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元协同视角下漆艺产业发展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多元协同的背景下,各个行业中的产业发展运营模式都有所改变,漆艺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漆艺产业的发展通过多元协同,打开产业发展困境的新局面。本文通过对漆艺产业发展的现状的了解、漆艺产业发展困境的梳理,进行全方位的思考,探讨一些有益于漆艺产业发展的建议或对策,希望能给予漆艺产业新业态的崛起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漆艺;产业发展;多元协同;困境;对策
  近几年,社会进程加快,尤其“文化企业与互联网信息化相结合”提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文化企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合理运用多元协同能让漆艺产业发展,给商业运营带来新的景象。协同系统能形成宏观的空间、时间或功能有序结构的开放系统。多元协同会让漆艺产业的主体发生转变,打破了传统政府的“单一”主体角色,强调协同。[1]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网络媒体、网络平台等主体相互协同,共同治理,共同发展;加快漆艺发展与创新的进度,增强漆艺产业的竞争能力。
  1 漆艺产业现状
  中国漆文化源远流长,它如瓷器一样已经有了7000年的历史,曾经历了出现、没落、复兴等多个阶段。大漆表现出来的含蓄、厚重的效果带给人们朦胧之美。现在,中国漆文化是属于一个复兴的趋势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在经济利益和外需的促使下,全国各地展开漆器的制作,兴办漆艺相关制作厂,出现了福建脱胎漆器、平遥漆器厂、成都漆器工艺厂、扬州漆器厂等文化品牌,漆艺文化、相关产业也开始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在教育与行业领域的老师们、艺术家们也作出了相关的贡献,让漆艺成为一门艺术门类和学科。这对漆艺文化至今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对漆艺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上有所保障、在学术领域的研究逐年增多。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现代化信息化发展,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企业有所受阻,漆艺行业也不例外。传承机制崩溃、漆艺文化断层严重、氛围匮乏等使漆艺工厂难以为继,大都停顿或转产。但还有一帮执着漆艺事业的人们以作坊、工作室等形式还在继续着,还有一帮执着漆艺事业的人们在教育界不断努力培养新的接班人。
  2 漆艺产业发展困境
  漆艺携带着中国古老的文化走到今天,它呈现出不一样的文化视角、不一样的艺术语言,用这些艺术语言通过不同的视角传递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现阶段,漆艺产业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也令人擔忧。这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这以下就是漆艺产业目前面临的困境。
  2.1 制作工艺复杂
  漆作品的制作需要掌握材料的本性,还需要掌握工艺技能,所以在产业发展上有一定的限制。制作一件漆作品耗时长,需要经过一个十分复杂的工艺过程,在材料选择上更是十分考究,导致其价格昂贵。从传统漆艺工艺传承维度来看,按照原有的路线进行发展,那漆艺的专业化和漆艺的产业发展在工业化发展中退出是漆匠传承机制崩溃的原因之一。传统工艺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工艺美术的基础核心。如何进行有效的传承和发展,是实现这个文化和产业发展急需思考的。
  2.2 全民缺乏了解
  我国漆文化虽然有7000多年的辉煌历史,但大部分人们对漆艺文化都缺乏基本的了解,或者说对漆艺文化还停留在古代的水平,甚至不知道漆艺文化是怎么来的。大众对漆文化普遍缺乏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还有一些对漆材料有着负面的了解(漆带来过敏的相关负面影响),没有正面的深入了解,导致出现对漆存在一些恐惧。这些原因都会影响漆艺产业的发展,导致漆艺文化的传播、推广不具备较高大的影响力,在社会普及大众认知度上也存在明显的受众限制,必然影响到漆艺产业的发展及创新。所以,通过多元协同对漆艺文化进行全方位的科普、宣传,这对漆艺文化的传承、对漆艺产业的发展创新有一定的帮助。
  2.3 缺乏实用价值
  漆艺,漆工艺,漆艺术之意,它包括漆器、漆雕、漆画三部分。早期的漆艺产品主要有日常生活用品、日用工艺品、家具,大多以皮胎、纸胎、木胎为主,远销外国各地,使之能生活化发展,有利于漆艺文化顺利发展至今。但是,由于各种因素,漆艺发展到现在遇到的困境之一是:大部分的漆艺作品以艺术品出现,严重忽视了漆器作为日用品的表现形式,忽略了它活态化的发展规律。漆艺作品为了装饰而装饰,出现了实用价值低、脱离生活、缺少与功能相结合的情况。
  2.4 产业链不完善
  目前,我国漆艺传承较多的方式有:民间传承和院校教育传承。民间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院校教育传承的方式是工作室教育、课程教育传承。没有进行系统的艺术创作理论知识和工艺技能的传承,也没能将当代元素融入现代创作中的教育传承,缺少多元化发展。[2]同时,漆艺产业发展没能跟上社会发展趋势,没能搭上互联网这趟“快车”,得不到快速的宣传。再加上漆艺产业没能将机构、材料、销售、高校、企业等进行协同,没有更好的多元协同打造完善的产业链。这导致漆艺产业发展滞后,出现衔接不紧密、各个环节脱节、产业链断层等情况,造就漆艺产业出现困境。
  3 漆艺产业发展建议
  笔者根据漆艺产业的现状,对漆艺产业的发展困境等进行梳理与研究,思考了漆艺产业发展对策的建议。希望能抛砖引玉,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对漆艺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3.1 删繁就简,保留核心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进博物馆保护、生产性保护多种保护方式,作为漆艺产业发展来讲,生产性保护对文化的保护和产业的发展是有益的。漆艺通过技艺,将这些材料通过描绘、罩漆、粘贴、填刻、起纹、镶嵌等各种工艺技法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并形成独特的肌理效果、独特的天然质感,这就是漆艺语言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但这些传统制作工序耗时长、工艺复杂,对漆艺产业发展来讲有所受阻。漆艺产业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可尝试着以“删繁就简”为主体,以保留漆艺核心文人精神内涵为目标,倡导将漆艺传统文化、技艺的核心融入现代创意中,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漆艺产业得到健康的发展。每一类传统工艺美术都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为了产业发展,我们试图将漆艺在创作上进行删繁就简,保留核心内涵,让漆艺秉承“发现传统,再造时尚”的创作理念,多元协同、活态化发展。   3.2 媒体传播,借平台多科普
  漆艺同瓷器一样,有着7000年的辉煌历史,但是全民对漆艺的认知度可能都没有瓷器的一半。这对漆艺的整体发展是有影响的,漆艺文化从上至下的传播不仅仅是靠艺术家们的一腔热情就能够完成的,也不是仅仅靠院校的老师们就能普及的。这样的方式进行传播是可以改变人们对一种文化的观念与认知结构的变化,但它需要多元协同,需要借助互联网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和推广,实现“互联网+ 文化”的有效传播,助力漆艺产业发展。
  漆艺文化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行业权威账号:国家及权威的文化机构、漆艺品牌等,官方对外账号:头条号、百家号、微博、微信、直播平台等,用户及社区:QQ兴趣部落、漆艺相关专业社区、社群、知乎等,个人账号:行业领袖、工艺传承人、漆艺家、关键意见领袖等这些平台渠道进行全民普及。这对漆艺文化认知和传承创新、漆艺产业的发展,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有着较大的传播性。
  3.3 活态保护,生活化、民用化
  乔十光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漆艺的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脱离了实用、脱离了生活……”柳宗悦先生说过:“工艺文化有可能是被丢掉的正统文化,原因就是,离开了工艺就没有我们的生活。因此,如果工艺是贫弱的,生活也将随之空虚。”[3]如果漆艺产业脱离人们的生活,缺少与功能相结合,将会让产业走向没落。瓷器发展至今,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而目前,漆艺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的紧密联系度不高。这也许就是同样拥有7000年历史的漆艺和瓷器,瓷器比漆艺有着较高的认知度的原因之一。
  漆艺的表现形式很多,可以嫁接在某些载体上,用途繁多,不断变化。漆艺的传统工艺、传统表现技法与当代创新设计理念、科技等相结合,寻求优秀的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完美契合点,秉承“活态保护,生活化、民用化”的设计思想,构建走进生活、走向民众的表现形式来呈现。这让人们的观念对漆艺文化不仅仅只是奢侈品的代名词,更让人们感受到漆艺文化的荟萃。漆艺文化走进人们生活,让漆艺活态化、生活化,这样,大多家庭都能接触漆艺产品、了解漆艺文化,达到漆艺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的目的。漆艺文化以其他文化为载体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漆艺产业也就顺其自然有了良性发展,双方获得双赢的结局。
  3.4 跨界融合,多元协同发展
  在多元协同的背景下,协同创新对传统工艺美术行业有所帮助。跨界融合是传统工艺美术需要借鉴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式,漆艺产业的发展具备这种特点,特别合适。一个完善的产业链需要不同行业协同完成:机构、材料供给、销售、高校、企业产出等,跨界融合使产业链完善,对漆艺产业发展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漆艺产业需要结合现代科技进行跨界融合,能体现出艺术的个性存在,又能与消费者现代艺术审美共同发展,进而促进漆艺产业的发展。漆艺技法多变,在发展中寻求突破,会让你想象不到传统漆艺重新回归大众的生活消费中。
  另外,跨界融合能实现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能促进设计创新,优势互补,多元协同,加快产业适应现代时期的发展。比如,对漆艺工艺技艺的掌握,可以通过协同在院校、研究机构课程中的大师们来上课,传承技艺,通过产学研,在产品开发中将当代元素与漆艺文化相融合,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结晶。政府、高校、企业多元协同进行更多的跨界合作,培养适用的漆艺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推动漆藝产业的创新力。所以,以科技创新作支撑,实现漆艺创意,跨界融合,多元协同发展,完善产业链,也是目前漆艺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4 结语
  希望通过对漆艺产业的多元协同,让漆艺文化朝生活化发展,融入现代设计创意中、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漆艺文化呈活态传承,让漆艺产业向更高一个层次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全民传播。这对传播文化自信、发挥强大的整体效能具有积极意义,呈现我们漆艺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及自信“活”起来的共同愿景。
  参考文献:
  [1] 姚恩雪.多元协同视角下城市风险防范与治理的路径优化[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8,02(01):49-52.
  [2] 谢玮.传统工艺遭遇现代设计思问[J].艺术科技,2013(05):245-246.
  [3] 张景.生活化的广东漆:广州十三行[J].中国生漆,2019,06(02):22-28.
  作者简介:李全恒(1984—),男,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废弃资源循环再用,材料综合运用,手工艺文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66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