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丽华

  【摘要】在21世纪日新月异、百舸争流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的潮流中,只有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才能迎接未来世界科技发展的挑战。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每个学生都具有可发展的创造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除了教授地理知识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何提高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探讨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72-01
  一、基于地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能够成功地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就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放松状态,而这种状态可以使学生更加游刃有余地投入自己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他们可以更积极地进行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充分反映学生自身的主观性。
  例如,教师可以在每节地理课开始之前预先设计几个与本节课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成小组提前做好预习,在课程开始之前收集学生的问题整理,将问题反馈到课程当中去,等到课程真正开始的时候,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而这些问题会在授课过程中一个接一个的作为线索出现在课堂上,最后将整节课串联成一个整体,学生会有一种解谜的乐趣呈现在课堂中,既能够让他们感觉有趣,又能够在恍然大悟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边听课边考虑,无形之中就提高了他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地理课堂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乐趣,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锻炼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构建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基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因此,教师应在创新思维初期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明确地理学原理,掌握基本概念和地理规律。教师可以教学生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种思维导图,是利用简单的文字、图形、数字、颜色等形式,建立知识网络结构,充分调动左右脑的功能,协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记忆和创造力的增强。例如在“地球中的大气”这一章节,让学生粗略浏览这一章节的内容,拿出一张白纸,在中间部分写上章节标题,向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向延伸四个分支,分别是“大气的运动”“大气的现象”“结构”和“受热过程”。然后根据课本知识分别补充每个分支下内容,比如将大气的结构分为“组成”和“垂直分层”,“组成”后包括“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垂直分层”后包含“对流”“平流”和“高层”,这里注意分层的高度以及这一层次的特点。思维导图的制作,要简单清晰地反映知识的层次性,可以运用各种色彩,采用弯曲的线条将各层次之间进行连接。此外,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向建立关键词。每个人的关键词都有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因为思维路径有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思维导图的建立具有灵活多样性,这就意味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建立思维导图,但如果之后还有其他思路,学生可以从其他角度完全颠覆以前的思维方向或逆向思考创造新的思维导图。这一重建和修订过程是让学生避免形成“思维定势”,运用强大的思维灵活性,培养创新思维。
  三、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学习能力
  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社会技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在高中地理创新模式教学实践中,學生可以通过小组交流和合作学习模式发展他们的实践探究学习能力。例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农业发展”的教学实践中,探究性学习可以以小组交流与合作的形式进行,将学生进行五到六人的分组,明确每个人的职能,对当地的年降水量、气温、土壤肥力和地形地貌状况进行收集分析,当地是否符合立体化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当地的农业生产模式改良建议,开放性的探究学习,并将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合作实践和探究学习交流,会更深刻地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和生态农业发展的影响。
  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潜力,并具有创造性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积极思维,身心放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自觉投入创新的学习之中。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勇气,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帅.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35):166.
  [2]黄磊.试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30).
  [3]陈云辉,谢百治,赵丽.思维导图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01):1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93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