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019央视春晚舞美、灯光的特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江中鸿
[摘要]阐述2019央视春晚主会场基于舞台机械、视频、灯光等技术的融合运用而带来的舞美、灯光的新特点,并探讨舞美空间的新审美规则。
[关键词]2019央视春晚;电视舞美;灯光;冰屏;视频技术;舞美空间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9.04.001
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简称“央视春晚”)以“奋进新时代、欢度幸福年”为主题,营造出欢乐祥和、喜气洋洋的新春氛围,为全球华人献上一道丰盛的年夜大餐。高新技术日新月异,欢乐喜庆的“中国年”多姿多彩。2019年央视春晚继续采用“北京主会场+各地分会场”的直播模式,主会场的录制场地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1号演播大厅,舞台设计简洁大气,极具中国风特色。丰富多元的文化元素汇聚融合,舞台新意迭出、生趣盎然,这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一个精致缩影。本文主要谈2019年央视春晚主会场舞美、灯光的特点,以及如何利用新技术打造充满变幻的多彩时空。
1从“舞美空间”到“共享空间”的转化
本着节约办春晚的宗旨,舞台的平面格局没有大改动,但这次在有限的场地内最大限度地利用舞台空间。通过舞台美术、灯光和镜头语言来表现舞台的多变性,实现“舞台空间”向“共享空间”的转化。
晚会的舞美空间共分为七个部分:主舞台的背景区、主舞台区、两侧景区、台口圆拱区、近舞台观众圆桌区、中后部位观众区和弧形观众背景区。为了更加有利于电视镜头语言的表达,让“舞台空间”向“共享空间”转化,舞美、灯光设计师想方设法改变观众的被动状态,力图使观众产生一种主动参与仪式、典礼和节日盛会的感觉,并有所反应,情不自禁地与节目互动起来。
1.1巧妙使用中国符号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视觉符号也丰富深邃。舞美设计中,巧妙地使用一些中国符号的视觉元素。例如,观众的背景圆弧LED大屏区,根据不同节目需求,分别使用祥云纹样、青铜纹样、喜庆的牡丹花图样,还有一些充满着欢喜、祥和的二方连续纹样,满眼的中国传统特色(图1)。在色彩的搭配上也颇具中国特色,任何色彩都不是孤立的,每种色彩都有适用的范围与对象。在视频方面,无论动画设计还是平面设计,在色彩的选择上都很具中国风。设计师经过对灯笼的红色、门帘的橙色、飞天绿袖的绿色、敦煌的金色、牌坊的绛色、门柱的茶色等中国符号的提炼,将这些美轮美奂的中国符号运用到视频设计中,将观众带入情境之中,由衷地产生认同感。
1.2丰富的LED大屏视觉设计方案
好的舞美设计应该是既明了又不僵化,可称之为“开放式”的,而不是“关闭式”的。电视舞美设计师要把自己设计的作品看成是随时在变化、在行动的东西,是随着一场节目的开展与演员的表演相互关联的东西,这是舞台空间的本质。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处理好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关系,成为当今舞台美术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次晚会能让“舞台空间”转化成融洽的“共享空间”,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LED屏的技术特性带来丰富的绘画感。LED大屏视觉内容的平面化和三维化处理以及视频运动场景的设计,成为舞美设计的主流,本次春晚的舞美设计方案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手段(图2)。
1.3“冰屏”带来3D视觉冲击
除了多年来一直使用的高清大屏外,本次晚会还有一个亮点,即悬挂在舞台上空98套“貌若天仙”的透明LED屏(即“冰屏”)。“冰屏”具有很高的通透率,以及极高的清晰度。当它借助智能舞台机械技术,在空间上实现与“会跳舞的舞台”、灯光的融合互动,整个舞美视觉效果交相辉映,凸显出全方位的整体感受,为观众带来清晰透彻的3D视觉冲击和共享体验。
“冰屏”的调动采用了双出轴双卷筒的升降方式配合高精度零误差生产工艺,防晃动算法叠加抛物线式的加速算法等技术,确保“冰屏”的高性能响应、高速稳定性和平滑性,有效地解决轻盈的“冰屏”在平移、升降过程中极易晃动的问题。DAFENG STACON控制系统应用效果显著,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电机的运行速度、运行位置以及抱闸的逻辑监控系统,做到舞台动作、舞美视频、音频及演员的全方位在同一个时间点大融合,达到完美的视觉呈现。
“冰屏”的通透性,与灯光产生一种全新的空间关系。这种关系对舞美设计与灯光设计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会带来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空间体验。它们的融合产生一种新的“光合作用”,能释放出更加充满变幻的多彩空间画面,鲜活得像“氧气”一般,可亲、喜悦、令人振奋的空间画面应运而生。例如少儿歌舞《找朋友》,通过将灯光及“冰屏”的动态效果和“冰屏”本身的画面内容相结合,加上虚拟技术,把观众带入一个如诗如梦的氛围之中(图3)。
1.4完美呈现“小舞台,大氛围”的电视舞台美术风格
电视舞台美术不仅具有舞台的概念,还包含鏡头语言及传播功能,这就将舞台概念扩大了。笔者所理解的电视舞台美术,应该是镜头所到之处都是电视舞台美术工作者的空间设计范围,电视灯光同样如此。这里就牵涉到舞台、观众区的一个环境概念,即对舞美、灯光来说存在着环境氛围的设计。从舞台到氛围的设计,实现功能、设计理念、表现手法的突破,让“舞台空间”转化为“共享空间”成为可能。
在摄像机镜头里,没有大小舞台之分,只有符不符合镜头语言规律的舞台空间。真正的“大舞美”,不在于舞台实际的物理空间之大,而在理念之大;不在于形式的震撼与否,而在思想和内涵之大,在于它的独特性、视觉冲击力和观众现场的直观感受是否令人难忘。在摄像机的“眼里”,再大的舞台也是小舞台。但舞台的宽度、高度与纵深的比例,观众空间的划分与环境的搭配,这些元素决定着舞台的氛围设计。本次春晚的氛围设计做到了“大”的概念,它充分利用LED屏的优势,根据不同的节目类型,设计台上、台下及观众区的背景氛围,实现“大氛围”的设计理念(图4)。 2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
庄子在《天下篇》里提到,认识世界需要“判天下之美,析万物之理”,把“判美”和“析理”作为一件事物的两个方面。而技术与艺术也正是这样一种关系。舞美、灯光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舞美的视觉创新。惊心动魄的视觉冲击、别开生面的新颖技术、花样翻新的表现技巧,都来源于一次次的技术革新。创新的舞美、灯光是一门技术化的艺术。
2.1灯光数字智能吊挂技术的运用
本次春晚一项比较重要的新技术就是成功地运用了数字智能葫芦。它的创新点在于能够根据不同节目和场景的需求,相应地改变灯光精准的高低位置,真正实现“一灯多位”的设计理念。在小品场景及大道具上场时,侧光的灯位就做相应的位置提升。舞蹈节目需要相对低的侧光灯位,就像舞台上地流光的感觉,它也能通过控台的记忆编程和精准定位来实现(图5)。由于使用了数字智能葫芦,灯光系统更加简洁、适用。
另外,根据节目和舞美的设计需求,舞台动作、视频、灯光及演员在同一时间点实现全方位的大融合,达到完美的视觉呈现。主舞台的主升降台速度最高可达4m/s,可以满足不同节目的节奏快慢要求,加之位于台口区域、主舞台顶部区域、观众厅顶部区域的可升降、平移的机械系统,赋予舞台神奇而自由的生命力。
2.2视频技术的融合
为了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本次春晚主会场采用4K、5G、AI、VR、AR等技术融合运用,舞美、大屏、灯光与各专业全方位配合。其中,4K超高清AR在线包装技术,极大地提升节目的包装效果和屏幕感染力。现场还使用虚拟机位,对多个节目采用4K在线虚拟技术制作。这种4K超高清包装技术为舞蹈类节目带来创新的视觉效果,使得屏幕画面唯美、飘逸,给人如入仙境的感觉。例如,开场舞《春海》,画面前置的朵朵牡丹与舞台交相辉映(图6);歌曲《远方》,如梦如诗的朦胧感与歌曲的意韵互相映衬。
2.3光影环境中灯光的应用
本次春晚的舞台空间像是一个发光的魔盒。舞台的顶部是“冰屏”结构,几乎布满舞台上空,特别是靠近台口区域的上空;正后面是一块高清LED大屏;左右各两道“7”字型高清大屏;舞台的地面是可以单独升降的整块地屏;观众席的顶部悬挂着可以升降、平移的“冰屏”;观众席的背景是一道弧形的巨幅大屏。可以说,整个空间是一个充满光影变化的发光盒子。
这样的空间现状与灯光造型的基本原理和认知规律有些矛盾。通常在设计灯光造型时,是在黑暗的空间进行的。而现状需要让设计者重新思考:如何在充满光影映像的发光盒子中用灯光来塑造人物、烘托气氛、完成属于灯光自身的语汇表达;如何更好地还原人物的面部特征,让人物在电视画面中更生动、清晰、饱满、鲜活,充分还原出4K超高清技术的优点,充分实现更加完美的视觉效果?
面对新的挑战,既要考虑灯光艺术效果,也要兼顾灯光的技术特点。灯光艺术的创新与灯光技术的创新虽然有联系,但它们之间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灯光设备存在特定的材料功能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无论如何算不上纯粹意义的创造,尤其是灯光工程,它是一个严重依赖于设备并限制设计师思维的一个行业。而艺术是要构建一种原本并不存在的虚像,它即使与现实相关,也是一种主观体验和情感生活的表现。灯光设备相对于灯光设计,犹如画家依赖于色彩颜料一样,但颜料体系比较完善,而灯光师手中的灯光设备性能相对还是受到技术、材料、制造工艺等条件的制约,尚不能完全体现设计师的想法。
当面对一个发光盒子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背景的亮度与人物之间的光比,如果沿用平时灯位设计、灯具选型的惯性思维,可能会遇到麻烦。其次,设计舞台的人物面光时,也要考虑高亮度、高显指光源的灯具。在灯光设备的选取上,只选用色温一致性、照度、均匀度、显色性能都比较好的灯光设备;在灯具的光源可控性上严格把关,使用光区可控性好的图案切割灯、染色切割灯作面光,在对演员面光控制的同时,尽量不干扰大屏的画面,不导致大屏画面发白、发灰,做到环境与人物的空间分离(图7)。
3用创新重新定义电视舞台美术的空间含义
近年来,电视台演播厅或电影摄影棚基本上是一种模式,即固定不变的空间、终端式的舞台格局、只能装灯光设备的吊挂系统。一个场景固定不变的舞美模式很大程度制约了设计师的设计思维。
空间的观念是决定舞台观念的一个重要标志。优秀的设计师总是试图在每一次演出中,为演员和观众創造出新的舞台空间。而追求繁杂的空间需求,最大限度地使用“空的空间”,成为现代对舞美空间一个新的审美规则。
3.1可变的“空的空间”
1号演播厅舞台的神奇之处在于,原本空的空间可根据节目的需要,在离舞台面5m高的限度内任意组合、升降,形成有层次、有节奏、可变换的空间,可以秒变成各种各样的舞台层次和区域。主舞台中央上空悬挂的LED“冰屏”可作升降、平移、平推三个方向的动作。根据舞美需要,“冰屏”可集中、可分散布置,也可以做背景墙使用。观众厅区域的“冰屏”可实现分别升降、平移运动,形成不同的观众厅上空造型,配合主舞台演出和摄像的需求,将光与影、形与色完美融合在一起,赋予舞台多变、自由的生命力(图8)。随着电子和机械控制智能化技术的日趋成熟,相信未来会出现更神奇多变的舞台空间。
3.2时空的变化性
大屏的运用成为当今演出活动中独特而又灵活的造型语言,其视频形象可静止、可活动,可根据演出情境范围的需要时隐时现、瞬间变化,具有高效的运动性、时空的变化性。在春晚的小品类节目中,需要为表演提供一个空间,这种空间无处不在,可以是田野,可以是山间小路,可以是露天广场,亦或是打开的一扇窗。例如,小品《站台》的环境营造,前景道具与虚拟背景相得益彰;小品《占位子》开场,前景画面为第四堵墙(在镜框舞台上,一般写实的室内景只有三面墙,沿台口的一面不存在的墙,被视为“第四堵墙”),导演精心设计,随着演员的调度变化,前景的教室墙壁降回到地面,展现出下一场表演,升降屏设计巧妙而自然(图9)。
3.3审美的空间
一个空荡荡的舞台,由于演员富于想象力的表演和观众运用想象力的观赏,从无形变成了有形。通过“有形的”外部世界的动作,进入观众的内心世界,这就是进入了审美的空间。本次春晚的灯光设计在空间的审美性呈现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灯光设计不但需要满足情节与时空的转换,而且需要用符合电视拍摄的手法,打造一个个符合审美要求的空间。充满光感和通透的色彩淡雅的视觉空间与丰富的内容相配合,不仅完善了人物、环境、空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以这种灯光语言贯穿节目始终,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春晚的灯光还有一个鲜明的审美空间表达特点。灯光在处理人与空间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氛围的关系、人的情绪表达与空间氛围的关系方面,做了认真的思考和独特的设计。例如,舞蹈《敦煌-飞天》在中国的文化长廊留下神秘而又浓墨重彩的一笔,该节目的舞美、灯光在环境氛围的营造上用足功夫,既有写实的勾画,也有写意的渲染,充分表达出舞美空间的壮美和艺术造诣的辉煌(图10)。
4结语
当今的时代是各种艺术领域不断寻求创新和开拓的时代,各种新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风起云涌。电视舞台美术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具有广泛运用各种造型手段的可能性,可以把各种风格迥异的元素借鉴到舞台创作与实践中去。电视舞台美术在艺术观念不断开拓和更新的同时,也受到其他艺术形式甚至科学技术领域的巨大影响。面向未来,无论是戏剧空间还是综艺演出形式的空间,都可能会朝着充满创新、多样的多媒体影像空间的方向发展。2019年央视春晚也带来启示,只有把握新的舞台技术才能面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3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