。目前5G的技术,它主要有着数据传输速率高、成本降低和支持大规模设备连接等特点。这些特点能够满足5G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运用,帮助一些行业突破技术的限制,更好的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一、5G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5G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团队主要有着华为科技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等,国外美国高通、三星也都有着对5G技术的研究。而我国在对5G通信技术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它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项技术上。
  1、高频传输通信技术。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呈现了爆发式增长,在受众范围和受众需求上都有着明显的提高。在用户增多的情况下,对于信息传输速率也有了更大的挑战,5G目前的高频传输通信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传输速率慢这一问题。这种技术也是广大用户对于5G技术最直观的感受。然而这项技术在当今的发展还有着不足的地方,有时数据传輸不够稳定,而且传输过程中消耗成本太大等等,这都是当今5G高频通信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2、密集网络通信技术。无线网络作为当下和人们息息相关的技术,5G通信技术的融入也能为它的发展克服很多的障碍。例如在一些人口密集的住宅地区等,用户对于数据传输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而无线网络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合适的数据传输。而密集网络通信技术刚好能满足这一要求,它可以创建出数量众多的低功率节点,这样就可以让热点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对于人口密集地区对无线网络的需求问题有着很大的解决。然而同高频传输通信技术一样,这项技术在目前的发展中还有着一定的不足,就是在应用过程中,网络密集程度增大,相应的也会造成干扰现象,这是该项技术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3、D2D通信技术。传统的无线信号传播需要在基站之间进行传播,会受限于一定范围。而D2D通信技术的数据直接在终端之间进行传播,不需要通过基站转发。这项技术有效的减少了基站的负担,并且还节省了传输时间,提升了传输效率,同时特很大程度降低了基站等设施的建设成本。不难看出,D2D通信技术将会是未来备受欢迎的技术。
  二、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分析
  5G通信技术的到来不仅仅是笼统意义上的网络数据传输加快,它所带来的一系列效应将会在很多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2.1外科手术
  2019年1月,我国一位外科医生利用5G技术实施了全程首例远程外科手术。在手上当中,这位医生利用5G操控将近50公里外的一只机械手臂,切除了一只实验动物的肝脏。在整个过程中,手术延迟只有0.1秒,5G数据之快为远程外科手术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于未来地区之间的医疗资源分配,很有可能会产生变革性的影响,
  2.2 5G在光场相机中的应用
  光场相机作为新型的摄影技术,它对于拍照的清晰度模糊有着很大的改善。众所周知光场相机的先拍照之后进行对焦,这就导致光场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容量非常大,一张照片有的可以达到200M。诊断存储问题,5G的存储功能刚好可以解决,完美的解决照片容量大的问题。
  2.3 5G在安卓系统中的应用
  安卓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源代码是开放的,当今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这一领域运用十分广泛。安卓系统拥有着4个分层架构,分别是应用程序框架、系统内核层、应用程序层和系统运行库层。5G的纳米技术可以在系统的内核层中将硬盘驱动同步到终端,不仅节省了终端系统的存储空间,而且还让安卓手机的安全性有着很明显的提收升。
  结语:综上所述,5G通信技术所带来的一系列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高速的传输、对数据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并且对于数传传输的成本进行有效的节省。在医疗、安卓系统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在一些技术上仍然有着问题,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针对相应问题进行合理解决,从而让我国的5G通信技术蓬勃发展早日运用,进一步拉开与其他国家在通信上的技术距离。
  参  考  文  献
  [1]徐鹏, 郭鸿. 对新时期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跟踪与应用分析[J]. 通讯世界, 2017(9):58-59.
  [2]高路楠, 霍晓培. 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跟踪与应用研究[J]. 中国新通信, 2018, v.20(9):99-100.
  [3]周彬. 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跟踪与分析[J]. 中国新通信, 2017, 19(8):31-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50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