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由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建钢构有限公司)承接的首个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项目——武汉蔡甸奓山还建楼项目,被成功获批为住建部的示范项目,湖北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武漢市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工程、中建股份科技创新示范工程。成绩的背后凝聚了公司数年来的艰辛探索与实践。
勇于探索 大胆实践
位于武汉市蔡甸区黄星大道与常福大道交汇处的奓山还建楼,地下1层,地上26层,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高度78.5米,是武汉市首个高层钢框架结构装配式住宅项目。项目采用中建科工自主研发的GS-Building技术体系:其主体结构为钢框架支撑结构,楼板体系选择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局部区域为铝模现浇。围护体系基墙采用ALC条板和砌块,外立面装饰材料采用保温装饰一体板。
2015年,公司为奓山还建楼的技术制定了“理论研究——实验完善——市场推广”的发展路径。
首先,公司确定了“以绿色为引领,以钢构为核心,以集成为手段”的发展理念,打造了以钢结构为核心的GS-Building(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和ME-House(模块化建筑体系)两大技术体系,奓山还建楼即为GS-Building体系的典型代表。
其次,实验完善公司自主投资的第一代ME-House1.0、蔡甸区保障房、天津厂公寓楼等为代表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样品。在对第一代产品隔音、裂缝问题进行试验研究和改良升级的基础上,2016年起又相继完成了包括西部厂公寓楼、挂绿湖样板房、ME-House2.0等第二代产品的建造,实现了ME-House系列从二维模块到三维模块的升级,完成了公司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升级和产品示范。
最后是市场推广。公司积极承接装配式建筑项目,通过实体样板的建设,为本项目积累经验。为做好此项目,公司在此之前先开展了两层钢结构住宅样板建设,采用了与主体结构相同的技术体系,以实体试验,提前对项目技术体系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预演,从而在实体建设中加以规避和解决。特别是依托样板的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的针对性试验,如钢梁吊挂力试验、梁窝填充试验、表面拉拔力试验、隔声试验、钢框架—ALC墙板滞回性能等,为项目的平稳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撑。
优势明显 特点显著
奓山还建楼项目的优势及特点主要体现在:
1.在结构体系方面,该项目采用地下用型钢混凝土柱,地上主体结构采用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等优势,为缓解因高层钢结构建筑层间位移较大引起的墙体开裂风险,在结构设计过程中有意增加抗侧刚度,减少层间位移。为避免室内露柱露梁,将外围钢柱偏向室外、室内钢柱偏向公共区域或次要使用空间(如卫生间、厨房),在满足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要求的同时,采用底部模板的可拆卸性规避了传统桁架楼承板需要吊顶、占用室内净高的不利影响。
2.在外围护与内隔墙体系方面,建设者在基墙处采用了ALC条板与砌块相结合的方式,内墙非砌筑比例50%,外墙非砌筑比例达到81%,不仅有效降低了成本,还减少了有水房间渗漏和斜撑位置开裂等风险。ALC墙板顶部和底部的节点目前有2种方式:外墙连接为钢管锚连接节点,内墙连接为特制配套管卡连接,并在两侧用专用嵌缝剂填充。施工中,在外围护装饰材料采用保温装饰一体板,既可以满足当前房屋建筑功能与美观需求,又有利于提高现场施工整体工业化水平。同时考虑铝板面层易撞击变形,不宜低楼层设置,低楼层结构变形较小,兼顾成本因素,在1~5层采用粘锚连接的硅钙板保温装饰一体板。
3.在机电管线与内装体系方面,建设者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对机电管线、给排水管线进行整体深化设计,将钢梁上相关的预留洞口提前进行定位并在工厂加工制作,管线与墙面、楼板分离,可将线管与墙地面干式分离,最大的优势在于便于后期的维修与保养。同时保证管线合理分布,确保管线间不碰撞,满足净空要求,便于后期线管的维修与保养。
“智慧工地” 亮点闪烁
有别于传统建筑管理模式,奓山还建楼项目的建设者们充分实践了EPC一体化管理的理念,避免了各专业的割裂;并充分利用了智能化工具,实现了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保障产品高质量交付。
整个项目施工过程打造了覆盖 “人、机、料、法、环”五类生产要素的“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实现了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的智能化管控。并利用自主研发的物联网系统,将钢结构从材料采购、工厂下料加工、到现场安装进行全生命周期数据信息记录,有力保障了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不仅在奓山还建楼项目中取得佳绩,公司先后完成的千年大计重城第一标——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全国首个全部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产业园区——深广·渠江云谷,以及一带一路上的装配式名片、境外工程鲁班奖、中国首个APEC ESCI最佳实践奖金奖获奖项目——巴新布图卡学园,广东省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深圳大磡小学等样板的落地。所有项目,不仅给自己积累了经验,也给装配式建筑行业带了个好头,树立了榜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29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