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湘西苗族舞龙舞狮的文化传承及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舞龙舞狮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载体。湘西苗族地区的舞龙舞狮更是湘西地区的历史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及口述史研究法,通过湘西苗族舞龙舞狮文化的发展及传承现状的调查,了解到要提高湘西苗族舞龙舞狮文化的发展及传承,应增强当地人民的文化认同,构建服务平台、发挥政府作用,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高科技对其进行录入保存,加强宣传力度和对外交流等方式来助推湘西苗族舞龙舞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湘西苗族  舞龙舞狮  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2(b)-0211-03
  舞龙舞狮在湘西苗族地区最为盛行,是苗族广大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优以花垣、吉首、凤凰、保靖、古丈等苗区为甚。苗族舞龙舞狮是湘西区域具有民族代表性的一种民俗体育文化类型,它在湘西的分布十分广泛,并且种类比较繁多,形态也比较丰富,湘西苗族舞龙舞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为了实现这一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就需要对其进行调查了解,进行深入研究,找到其问题所在,进行有效的保护传承,来确保其健康发展,这也是保护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经之路。
  1  湘西苗族舞龙舞狮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
  湘西苗族舞龙舞狮除了茶峒舞龙舞狮套路上有创新之外,其他地方的舞龙舞狮人员出现老龄化,难度动作无法完成,动作遗忘使舞龙舞狮的传承内容不再完整。此外,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苗民为了生活和养家糊口,苗族青壮年外出打工不愿回乡,加之,许多年轻人觉得学这无用,导致舞龙舞狮后继无人。最主要的是苗族没有独立的文字,苗族舞龙舞狮只能以祖祖辈辈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导致湘西苗族舞龙舞狮的传承有所限制,因此至今已出现“断代”的危机。
  由于湘西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神秘的面纱,迎来了世界各地来观光旅游的游客,为了生计不得不放弃舞龙舞狮而做其他的事来养家糊口。村里大部分只有老人和小孩,我们也深知传承人年纪大,小孩都去学校了,只有学校聘请传承人到学校去教才可以。可见,学校是民族文化最好最符合社会要求的传承途径,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安排舞龙舞狮授课表,这样的话,不仅是湘西苗族舞龙舞狮进校园,苗族文化也引进校园,使其获得更好发展空间和传承的场地,使之源源不断地继续发扬光大。
  2  湘西苗族舞龙舞狮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
  2.1 传承方式的多元化
  随着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的需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统的传承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更加跟不上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丰富自身的套路内容以及传承方式多样化是湘西苗族舞龙舞狮长期生存的必备条件。
  传承方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
  (1)对于湘西苗族舞龙舞狮而言,介于其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性,以弘扬苗族文化为基础,以舞龙舞狮为载体,通过开发和创新,形成具有特色的本地舞龙舞狮文化。首先,应发掘舞龙舞狮的艺术性吸取各地方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应在舞龙舞狮的材质造型、色彩、技巧、难度、服装、道具等方面由内而外的进行创新,形成自己的品牌;其次,舞龙舞狮队可以利用外出表演的有利时机,展示苗族文化特有的文化元素和符号,例如服装、技巧、难度等,通过展示汲取其他舞龙舞狮的精华来提高文化产业的效益。通过创新、外出表演扩大训练规模等方式提高苗族舞龙舞的产业价值,推动湘西小组舞龙舞狮文化对湘西地区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影响,发展湘西苗族龙狮文化,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舞龙舞狮品牌队伍,是更多的人在从事舞龙舞狮行业中获利以促进民族团结及龙狮文化的长久发展。
  (2)舞龙舞狮要发展的一条途径须多参加活动和比赛,从各队的舞龙舞狮技巧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使自己不断壮大发展。
  一是节庆时的表演。节庆表演可以促进寨子里苗民的交流,营造欢乐的节日气氛,体现苗族舞龙舞狮的健身娱乐功能。
  二是提高舞龙舞狮的水平。让湘西苗族舞龙舞狮队的传承人专门担任起舞狮教练一职,进校园,主要目标是培养的职校学生,利用假期和课程安排时间让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并引进南北舞龙舞狮传承人来学校进行授教,不僅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一些本民族传统文化,也可以学习其他民族精华的民族文化。可见,湘西苗族舞龙舞狮进校园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为湘西苗族舞龙舞狮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更好的一条途径。
  三是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以及国家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重视,人们的生活和交流方式以及交往范围都在不断的改变和扩大,湘西苗族舞龙舞狮的表演形式也应顺应时代的变化从单一向多元进行转变。为了更好地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湘西苗族舞龙舞狮不得不走向更广阔的空间,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和表现力。渐渐地湘西苗族舞龙舞狮走进了上流社会,也得到了全社会各个阶层的认可和喜爱。
  2.2 由民间活动向课堂教学迈进
  根据这段时间走村串寨调查所得的结果,可以发现湘西苗族舞龙舞狮逐渐走出了历史舞台,淡出人们的视线。有些寨子也许有一辆条龙或者一两头狮子,有些寨子甚至什么都没有,表演也多是年过古稀的老人或者妇女,表演动作极其简单,舞来舞去就是那几个动作,稍微有点难度的就无法进行。这也造成了表演质量低没有技术含量,在青年人眼里刘霞不好的印象也就提不起兴趣学习。   对于湘西苗族舞龙舞狮来说,走进校园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最好的传承的研究,主要是因为学校的学生纪律性强,可以有计划、有纪律、有组织、科学性地去传承,还可从众多学生挑选体质符合舞龙舞狮且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统一安排时间进行授课,统一进行培训练习,他们掌握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是没有问题的,适当进行一些强度的身体素质的训练,只要多练习,熟能生巧。外加他们的时间充足,可以使舞龙舞狮成为一门主修课,更重要的是,使舞龙舞狮得到一个更好的人才培养基地,无论是时间安排,还是场地,无论是学员还是高难度动作,整个的过程中,每位舞龙舞狮学习者都会全力配合,这不失为湘西苗族舞龙舞狮传承发扬必不可少一条途径。
  2.3 增强文化认同
  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体系,必定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因此,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事情,而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相互配合共同关注教育问题,合力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实现功效整合互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湘西苗族舞龙舞狮文化的良性发展,长期传承并发展壮大。
  首先,家长和长辈们往往通过口耳相传、耳濡目染、动作演示等方式传承本苗族传统舞龙舞狮文化,通过活动潜移默化传承的也有,只是现在舞龙舞狮参与活动的次数较少,加之多是老人和妇女在舞,这些传承者的一言一行及其对本苗族传统舞狮文化的意识、观念和态度等都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传承方式直接传递给下一代,这种教育形式是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湘西苗族舞龙舞狮文化的传承还受其传承范围的影响,因为湘西苗族舞龙舞狮文化仅限于村寨之间的传承,这使得传承过程中存在着不科学不系统的因素影响传承的稳定性,因此,想要其能够更大限度地发展传承下去还需借助其他形式对其局限性进行弥补。
  其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是现代最主要且广泛的教育机构,为增加青少年的文化认同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应将舞龙舞狮文化引进校园中去,让学生感受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最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场所还有社区。社区应发挥自身的价值和功能,为社区人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的氛围。利用社区职能在节日期间多组织举办传统文化的活动,促进社区之间的交流,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使社区人民对本民族文化进行交流和了解以增强对本民族舞龙舞狮文化的认同感。
  2.4 构建服务平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要通过教育来完成,还要通过政府来指导。在当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重重困难,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全方位支持才能解救民族传统体育于水火。
  第一,在法律方面,进行对濒危文化的立法进行保护传统文化。进行立法来保护濒危传统文化,这样不仅响应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号召,更加能让各个层次之间起到全面监督的效果,使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现在尚且不够健全。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加大研究力度,加紧立法。
  第二,要加强对文化传承人的保护,文化传承人得到保护,文化才可有一定的保障,并还要优化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文化传承人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离开了文化传承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和保护都将受到严重地阻碍甚至面临传统文化的消失,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传承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要建立一定量的文化服务设施,服务于文化传承人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便利的平台,以此来实现文化弘扬和发展的目的,确保民族地区基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第三,优化文化服务系统。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网络平台的宣传,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媒体、公众号、网络、微信、信息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发挥舆论的作用,来提高湘西苗族舞龙舞狮的曝光率和知名度,促进文化交流;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苗族民间的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如“赶秋”“樱桃会”“百狮会”等机会来组织各种民俗文化活动。民俗活动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展示民族精神的主要场所。并要求全村乃至全社会人民积极参与进来,参与其中的人们可以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了解苗族春天文化,进行技艺的沟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容易在这种环境中产生对苗族文化的喜爱和敬仰之情,自觉加入到学习本民族文化的队伍中来,为苗族传统舞龙舞狮文化传承构筑了生存空间。此类活动的举行,极大地增强了民族情感和凝聚力,以此来增强人们对传统舞狮文化的认同和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 黄尚军.黔东北松桃苗族舞狮活动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 东旻.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3] 王行.湘西苗族文化视野下舞狮传承与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4] 张永发.中国苗族舞狮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2.
  [5] 田祖国,黄文辉.舞龙舞狮运动的文化探源及其发展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1-23.
  [6] 屈杰,白晋湘.湘西苗族玩年抢狮的社会功能及健身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5(4):78-79.
  [7] 佩林.全球化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2002(1):91-94.
  [8] 李兴平.社会转型期湘西苗族“百狮会”的社会价值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8(1):10-12.
  [9] 謀远.非物质文化视野下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4):15-18.
  [10]郝文武.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72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