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地方剧种茂腔的艺术特征与发展趋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闻磊
【摘要】具有悠久艺术文化历史的中国,堪称是一个戏曲艺术大国。中国本土戏曲艺术的知名度,都与自身的表演风格、剧目情况、唱段句式、体裁、歌唱技巧、腔调、歌词等艺术特征息息相关。本文将从剧目情况与唱段句式、方言唱词与板体旋律、歌唱技巧与腔调等方面出发,解读潍坊地方剧种的茂腔艺术特征,使当代戏曲爱好者和工作者对茂腔的艺术个性产生更深理解。
【关键词】茂腔;潍坊;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0074-02
【本文著录格式】闻磊.山东潍坊地方剧种茂腔的艺术特征与发展趋势[J].北方音乐,2020,02(03):74-75.
一、茂腔的艺术特征
(一)剧目情况与唱段句式
茂腔现存剧目总数约为140个,完整的剧目却只有108个。在剧目体系中,四大京、八大记是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剧目。目前茂腔艺术领域的最大艺术剧团为青岛茂腔剧团,潍坊茂腔剧团则主要承担着在本地实现对茂腔继承推广的任务。茂腔和京剧、花鼓戏等戏目一样,戏剧故事多改编自古代传奇故事,以茂腔剧目《南京》为例,讲述了杜文学因为遭到奸人陷害不得不抛弃妻子逃往南京,并改换姓名招赘本土胡家,数年后杜文学前妻之子前来寻父,杜文学妻子胡兰英得知真相后十分震惊,却还是接纳了杜文学儿子的故事。每年潍坊茂腔剧团,需在山东本土及其他省市演出10多场《南京》剧目,出演的八大记和四大京剧目场次总数达到100场以上。
从唱段句式上看,茂腔剧目多用七言四句、八句歌词作为歌唱句式,唱段中的七言歌词又往往通过我国本土诗歌的方式进行押韵,即以第一、第二、第四句尾字为韵脚实现唱段押韵,而第三句句尾不押韵。举例来说,茂腔《南京》中第三场生角唱段为:“听闻娘子把我请,愁人心中暗伤情,忍悲擦去腮边泪,强打精神入花庭。”在本段中,第一句的“请”,第二句的“情”和第三局的“庭”是押韵的,而三句的“泪”则不押韵,很明显本段的七言四句茂腔句式与押韵方式,与我国本土绝句诗歌非常相似。
(二)方言唱词与板体旋律的融合
茂腔是以潍坊等地山东方言作为唱词的表现方式,将唱词与原板、二板、慢板、散板等方式构成的板腔体旋律融合而成的地方戏种。所谓板腔体,即茂腔、昆曲、京剧中经常使用的,将七言四句、七言八句、五言四句等对称结构歌词套入特定旋律中进行歌唱的戏曲表现方式。在茂腔中,歌唱者常用本戏中的原板、二板等板腔结构去歌唱潍坊方言唱词,举例来说,唱段中,演唱者需要运用上下滑音、小跳音,用潍坊本地山东方言歌唱乐段。
如在潍坊茂腔剧团演员歌唱茂腔《罗衫记》中的原板第2小节时,演唱者就需要用山东潍坊方言的方式将“日落西山”唱成“日漏洗三”,并运用“低音G-中音E-中音E-中音G-中音E-中音D-中音C”的旋律歌唱乐段,而“西山”的“中音E-中音D-中音C”则构成了基本的琶音。
(三)歌唱技巧与腔调
在1940年之前,歌唱中的八度大跳音可以被看成是茂腔的核心歌唱技巧。1940年至今,由于八度大跳音技巧在歌唱乐段表现时过于浮夸,潍坊茂腔剧团等戏曲组织已经逐渐摒弃了这种传统唱法,用伴奏过门代替八度大跳歌唱的高一声部旋律,并将基本的润腔、琶音和小跳音看成是构成茂腔的基本戏种歌唱技巧,常用大润腔的腔调和相对比较朴素浑厚的前发声戏曲唱法来歌唱唱段。
以茂腔《逼婚记》中的正调原板段落《美蓉我幼失父母无人疼》为例,在本乐段中,演唱者需要在第一小节就唱出“低音G-中音G”8度跳音旋律构成的双音润腔“美”,并通过高跳表现自己冤屈的心情。
在乐曲的整句中,“美蓉我幼”的旋律里的“我”字上用了“中音A-中音G”构成的双润腔,“失”使用了“中音G-中音E”构成的三度跳音润腔,在“疼”音上,演唱者需要运用“低音A-低音G-低音G-中音D-低音B-中音D-低音B-低音A”构成的8音单字润腔表现尾字。可见茂腔在技法运用中重视起首音小跳双音润腔的表现,及尾音字漫长润腔的表现。
琶音也是茂腔中常用的歌唱方式。如在《罗衫记》中的一段原板中,演唱者就需要用“高音D-中音B-中音A-中音G”的旋律去銜接“到”字的琶音润腔。
从腔调上看,茂腔重视用比较浑厚的戏曲唱法,去表现沉稳奔放的山东式戏曲旋律。
二、茂腔的未来可行发展方式
作为一种艺术特征独特具地方戏种风格鲜明的潍坊本土戏曲,茂腔却因为时代的原因陷入了发展停滞的局面中,本论文中,笔者将尝试从对方言的简化、旋律的美化、装饰音的应用和歌唱难度的思考三点解读茂腔的未来可行发展方式。
(一)对方言的简化
要使茂腔在未来得到有效发展,茂腔艺术工作者应首先将茂腔的地方方言着手,进行简化。虽然我国的评剧等剧中,也使用了天津、唐山方言进行歌唱,但值得注意的是,幽默可以被看成是评剧的重要“卖点”之一,而比较诙谐的唐山话、天津话,是评剧剧目的一大特色。由于茂腔本身是一种正剧,因此在戏曲中如果运用潍坊话“日漏西三”等方式对“日落西山”进行演唱,其他地区的群众会对唱词难以理解,因此在未来的日子里,茂腔艺术工作者应避免用潍坊话去表现“日落西山”“心里苦”等具备实际意义的唱词,选择用普通话歌唱唱词,以此增加观众对茂腔的接受度。
(二)对旋律的美化
在21世纪中国本土网络化的环境里,茂腔若想通过网络实现竞争与突破,应保留自身的特点,应取其精华,去其槽粕。京剧和昆曲,都是旋律优美,歌唱形式容易被各地群众广泛接受的戏种,究其原因,可以看到平均分配的长润腔,使得昆曲和京剧唱段中的旋律柔美多情,具备韵味,又不显得十分啰嗦。而在茂腔中,演唱者在唱段中只用双音润腔,在尾声字里用8个左右音符构成的多音润腔,这样的歌唱方式则很容易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因此在未来的日子里,茂腔艺术工作者可将单句尾字润腔音符缩减到6个左右,来对茂腔旋律进行美化,进而使茂腔在当代环境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三)对于装饰音应用和歌唱难度的思考
茂腔在歌唱中很少使用顿音、颤音和倚音作为歌唱技法,这样的歌唱技法也会影响茂腔的旋律美感,让茂腔在当代与其他戏曲的竞争中面临不利局面。此后,茂腔艺术工作者应着手用颤音方式装饰尾音音符,用顿音、倚音方式装饰单句前面的唱词,以此彰显歌唱者的演唱水准。除此以外,当代的茂腔歌唱者在演唱茂腔时,暴露出“技法过于朴实”的问题,从而使观众放弃对茂腔的关注,这时茂腔演唱者可适当增强唱腔歌唱难度,以此来吸引观众注意力。
三、结语
总体来看,茂腔艺术工作者可通过简化方言、美化旋律、增设装饰音和提升歌唱难度的方式实现对茂腔的发展进行改良,在中国汉族戏曲的发展史上,任何剧种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演进,也经历过发展的困难阶段。在当代环境中,茂腔面临着如何在网络化社会中立足发展的种种问题,但是相信通过茂腔艺术者的不懈努力和对茂腔的改良,茂腔这种朴素而大气的戏曲类别,必然会在未来被更多的中国本土群众所熟悉、喜爱。
参考文献
[1]赵丽莹.山东地方剧种高密茂腔的保护与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2]李崎.文化生态学视角下高密茂腔的传承研究[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0:131-230.
[3]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179.
[4]陈琳.1980年以来,青岛市茂腔剧团与茂腔音乐[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
[5]肖立彬.青岛地方戏曲研究——以茂腔为例[D].青岛大学,2014.
[6]单晓杰.当代茂腔发展之研究[J].歌海,2010(3):51-53.
[7]胥正娜.山东地方戏曲“高密茂腔”探源[J].戏曲艺术,2007(4):52-56.
作者简介:闻磊(1992—),男,汉族,江苏徐州,硕士,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院,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20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