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城市河道黑臭水体对市民生活有严重不良影响,黑臭水体形成复杂、治理难度大。本文通过分析黑臭水体的外源性及内源性成因,明确了黑臭水体来源与治理方向,同时从控源截污、底泥修复、水体净化等方面研究了有效治理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污染的技术,旨在进一步明确其治理策略,以期为有效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河道;黑臭水体;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1-00-01
Abstract:The black and smelly water body in urban river has serious adverse influence on citizens’ life, and the formation of black smelly water body is complex and i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it.By analyzing the exogenous and endogenous causes of black smelly water,the source and treatment direction of black smelly water are clarified in this paper.At the same time,the effective control technology of black and smelly water pollution in urban river is studied from the aspects of source control, sediment remediation and water purifica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clarify its control strategy,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ffective treatment.
Key words:Urban river course;Black and smelly water body;Environmental pollution;Control technology
《水十條》中明确提出了治理黑臭水体是我国国家重点战略,自《水十条》出台至今,黑臭水体治理成为了理论界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也成为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面对严峻的城市河道黑臭水体,必须认识到其产生根源,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技术,解决水体污染、改善水环境。
1 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成因
城市河道水体污染原因主要包括外源性与内源性。其中外源性污染原因是形成黑臭水体的直接原因,它主要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随着人口、企业等的不断增加,城市排污能力不足,环保设施不完善,治理污染的技术落后,致使大量外源污染物质进入河道。外源性污染源头主要有下述几种:第一,地表、土壤、路面等有机物、氮磷等受到雨水冲刷而进入河道;第二,工业、生活废水进入河道;第三,污水管线、收集、转运等管理不当导致杂质进入河道;第四,水体自身水源污染物质集中,一旦水体自净能力低于污染量,水体好氧微生物会迅速消耗,当低于每升2mg时,水体为厌氧环境,此时在厌氧非微生物作用下水体逐渐变得黑臭,有机物质被分解为甲烷、硫化氢、氨气等存在异味、容易挥发的气体与低碳脂肪酸、胺类物质等[1],另外,土臭素、异茨醇也会致使水体黑臭。内源性污染是指在水体冲刷、人为搅动的情况下,河道底部污泥悬浮,污泥中的污染物质会随着污泥的悬浮进行交换,排到水体中,且底部污泥厌氧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生存,促使其降解污染物质,随着外源性污染物质进入河道,导致厌氧发酵,从而产生H2S、NH3等异味较高的气体,进一步加剧底部污泥悬浮。
研究表明,河道底部内源性、外源性所产生的污染物质总量相当,若水体富营养化,生长的大量藻类植物会消耗溶解氧,死亡的藻类分解为氨氮等物质,进一步加剧了水体黑臭。另外,水体生态功能减弱后水体流动性降低,这也会导致水体复氧能力下降,亏氧与水循环不足会导致黑臭问题严重程度加深。
2 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技术
2.1 控制外源性污染
该污染治理技术主要指在源头上防止污染物进入河道,即控源截污。该技术最为直接有效,是其他治理技术实现的基础与保障。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角度看,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效率低于污水排放,且城市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建设标准不一致,错接、混接等问题严重,加上运营维护不科学、管道堵塞情况多,导致传统控制外源性污染的方法难以发挥作用[2]。
对此,想要充分实现控源截污,第一,应当建立健全城市针对工业企业、市民生活等废水排放管网系统,同时注重进行城市雨水、污水的分流改造,应当推动城市污水处理厂改造,提高其污水处理能力,满足当下污水处理要求,同时对其达标标准进行提升,以保证在实现对黑臭水体处理结束后,尾水能够为河道补水,继而提高水体流动性,促进水循环,对难以有效截留的污水,应当应用分散式处理设备加以处理;第二,注意合理高效处理与利用雨水,可结合城市区域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技术、雨水净化技术等处理径流内的污染物质,防止其进入河道,减轻治理压力。
2.2 控制内源性污染
控制内源性污染同控制外源性污染具有等价重要性。外源性、内源性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是应用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技术的前提。内源性污染主要是指城市河道内经由较长时间形成的沉淀物质、悬浮物质等。
河道底泥是污染物质聚集处,也是悬浮释放污染物质的根源,想要保障黑臭水体治理收获良好的效果,应当进行综合全面整治。根据水体黑臭底泥所处位置差异将对其进行治理的技术分为异位治理技术与原位治理技术。其中异位治理技术运用原理是把黑臭底泥移到他处再进行处理,常用技术为环保疏浚;原位治理技术主要指在土体原地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降低底泥量,以此减少污染物质总量,减少释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包括覆盖、隔离等治理技术[3]。 环保疏浚技术应用方法是将底泥表层去除,实现对底泥污染的控制,主要用于控制内源性污染。该技术能够彻底清除水体中的底泥,继而实现对底泥污染的根本排除,防止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覆盖技术属于新型原位处理技术,相较于传统处理技术,其成本低、效果佳、风险低,更具应用优势。应用覆盖技术需要使用覆盖性材料,例如,黏土材料、活性材料、土工材料等,使用不同覆盖方法组织底泥悬浮释放污染物。
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处理城市河道黑臭底泥前应当分析河道污染性质,选购适宜的材料,设计相当的铺设厚度,进而实现有效修复。河道黑臭底泥经治理后,需要进行补水。可以使用清水、再生水等补水,能够改善水循环环境,提高水体生态功能,促进污染物质稀释、转化。
2.3 其他污染治理技术
2.3.1 水体净化
水体净化主要包括水体富氧、水生植物种植、微生物群落恢复等技术。其中水体富氧是治理城市河道黑臭水体的重要方法,在黑臭水體形成原因之一是水体含氧量下降。在控制外源性与内源性污染的基础上,采取水体富氧治理方法十分重要。具体而言,可以应用曝气船、自然跌水等方法落实水体富氧。提高水体中含氧量,为水生动植物、微生物创造良好条件。水生植物种植也十分必要,水生植物有助于改良水系统。现阶段,水生植物种植方法有二,一是直接种植,二是间接种植。应当选择富集氮磷且耐水、观赏价值均较高的植物进行种植,同时加入微生物球吸附、讲解污染物质。直接种植可以选择沉水、浮水与挺水类植物。参照河道基底种植沉水植物,例如,黄丝草、伊乐草等;参照河道水质种植浮水植物,例如,水龙草、水葫芦等;参照河道水深种植挺水植物,例如,芦苇、菖蒲等。微生物群落有助于分解有机污染物质为无机物,加速水体循环。河道黑臭水体微生物群落通常很小,且类型单一,难以发挥分解功能,对此,应当向水体中投放微生物制剂,丰富微生物群落,提高水体分解效果。
2.3.2 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主要是指对河岸带的修复与建设。通过营造良好的河岸景观、修复河岸生态,实现河道水体与河岸区域的良性信息交换,同时为市民构建亲近水体的机会,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在河岸带建设方面,应当注意要保证其具有安全防护、观赏性、生态等功能。目前,阻碍河岸建设的重要问题是城市化建设的推进,许多城市河岸区域被硬质护岸替代,制约了河岸环保、美观等功能的发挥。对此,相关部门应当从城市规划入手,提高对城市生态的重视度,避免破坏河岸,同时合理应用硬质光滑护岸技术,实现河岸生态修复目标。
3 结论
治理城市河道水体黑臭污染问题需要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将河道水系统全面纳入到治理策略制定范畴中。把握水体生态、循环、自愈等功能,一方面恢复与强化水体内部净化功能,另一方面控制外源性污染,灵活运用治理技术,全面解决河道水体黑臭问题,为市民提供一个健康、美丽、和谐的家园。
参考文献
[1]吴泽昊.城市黑臭河道治理技术路线及存在问题浅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0):76-77+79.
[2]赖茂顺.关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实践及思路分析[J].价值工程,2018,37(23):19-20.
[3]沈伟方.城市黑臭河道成因及其治理方案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7(52):294.
[4]樊亮亮.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技术探析[J].环境与发展,2018,30(06):62-63.
收稿日期:2019-11-07
作者简介:周倜(1988-),男,汉族,硕士学历,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治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54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