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创新融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莹
【摘要】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我国大中专院校的音乐教育应围绕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探索艺术教育新生态,以审美教育为抓手,全方位、多角度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1-0173-02
【本文著录格式】赵莹.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创新融入研究[J].北方音乐,2020,01(02):173-174.
一、音乐教育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审美教育
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价值在于塑造被教育者的灵魂,借助一系列的专业训练和有效引导,影响其精神世界和审美取向,造就和完善其健全的人格、丰富的情感、高尚的品位、高雅的审美。和其他门类的艺术教育一样,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显著培养和提升青少年的情感态度、感性和理性思維,优化和提升其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塑造其性格、品质。大中专阶段,不论是音乐类专业还是面向全体同学的公共音乐教育,教师都应当高度重视审美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等层面鼓励、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审美实践,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探索艺术教育新生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将重点放在以音乐之美塑造人格、造就人才、升华灵魂的高度上来,既要重视音乐技巧、音乐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将审美教育融合其中,全方位、多角度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优化和释放音乐教育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价值和意义。以音乐教学为依托,融入审美教育,重在培养、提升青少年的美学素养、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以塑造完美人格为出发点和目的,以艺术美、现实美为主要教育资源。这样的教育内容配合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呈现形式,两者相辅相成,通常都会深受青少年的欢迎,成为其喜闻乐见的课程。
审美教育可以显著提升青少年的情感、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循序渐进、长期持续的音乐审美教育可以造就青少年优秀的精神品格、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使其在体验音乐艺术魅力的同时进入真、善、美的境界。当下,由于课业压力、社会竞争等因素,众多中国青少年承受着超越年龄阶段的精神压力,市场遭遇不良情绪,而音乐在精神舒缓、情绪释放、心理治疗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调节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具有独特作用。实践证明,喜欢高雅音乐、掌握鉴赏技能的青少年,更容易远离不健康情绪、规避消极文化的侵蚀和干扰,从而养成博雅的生活方式、健康的情绪情感、高尚的思想情操。
音乐教育是提升青少年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高效资源。实践证明,以审美能力为导向的音乐教育,不仅能使青少年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促进其感知、想象、情感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能帮助其建构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造就其积极健康的审美取向,使音乐艺术全面发挥丰富生活、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功能。
二、审美教育是学校音乐教学的核心
我国各级学校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技能教育等传统模式的影响,在实践中有重分数清能力、重技能轻素质、重分数考核轻综合评价等倾向,直接导致教学理念、课堂生态、教育内容、评估方法等与音乐教育的客观规律、学生的心理期待等严重不合。为了正本清源,我们必须把审美教育作为学校音乐教学的核心,以审美教育为引领、为根本,提纲挈领,创新理念和方法,重构教学内容和课堂生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视引领全体同学探索、挖掘、归纳、享受音乐艺术之美。
(一)审美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理解音乐艺术的魅力
审美是人类理解、感知世界的独特形式,是理解、体悟、享受艺术魅力的唯一途径。音乐作品是融合多种元素的复杂性艺术,优秀的音乐作品总是直接而深刻地触及人的理智与情感,不懂得美的耳朵就无从体会音符之美、旋律之美、节奏之美。青少年有了审美能力,才能正确理解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才能全面把握音乐的内涵和特征,也才能深刻感悟音乐的调性和情感。
(二)审美教育符合学校音乐教学的基本规律
面向青少年进行的音乐教学,具有打基础、提素质、强能力等特点,应将重点放在用优秀作品示范、引领学生等方面,重视培养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学生掌握了这些技能才易于进一步提升音乐表现、音乐创造等方面的能力。从构建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等角度看,将审美教育全方位、多角度融入音乐教学,符合学校音乐教学的基本规律。有了审美修养,青少年就可以从容领悟音乐作品、音响形式所蕴含的美与情感。按照知识传递的一般规律,青少年学习者如果能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轻松、有趣,那么,这些正向体验就会进一步激发起学习兴趣,唤醒其主观能动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推动教与学效能的释放。
(三)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课堂,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对音乐美的探索、挖掘、感受、体验,达成启发心智、培养情操、塑造人格、健全能力、康健身心等功能,从多个层面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不断优化和促进,使其逐步成长为一专多能、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
三、音乐教学中创新融入审美教育的路径和方法
艺术是“艺”与“术”的相互融合,音乐课程既有术科属性,又具艺术特质。创新音乐教学的理念和方法,首先在于科学厘清、重新定位“艺”与“术”之间的关系,正确把握彼此的分量、主次。我认为,文化艺术属性和技巧技能属性并存是音乐学科的客观特征,是音乐艺术魅力之所在,也是音乐教学难点之所在。当然,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当是音乐教学创新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实践中,我国的音乐课堂教学存在明显的“模式化”“教条化”和“非艺术化”倾向,这种现实严重制约着学习者对音乐艺术魅力的理解与感受,是现阶段教学改革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以经典作品鉴赏为基础
音乐的魅力在于直接以音符、旋律等艺术语言感染、熏陶人的情感。经典的音乐作品可以轻而易举地打动受众的心灵,使其获得深刻而独特的审美感受。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聆听、鉴赏经典作品,教会其善于聆听、善与鉴赏,使其通过对声音的体验、感悟、思考、理解而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这样做,既是寓教于乐,融审美教育于课堂主要环节,又可以很好地改变美育的抽象化、概念化,使教学活动更充实、更生动、更有趣。
经典作品是最具价值和魅力的教材,引导青少年学生聆听、鉴赏经典作品,教师应着重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征,用作品饱含的审美元素感染和引导学生,丰富其审美感受,升华其精神世界。
(二)丰富教材内容
现阶段,西洋音乐在我国大中专院校的音乐教学中占据较大分量。西洋音乐经典作品多、艺术特质丰富,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教材,但如果过多也会产生不利于学生拓宽眼界等问题。为此,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适当增加民族音乐、民间的分量,丰富课堂生态,增强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其鉴赏、审美更全面。
同时,流行音乐内容丰富、风格多元,较为青少年人群所喜爱,教学中应适当重视流行音乐素材的融入。
(三)创新教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
改革创新,既要重视内容,也要重视形式,力求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为此,教师既要树立用现代教学理念,还要熟练、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善于运用多媒体、互联网、视频等手段,营造“互联网+音乐教学”“互联网+审美教育”平台,面向全体同学创设有声、有形、有趣的教学情景,借助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绘声绘色地诠释音乐之美。
(四)丰富青少年学生的音乐审美实践
审美体验建立在对生活美、艺术美直接感知的基础之上。学习音乐、感受审美,既要学习理论,更要在实践中体会、理解理论,亲身体验、亲耳聆听是理解音乐审美元素的唯一途径,因而,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多运用互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课内、课外多开展形式多样、全员参与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形成立体、多维的音乐审美教育体系,鼓励全体学生提升自我、展现自我,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其学习和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42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