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土沉香不同抚育措施对其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探讨土沉香丰产栽培的合适抚育方式,开展了土沉香近自然抚育和常规抚育对比试验,调查分析了不同抚育的土沉香生长指标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等。结果显示,近自然抚育相比常规抚育,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0~20cm的土层,林地土壤的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等水分物理性状有所改善;土壤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有所提高,比常规抚育分别提高了3.03%、5.56%、6.75%、7.69%、7.77%和4.55%;在促进幼树生长效应方面,近自然抚育方式可一定程度上促进幼林生长,3年生幼树树高、胸径、冠幅分别比常规抚育提高了4.88%,3.69%和8.88%。
  关键词:土沉香;抚育方式;土壤理化性状;生长效应
  中图分类号 S5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4-0060-02
  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Spreng]属瑞香科(Thymelaeaceae)沉香属(Aquilaria)常绿乔木,是世界珍稀贵重药用植物,集名贵药用、稀世香料、高级用材、高级日用品、保健品、绿化为一体的多用途植物[1],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别名白木香、女儿香、牙香树、沉水香、海南沉香等,主产于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但近50年来,土沉香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人为掠夺式开发、砍伐,而土沉香自然繁殖率很低,使其产用失衡,土沉香资源岌岌可危[2-3],因此人工繁殖、栽培是保护、开发利用这一珍稀植物资源的有效途径。目前,海南、广东等地有种植沉香近2000hm2,福建南部、广西和云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4]。从研发来看,资料多数集中在沉香文化、用途价值、开发前景等方面,还有一些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组织培养、育苗、药效药理、天然产物提取以及病虫害等方面,而有关栽培技术方面(如造林密度、施肥、套种、抚育等)的文献则较少。
  仙游县是全国唯一的“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近年来,沉香木加工成的工艺品日趋紧缺,供不应求。当地的气候、地理位置、林地条件等,适合沉香种植和开发利用。从2010年开始,仙游有多个个私企业开展沉香引种栽培试验并取得成功,对当地土沉香的产业发展意义重大。本试验对土沉香的不同抚育方式进行研究,以期为本地区土沉香的引种栽培提供借鉴。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E118°36′,N25°20′)。当地为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约21.8℃,极端最低温-3.5℃,极端最高温38.7℃,年降雨量1535.5mm,年蒸發量1342.2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日照时数1995.9h,年无霜期316~341d,夏秋有台风,年平均风速1.7m/s,风向多为东北偏东风。引种栽培试验林共13.33hm2左右,其中开展不同抚育对比试验林1.33hm2左右(大济镇东井村21林班2大班19小班)。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造林苗木为海南引进的土沉香2年生壮苗,苗高1.2~1.5m,地径1.2~1.4cm。造林地经块状整地后挖穴(60cm×50cm×40cm),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2015年2月施基肥(干鸡粪5kg/穴),2015年3月定植,定植前统一截干保留苗高60cm。2015—2017年于每年9月结合抚育施复合肥100g/株。
  2.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2种抚育经营方法:近自然块状抚育与常规抚育。(1)近自然块状抚育:将土沉香幼树根兜1m范围内的杂草除干净并松土,同时将林地内影响幼树生长的草灌清除,并把清除的草灌堆放在幼树的根兜处;(2)常规抚育:将林内草灌全部清除,并将清除的草灌放在林地表层[5]。在试验地同一坡向,按上坡到下坡,分别设置“近自然抚育”和“常规抚育”样地各3块,每块面积0.07~0.2hm2不等。于每年5月份、9份实施2次。
  2.3 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 2017年11月在每块试验样地内设置20m×20m样地,以调查相关指标。生长指标测定:每木调查不同抚育处理的幼树树高、胸径以及冠幅。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在不同抚育方式的林分临时样地中,按“S型”路线分别设置土壤剖面4个,并分层(按照0~20cm,20~40cm 2层)采集土壤混合样品约500g测定土壤化学性质。在每个样地内选择1个有代表性的剖面,使用环刀分层采集原状土以测定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不同抚育方式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见表1。由表1可知,近自然抚育方式对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近自然抚育方式下,土壤容重在0~20cm土层相比常规抚育减小1.80%,而在20~40cm土层基本相同;在0~20cm土层,近自然抚育方式下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相比常规抚育分别增加了4.52%、3.23%、6.25%和2.72%,而在20~40cm土层差别较小或基本没有差别。由上述分析可知,近自然抚育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有一定程度改善,改善效果主要体现在浅层土壤,而在深层土壤中效果比较弱,这主要与林下植被的作用有关。
  3.2 对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由表2可知,近自然抚育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的养分情况,不同深度土壤的各项养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近自然抚育方式下0~20cm土层全N、全P、水解N、有效P、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6个指标相比常规抚育分别增加3.03%、5.56%、6.75%、7.69%、7.77%和4.55%,而在20~40cm土层,上述6个指标的改善效果较弱。从测定结果看,近自然抚育可以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3.3 对土沉香幼树生长的影响 近自然抚育和常规抚育方法对土沉香生长情况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2种抚育方式的树高、胸径以及冠幅3项指标S-W显著性均大于0.05,可知不同抚育方式下3项指标的数据均成正态分布,可以进行t检验。近自然抚育下的3年生幼树株高、胸径和冠幅生长量分别达到了2.58m、3.65cm和1.84m,相比常规抚育状态下的幼树分别提高了4.88%,3.69%和8.88%。t检验结果显示,2种抚育方式林分的3项指标均未达到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实施时间尚短而效应未完全显现。
  4 结论与讨论
  对于土壤,采用近自然抚育方法比常规抚育方法可以更明显改善林地表层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且改善效果主要体现在0~20cm土层。近自然抚育方式有助于降低林地土壤容重,促进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的提高;土壤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等有所提高,比常规抚育分别提高了3.03%、5.56%、6.75%、7.69%、7.77%和4.55%。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对林地的持续经营有意义;对于林木促进生长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幼林生长,3年生幼树树高、胸径、冠幅分别提高了4.88%,3.69%和8.88%。但生长量尚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由于时间尚短,要客观评价不同抚育方式的效应还需要继续观测。
  参考文献
  [1]田耀华,原慧芳,倪书邦,等.沉香属植物研究进展[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9,17(01):98-104.
  [2]胡婷婷.我国沉香产业发展中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3]张玉臣.珍贵树种土沉香及其种子育苗技术[J].现代园艺,2016(13):43-44.
  [4]寿海洋.土沉香(瑞香科)的分布和生物学特性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5]林同龙.杉木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03):11-16.
  (责编:张 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74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