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打击乐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艺燊

  【摘要】打击乐对戏曲表演的完美演出效果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打击乐对戏曲表演的节奏具有强调作用,打击乐可以为戏曲表演营造氛围、渲染情景,还可以帮助塑造人物形象,增加戏曲表演整体韵味。
  【关键词】打击乐;戏曲表演;作用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5-0035-02
  【本文著录格式】王艺燊.论打击乐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20,03(05):35-36.
  目前在戏曲舞台表演过程当中融入了打击乐。打击乐的应用对提升舞台表演效果、增强音乐氛围、提升语言旋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打击乐独有的节奏音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舞台的统一效果,大大增强了表演节奏性。
  一、我国民族打击乐与西洋打击乐
  在世界各民族的音乐中,打击乐都是其最古老且重要的乐器之一,我国也不例外。鼓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军事战争或是宫廷民间娱乐,又或是祭祀活动,都有着打击乐的身影。自夏商周这三代开始,鼓类乐器开始在一些大型表演当中应用。在《礼记·明堂位》中就有“土鼓、蒉桴、苇龠,伊耆氏之乐也”的记载,根据这些记载能够看出祖先在一些乐舞活动当中就已经掌握了土鼓的制作和使用技能。《吕氏春秋·古乐篇》中曾说尧的乐官质“以麇革冒缶而鼓之”。缶在原始时期是用来盛放食物的一种容器,但是它的功能在那个时期被得到延伸,在缶的表面裹上动物的皮之后,便成了鼓。这是有关皮鼓运用的早期记载。随着时间的流逝,鼓的演奏水平和作品数量也突飞猛进,如唐代的羯鼓不仅在演奏技巧上达到了较高水准,就连唐玄宗这种块头的人物也不忘摆弄几刷子,创作了数十首羯鼓独奏曲,较著名的是《雨淋铃》(一作〈雨霖铃〉)。李白的诗当中有关于羯鼓表演诗句“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天廊振法鼓,四角唤凤筝。”白居易在《霓裳羽衣舞》中写道“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上面这些诗句主要是描述羯鼓响声急促的诗句。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当中,各种流派的鼓系也逐渐形成。比如江浙地区的“十番锣鼓”“十番箫鼓”等;广东潮州地区的“潮州大锣鼓”“潮州苏锣鼓”等等;还有“辽南鼓吹”“福州十番”“浙东锣鼓”等等。可以看出,中国的打击古乐器发展历史尤为长远。
  那么,民族与西洋打击乐之间有何种差异呢?两者虽然同属打击乐类,但区别很大,这与不同文化背景有着直接关联。所以,二者的表演及艺术形态也就各异。西洋打击乐是由国外传入中国的,民族打击乐属本土乐种,从发展历程来看它们基本相仿,都经历了较为漫长的成长历程。但从音乐叙述方面来讲,中国民族打击乐的表现更为生动、直观,容易让人进入“角色”。很多人都听过《房顶滚核桃》《鸭子拌嘴》和《老鼠娶亲》等作品,它们最能代表中国民族打击乐的特点。多变的演奏手法,使得原本音色并不丰富的民族打击乐将音色发挥到了最大的扩展空间。我本人也创作了一些作品,如《掩耳盗铃》《出花园》等,还有最近创作的一首以老汕头为背景的《打锡街》,都是利用中国民族打击乐来完成的。特别是《打锡街》这部作品,充分利用小镲音色明亮的特点,把喧闹的街市和锡铺里师傅们此起彼伏的敲打声表现得淋漓尽致。西洋打击乐是无法将这些表现出来的,除了马林巴木琴可以讲述音乐故事外,其它的西洋传统乐器基本以伴奏和营造气氛为主。但随着我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接轨,很多民族音乐中出现了西洋乐器的身影,如在上個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的现代京剧具有很多西方国家没有的音乐特色,如今也就融入了部分西洋乐器,使得京剧变得更加多彩缤纷让人眼前一亮,那感觉可真是厚实了很多。
  二、打击乐对节奏的强调作用
  可以说音乐的表演主要是由唱、念、做、打这些要素构成,在这当中节奏是不可缺少的。做与打两个元素属于舞蹈环节的基本动作,舞蹈想要舞得优美就要做到节律性。戏曲中的唱元素讲究板和眼,念又区分于生活中的交谈,要讲究节奏性和艺术感。由此可见,一旦缺乏明确的节奏性,戏曲便失去了文艺的灵魂成为一堆声音响亮的音律工具。
  打击乐所呈现出的节律将赋予音乐不同的感情氛围。尤其是戏曲形式中,板的不同节奏所给人的氛围体验也是不同的,比如在传统一板三眼形式中所常提到的慢三拍,在演奏中则给人一种舒缓放松的感觉。尽管唱的内容有限,但是能够赋予唱腔委婉多样、曲悠回长的感觉,一般用于抒情类的戏曲环境。当然还有一板无眼类,这类节律在西方乐曲中属于1/4拍,常被人们称之为流水拍。在实际演奏中能够赋予唱词脍炙人口、简短起伏的特点,词语编排上丰富紧密,节奏更加紧急快速,在戏曲中一般应用于叙述紧张场景。戏曲中的锣鼓在演奏中能够烘托出传统艺术的节奏特点,这种节奏的特点属于传统戏曲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打击乐的精髓所在。
  三、戏曲锣鼓音乐对戏曲表演起到的作用
  (一)营造氛围,起到渲染情境的作用
  戏曲表演的过程单单拥有节奏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表现出积极饱满的情感抒发,烘托出足够浓厚的场景氛围。这一切不仅对演员提出了较高的舞台要求,还依赖锣鼓等乐器在表演过程的配合构建。例如戏曲中的《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一段。对战两者局势紧急,胜负难分,此时的锣鼓节奏为场景衬托出紧张气氛。明亮的音调和紧急的节拍会为听众构建起杀场飞烟、马踏河山的壮烈景象,将战斗气氛描绘得淋漓尽致。
  (二)突出表演,起到塑造人物的作用
  尽管锣鼓的使用和唱腔一样能够具有多元化的情感表达,在实际表演中总结出了一整套的表演模式,但是在艺术上却能拥有一定的表演自由。锣鼓在戏曲表演中借助节拍的变化和节律的衔接能够协助满足艺术家的表演需要。譬如锣鼓可以利用节律的优势配合表演者的上场离场动作,衬托出故事角色心理状态、角色性格、行为活动以及故事氛围场景。还有角色上下场所走的步伐节奏、身份象征、内心想法均可以借助锣鼓节奏来衬托,以此将表演者的动作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在戏曲《杨门英杰》中佘太君的上场用锣鼓节奏的慢长锤,节奏表达缓慢庄重,气氛严肃,能够真正显现出老太君的严肃形象和威严性格。相反在戏曲《大祭桩》中,丫鬟上场则利用了小锣中的长丝头节奏,节奏的表达清脆快速、跳跃灵活,真正把春红活泼欢快的心境抒发了出来。
  (三)锣鼓的韵味作用
  韵律的概念源自于诗词乐赋,戏曲中的韵律则对技术水平、文艺造诣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快慢轻重为锣鼓演奏的四大特点,在衬托人物表演时灵活运用锣鼓演奏的四个特点表达出戏曲的文化韵味,在舞台表演时能够展现出足够的文化底蕴。在戏剧的艺术表演过程中,意代表着欣赏标准,这一标准尤其是在空旷的艺术舞台上可以充分放大,越是空旷的舞台越有利于韵味的发挥。表演者的舞步动作由内而外展现着表演者的情感世界,是一种陶醉于艺术之中的超现实情感抒发。表演的精髓在于遵循戏曲故事的情感氛围,借助锣鼓的节奏烘托出表演者的艺术情感,令欣赏者在欣赏艺术韵味中获得了充分的情感交融空间。
  在实际艺术表演过程中,戏曲的整体音乐节律是由锣鼓引领的,特别是在刻画人物形象,烘托现场氛围,协助演员表达等过程中赋予了戏曲艺术足够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属于戏曲艺术不可分割的核心乐器之一。不仅如此,戏曲艺术也传承了严谨自由的锣鼓文化,在数百年的传承发扬中,逐渐成为了中国打击乐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文化遗产,更是绽放在曲艺舞台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10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