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5G无线接入网络架构设计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隨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就为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经济基础,通信网络也逐渐从之前的2G发展到4G再到如今的5G。每一次的发展都使得人们通信的便捷性有所提升,目前4G技术已经完全成熟,紧随而来的就是5G技术。当前国际上诸多的组织全部已经开始开展与5G网络相关的价格方面的研究以及探索工作,不过目前依然还是处于一种需求的制定以及空中形式的藉口技术阶段之中,并在其设计需求以及具备可行性的技术方面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本文先从当前5G网络架构以及设计环节应该遵循的原则剖析入手,在文后提出了一些有关5G无线网络架构的具备可行性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    5G无线网络    架构设计    原则    具体方案
  一、5G类型无线网络架构设计环节中应该遵循的原则解析
  当进入5G时代之后,业务类型以及运用情景开始逐渐变得更加多样化,之前使用的网络架构模式在适应性层面上的缺陷就暴露的十分明显。站在5G网络之下的业务覆盖情景以及极具重要性的功能之上的指标进行分析之后发现,5G类型的无限接入网络需要的就是一个在灵活以及拓展程度上都具有极大优势的网络架构,借此来实现网络资源配置方面的灵活以及网络性能分布灵活的最终目标。由此看来,针对5G类型的无线接入网络进行架构设计工作的时候需要遵循的原则如下:高智能性原则、网元以及架构方面灵活调配原则、架构以及运维工作高效原则。其中涉及到的高智能性,就是需要做到承载以及控制的分离,换言之就是用户以及控制界面需要单独支持相应的扩展,在性能方面的集中控制之上,实现在各种类型无线网络予以覆盖之后无线网络自主进行智能优化的目标。网元和架构上的灵活调配,就是物理性质的节点和网络性能的完美结合,对于网络性能方面的设计予以应有的重视,物理网元从实际的网络使用情景出发对其进行相应的调配。
  二、5G类型无线网络架构设计的具体方法
  2.1平台的多样化
  在5G类型的无线网络架构的设计环节中,将一些全新类型的网关以及终端予以添加,就可以实现其设施平台能力方面的多样化发展。站在功能之间的差异化角度上来看,5G类型的无线设施主要是包括了一种名为BBU+RRU分布形式的基站和室内环境下的基站、对于用户以及控制性能起到承载作用的网关设备等等。站在设施平台能力之上的差异化角度来看,主要是分为业务以及虚拟类型的平台设备。如果是站在其功率的差异化角度上来看,就可以分为功率较大的含 BBU+RRU基站、功率相对较低的微星基站以及功率十分低下的物联网中的传感节点以及智能化终端。如若是站在其与用户的实际距离远近的差异化角度上来看,就可以分为智能化的终端、微型基站以及含 BBU+RRU资源池类型的大型基站等等。
  2.2连接形态的多样化
  在当前的5G类型的无线网络实际架构之中,与之相关的无线设施自身内部的节点连接形态会对各种形式予以兼容,这其中就包括诸如RRU基站在内的链状连接形式,包括基站设施彼此之间连接在内的网络状连接形式,除此之外,还包括诸如基站与物联网之间连接在内的点与点之间的连接形式和包括BBU和RRU彼此之间连接在内的伞状连接方式。
  2.3承载方式的多样化
  随着5G类型无线接入网络结构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传输以及承载技术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并且其多样化趋势也会越发明显。传输以及承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是会随着具体网络情景的变化而变化的。站在其承载所用介质差异化角度上来看,传输以及承载技术主要是划分为有线以及无线两种承载方式。无线形式的承载技术自身具备着较高的灵活性,并且这种方式所需的成本投入也相对较小,同时架构所需的时间也相对较短。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这种无线承载技术自身在带宽上具有一定的限制,并且其干扰性也相对较大。有线形式的承载技术自身具备着较好的稳定性,较小的干扰性以及带宽相对较为富裕等等优势。但缺陷也是十分明显,比如自身的灵活程度较低,所需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大以及架构所需时间过长等等。所以目前针对与5G类型的无线接入网络进行架构设计工作的时候,并非只是单纯的考虑使用一种承载技术,而是需要在充分了解实际使用需求的基础上,将这两种承载技术的实际应用的优劣势予以权衡,最终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确保网络传输的稳定以及安全性。
  总结:目前随诊经济以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的诸多组织已经开始针对5G类型的无线接入网络开展相应的架构设计工作,虽然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对此形成一个完全被大众所接受的网络架构设计方案,但是却在其设计需求以及具备可行性的技术方面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所以当我们进行5G类型的无线接入网络的架构设计环节之时,就需要始终遵循高智能性原则、网元以及架构方面灵活调配原则、架构以及运维工作高效这三大原则,并在实际的网络架构设计环节之时,适当引入一些全新类型的网关以及终端,做到将平台、链接形态以及承载方式的多样化,以便充分满足实际的网络使用需求。
  第一作者简介:杨广袤(1986.07-),湖南长沙人,在职研究生,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无线网络规划
  第二作者简介:李刚(1986.07-),湖南长沙人,本科,助理咨询师,研究方向:无线网络规划
  参  考  文  献
  [1]关皓,杨凡,孙静原,张翼.5G无线接入网络部署的关键问题[J].邮电设计技术,2018(11):17-22.
  [2]李继蕊,李小勇,高云全,高雅丽.5G网络下移动云计算节能措施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7,40(07):1491-15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53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