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有效的数学教学是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促使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性教学,让学生 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而言的,它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精神,着眼于给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能力。笔者在实践中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注重情景创设,激发探究欲望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年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创设目的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创设了“小乌龟锻炼身体”动画片,设计了两只小乌龟分别沿着正方形和圆形跑道跑步,学生很快发现他们所跑的路程实际时正方形和圆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会算了,那么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能探索出来吗?让学生从开放式的周长与边长的 关系想象:“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于是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设想:“圆的周长可能和直径有关系。”“周长可能是直径的3倍多。”“那么圆的周长究竟是直径的多少倍呢?”请同学们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是积极主动的探究者、知识的构建者,而且其探究意识、创新精神、探究能力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二、自学课本,使学生理解更透彻
  要让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我们就要教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整理,学会总结,学会迁移。让学生带着自己对问题的猜想或发现再自学课本,会大大增强其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在自学课本的过程中,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粗读、细读、精读。要学生拿着笔看书,在关键字词下圈圈点点,遇到不懂的问题做上标注,学会在字里行间中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把知识系统化,能探索出新的规律和解题方法。
  三、创设平等氛围,留给学生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我认为,只有建立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进行探究。良好的教学环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在课堂中教师要摆正自身的位置,让自己不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更应该是学生的学习伙伴,要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因成功而愉悦的体验。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片,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然后请几个同学上台展示剪拼经过,最后让全班自主整理,是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由此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即 S=ah。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机会,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注重学生合作交流的引导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師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生活经验。同时又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可见,课程标准是非常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合作与交流等学习意识的。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用滚动法及绕绳法测量出圆形实物的周长后我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要求学生想办法测出它的周长。以为同学勉强用绕绳的方法测量,下面的同学却议论纷纷:“不行。太麻烦了,而且不精确”。这时师生一起探究圆的周长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此时,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便水到渠成了。通过学生间小组合作、实验、交流,很快地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开展数学操作,进行数学交流,在概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五、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探索性学习非常强调学习与儿童现实生活联系的重要性,客观真实地问题解决的探索性与开放性以及学习情境中丰富的体验性。为此,我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与快乐,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这样既能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深化数学知识。如教学《多边形底面积》后,我就组织学生到操场、田地里去实际丈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就让学生编制粉刷学校教学楼开支预算;学习《圆锥体积计算》后就让学生测量沙堆,计算体积等等。实践证明,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19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