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兰斯之旅》的创作特色解读其历史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查璐璐

  【摘要】歌剧《兰斯之旅》并不为音乐爱好者所熟知。这作品存世已经超过一百多年,在1825年上演于巴黎,之后再没有完整地演出过,甚至一度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直到《兰斯之旅》的总谱被人在罗马发现,才成为歌剧历史上的一抹亮色。
  【关键词】《兰斯之旅》;罗西尼;创作特色;历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0079-03
  【本文著录格式】查璐璐.从《兰斯之旅》的创作特色解读其历史意义[J].北方音乐,2020,02(03):79-81.
  引言
  《兰斯之旅》又名《莱茵之旅》,是意大利著名音乐家、作曲家罗西尼的一部应景之作,也是他最精致的作品。这部作品叙述了在法国东北部——距离巴黎约130公里的兰斯发生的故事,为庆祝法国国王查理十世的加冕礼而作。这部歌剧的场面表现非常宏大,罗西尼在创作歌剧的过程中也安排了有趣的演出。很多研究歌剧的专家都觉得《兰斯之旅》具有代表性,不仅有独特的创作特色,甚至可以解读出一丝历史意义。
  一、作曲家生平与贡献
  歌剧在意大利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各阶层的文化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18世纪末,由于统治制度扼杀了歌剧的进步思想内容,使歌剧进入衰落时期。在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下,罗西尼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意大利新歌剧。喜歌剧中掺入正歌剧的因素,在正歌剧中加进喜歌剧的生活气息。这些改革使人耳目一新,使当时僵化衰落的意大利歌剧重振旗鼓,对后世的歌剧创作影响巨大,从而名垂歌剧史。
  罗西尼(G.A.Rossini 1792-1868),1806年入博洛尼亞音乐学校学歌唱、大提琴和对位法。但他对课程不感兴趣,在图书馆潜心研究海顿、莫扎特的乐谱,获益非浅,创作了一些器乐曲和宗教音乐。1807年写了第一部歌剧《德梅特里奥与波利比奥》,1810年毕业时上演了喜歌剧《婚约》。此后4年写了15部歌剧,正歌剧《坦克雷迪》和喜歌剧《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大获成功,使他名声大振。1815年起任那不勒斯歌剧院、圣卡罗剧院和丰多剧院艺术指导,创作了《土耳其人在意大利》《奥赛罗》《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灰姑娘》《贼鹊》《摩西在埃及》《湖上夫人》《塞弥拉弥斯》等歌剧。1822年随意大利歌剧团到欧洲各国演出,备受欢迎。1824年受聘为巴黎意大利歌剧院领导,后又被委任为皇家作曲家和歌唱监察。1829年写了最后一部杰作《威廉·退尔》后搁笔,此后的39年只写了两个宗教题材的作品和一些短曲。1836年回到博洛尼亚任音乐学院名誉院长,1848年移居佛罗伦萨,1855年定居巴黎。罗西尼共创作了38部歌剧,在正歌剧和喜歌剧领域都有优秀作品。《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他最成功的代表作,继承了意大利喜歌剧的传统,又有所革新。《威廉·退尔》则是正歌剧中登峰造极之作,为19世纪西欧歌剧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他擅长以音乐刻画人物性格,懂得如何抓住舞台效果,使音乐和情节结合得巧妙自然;他熟悉人声特点,善于使音乐通过演唱获得最佳效果;他给朗诵调配上乐器伴奏,使人不感到枯燥;他的配器简洁而富于色彩,又不影响声乐的发挥。
  二、歌剧《兰斯之旅》的创作特色
  (一)华丽而绚烂的内容
  《兰斯之旅》又名《莱茵之旅》。之所以在创作出来后受到热烈的反响,主要是源于绚烂的情节和内容。《兰斯之旅》主要是围绕查理十世的加冕庆典活动叙述的。剧情开始于兰斯——一个著名的旅游小城市--的旅馆,那里居住着各式各样的客人。有来自法国酷爱打扮的美女、有来自西班牙和英国的贵族、有波兰的王妃和充满热情的俄国将军等。他们将一起去参加即将举行的加冕礼。但是马车的损坏耽误了他们。这些人并不气馁,一番商量之后决定留在原地举行庆典。大家在庆典中不断咏唱着欧洲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祝酒词,整个歌剧最终以庄严的合唱结束。很多观众看完歌剧后的第一反应是觉得《兰斯之旅》非常绚烂华美。从音乐和戏剧的规模中,也可以看到《兰斯之旅》所展示出的魅力。
  罗西尼这部作品的音乐充满表现力。在情感表达过程中,包含了很多有炫技色彩和装饰性技巧的唱段,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其创作风格与其他作曲家完全不同。另外罗西尼还将人物的性格完美地刻画在歌曲中,《兰斯之旅》里的人物都非常生动形象,充满生气。不仅如此,装饰性技巧的运用还可以表现出夸张的喜剧效果。他的音乐充满灵气和机智,最终融汇成连贯又流畅的氛围,这也是罗西尼的一贯风格。虽然罗西尼的歌剧作品中具有大量花腔,但他本人有丰富的演唱经验,他很清楚应该如何加强歌唱者的表现力。
  《兰斯之旅》充满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复杂的矛盾冲突,罗西尼在音乐的处理和编配上浪漫而细腻。可以说在《兰斯之旅》的舞台上,每个角色都是罗西尼眼中的“乐器”,不仅需要每件“乐器”在歌剧中参与演奏,也需要时刻控制演唱的音量。在实际表演中,罗西尼将乐队、舞美、灯光、服装、道具和演员之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在他眼中人声可以和器乐很好地配合,并有效地诠释作品,所以罗西尼的音乐作品都给观众带来炫彩、华丽的感觉。
  (二)结构的突破
  《兰斯之旅》和以往的歌剧有着明显的不同,更接近于早已被忘却的舞台剧。不但在演出过程中继续发挥角色炫技、即兴演唱的特色,还在演出和编制上有独特的安排。整个《兰斯之旅》启用了十八个大独唱的声部,全剧也将各个声部的声乐难点融合于其间。在后半部分,由独唱改为十四声部的无伴奏重唱。可以看出,这样一次音乐和戏剧规模的突破成为当时音乐史上的巨大改革。   通过音乐的走向和配器技法可以看出,罗西尼的创作思想与同时期包括舒曼、瓦格纳等在内的众多作曲家有明显的区别,这也是罗西尼的可贵之处。在创作歌剧时,他将音乐形象拆分成几个多元化的结构,并在“搭建”的过程中体现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在《兰斯之旅》中,罗西尼把每个乐器的特色更好、更有效地提炼出来,将明快的节奏、清晰的分句和优美的造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整个过程别出心裁,使得歌剧拥有强大、旺盛的生命力。
  罗西尼一直追求音乐的孤立感,多数情况下过于追求感官的刺激和技巧的炫耀,甚至到了只重视表面效果的程度。但是从《兰斯之旅》中随处可以看到青春洋溢的节奏和迷人的旋律,用风趣的方式演绎出一场闹剧,罗西尼作为一名戏剧家,他的成长是非常迅速的。从《兰斯之旅》中的多样的旋律和众多人物来看,这部歌剧正是一部融合着诸多不同种类、不同风格音乐的宝贵财富。
  (三)高度和谐统一的配合
  歌剧《兰斯之旅》是为1825年庆祝法国国王查理十世在东北地区举行加冕而创作的。虽然剧情显得平淡无奇,但是这部歌剧中的独唱歌手却多达14名,有三名女高音、一名女中音、两名男高音、四名男中音和四名男低音。所有人物角色在表演中不断配合,使歌剧有更好的发展和戏剧效果。
  开场,科尔斯特夫人(女高音)指挥客房部的服务生为全世界的客人们做好前往兰斯参加加冕礼的准备。最主要的客人是著名的罗马即兴的诗人科琳娜(女高音),她身旁跟随一个希腊孤女[2]。这象征着科琳娜亲希腊的立场,对在争取希腊独立中遇难的人们深表同情,并反映了剧本十分关注后拿破仑时代泛欧洲和谐的理想。跟随科琳娜而来的有古董爱好者唐·普罗方多(男低音)、英国陆军上校辛德勒勋爵(男低音),在长笛花哨的伴奏下唱起了一支正歌剧风格的歌曲。疯狂追逐时尚的寡妇费勒维埃(女高音),尽管年纪不小,却仍然让法国年轻军官贝尔弗瓦尔骑士(男低音)崇拜。另一位有资格参加典礼的是意大利将军的波兰寡妇,侯爵夫人梅里比亚(女低音),她的崇拜者有爱妒忌的俄罗斯人李本斯科夫伯爵(男低音)和西班牙海军军官唐·阿尔瓦洛(男低音)。不同人物间产生的各种对立赋予剧本巨大的活力。在需要各国团结之际,人人都做出了让步。在大型六重唱中,一个不属于任何一方的老人,德国人特罗姆波诺克男爵(男低音)出现,积极维护各种形式的和谐——包括音乐和政治。
  《兰斯之旅》那充满才华的音乐在指挥家的手下,显得非常鼓舞人心,似乎可以将所有的演出化成真正的节日狂欢。所有人都能在音樂声中进行游行和庆祝。罗西尼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将所有不同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是罗西尼艺术创作中的一次重大的突破。这样一种大融合不仅使得音乐作品变得高度和谐,也带给观众艺术和文化的双重享受。
  三、《兰斯之旅》的历史意义
  (一)世界大统一
  可以看到,歌剧《兰斯之旅》中有来自各个国家的表演者,虽然当时世界并不太平,演唱的过程中大家都愿意做出让步,从音乐和政治两个方面来积极拥护发展。从《兰斯之旅》这部歌剧中,大家也可以看到罗西尼的才华。一部带有政治性质的作品能够将音乐、场景和戏剧有效地融合在一起。音乐和戏剧上规模庞大,不仅多达十八位歌手,更有空前的十四重唱。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得以在此汇集、融合,大家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自然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这部歌剧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整个歌剧体现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兰斯之旅》序曲以弦乐和圆号五度弱奏做背景,加以短小素材模进,由弱至强,直到最强音效,音响的出现让听众有种酣畅淋漓的爽快感受。这种独创的“渐强效果”在罗西尼歌剧中屡见不鲜。有理由相信即便当时的世界还处于动荡的时刻,但是罗西尼希望用这部献礼性的作品传达内心希望世界大同。
  《兰斯之旅》也可以运用在训练学生戏剧表演上。老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训练,并让学生更好地诠释歌剧人物。《兰斯之旅》歌剧角色的来自各地,使得学生明白歌剧表演的难度,不仅要能够将形态和演唱结合在一起,还要对各类角色有效地进行诠释。在进行《兰斯之旅》排练的时候,可以将音乐演唱和舞台形体排练分开。所有音乐需要在钢琴伴奏下进行,让每个演员都可以熟悉音乐唱段。在表达歌剧音乐的时候,演员们需要有很高的演唱水平,将自己的声音传递到观众耳朵里,这样的表演需要高度的统一。排练后期,演员演唱的部分已经相当成熟,准确地把握音准、节奏和歌词后,进入舞台形体排练,是整体排练合成的过程。演员在舞台上进行舞台调度和演唱,同时也需要将自己带入到角色的情绪当中。演员、指挥、交响乐团、灯光、舞美以及服化道进行合成时,也进一步考验演员的整体素质。可以说出演这部歌剧也能更好地提升演员的表演水平。
  (二)歌剧的新高度
  在罗西尼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歌剧都只重视音乐上的技巧,却不真正重视戏剧中的内容。但罗西尼却凭借自己的力量对音乐进行改革。单看《兰斯之旅》可以看出他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改革。第一,在创作《兰斯之旅》时,罗西尼提倡音乐和戏剧合并来创作歌剧,所有的作曲家都亲自参与到剧本创作的过程中。因此歌剧可以把文学、诗歌、历史、神话、舞台、美术、建筑和音乐很好地融为一体,也属于一种整体性的戏剧艺术;第二,透过《兰斯之旅》,可以看到罗西尼对乐团的主导机制进行了改革,他吸收了同时代作曲家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乐来取代和丰富原来仅作音高提示的古钢琴伴奏;第三,《兰斯之旅》扩大了整个管弦乐团的编制,更好地增加了器乐的表现力,让人觉得非常震撼、有表现力,在整个歌剧中,乐团成为了表现剧情的有效工具[3];第四,罗西尼在创作中确立了所有的音乐,他在歌剧总谱上标明了所有的装饰音、花腔的过渡句。他写的声乐唱段具有“朗诵性”,叙事同时又具备“抒情性”。罗西尼以强大的意志力和执行力对歌剧进行了改革,将自己的作曲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罗西尼所处的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也是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时期。在18世纪末意大利歌剧面临衰落,很多歌剧是以喜剧和化妆音乐会的形式存在,罗西尼所创作的歌剧成为复兴艺术的新高度。他认为歌剧应该为高度发展的歌唱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忧伤而不感伤的方式来感动观众,这种观念也成为他改革的动力。在他影响下,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们不断地发展创新,从原本的技师和工匠变成了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不仅有效改变了歌剧的唱歌技巧,也使得旋律得以改善,使音乐作品有了较强的生命力。
  综上,本文介绍罗西尼的生平,分析歌剧《兰斯之旅》的特征,讲述《兰斯之旅》的和谐统一和罗西尼歌剧改革的历史意义[4]。新类型的歌剧能够更好地推动发展,只有差异性才能体现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罗西尼对意大利歌剧的创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世界歌剧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赵亮.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学生舞台实践能力训练研究——以歌剧排练为例[J].鸭绿江,2017(5):38-43.
  [2]欧璐莎.论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D].东北师范大学,2017(5):198-203.
  [3]于萍丽.论声乐教学中主课教师和艺术指导之间的配合[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6(5):147-153.
  [4]付小波.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17(5):58-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10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