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传承导航让“非遗”闪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徐爱元

  【摘要】经过筛选、改造、整合与提炼一些优秀的民间艺术活动使其融入到学校体艺教学内容中,对丰富学校体艺内涵、提高学生知识积累、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养成终身体艺锻炼习惯和弘扬民族文化将有着重要意义。选择民间艺术教育的内容时注意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要具有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方式方法。体艺和艺术相辅相成,艺术衬托体艺,体艺扩充艺术的再表现,民间艺术资源与学校体艺教学的整合,极其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丰富学校体艺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3-0013-01
  民间“非遗”艺术具有竞技性、趣味性、健身性和艺术性。学校教育始终是青少年传承“非遗”的最直接的途径,学校可以针青少年对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师生共同开发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符合青少年学生口味的“非遗”资源,开展以探究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活动。寻找民间艺术资源与学校教育两者之间的联系点,让学生在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宝库中,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在亲力亲为的操作体验中多元化发展。我校将西部鼓魂“攻鼓子”作为特色教育贯穿在学校体育与美育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在传承“非遗”的同时,也让各种传统文化兼收并蓄,交流融合,使传统文化得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烽火相传。达到以艺辅德、以艺促智、以艺健体、以艺陶情、以艺强校的目的。
  “攻鼓子”是流传于古凉州大地的一种民间团体舞蹈。石羊河水,休屠古城,唐砖汉瓦,记载了太多的沧桑和辉煌。浓重的历史气息、丰厚的先民创造,孕育了精彩纷呈的地方文化和民间艺术。这种渊源于古代巫舞集驱鬼、庆功、求雨、祭祀、娱乐等的先民舞蹈随着佛教沿古丝绸之路一路东进,吸收中国本土道教的影响,采纳各个民族的文艺形式,融合演变为一种独特表演形式。可以说半文艺、半宗教是它得以传播和发展的途径。形式古朴原始,表演动作节奏鲜明,动作朴实粗犷,逐步加强了娱人成分,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娱乐性。声震云霄的“攻鼓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西部人智慧的结晶,更是民间舞蹈中的精品。这种民间艺术后来逐步演变为欢度佳节、喜庆丰年、开业庆典、自娱自乐的民间乐舞艺术。人们在短暂肆意与忘情中告慰生活的不易,在鼓声里掏空心里的憋闷,在鼓声里展现自己的个性。
  “攻鼓子”的击鼓方法与“腰鼓”有相似之处,从化妆、服饰和表演风格来看具有强烈的西部人特征,处处激昂豪迈,如风般轻盈,似雷声撼动;像鬼魅现身,若钟馗出动。整个队形以四方形排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成一线。但见队伍聚散灵活,左盘右旋,时而朝南,时而往北,昂首纵身,推、拔、拉、踹尽显武士风范。如在暮色降临,皓月高挂之时观看,仿佛一派军营气象,在夜色中显得庄严而神秘。同敲一个鼓点,同走一种步伐,同诉一种心声,若即若离,或俯或仰,忽而怒目而视,忽而低头回顾,似蛟龙出海又如猛虎下山,开拳踢打,追逐奔突……在他们眼中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攻击不破的壁垒。将士们采用道家文化中八卦、阴阳等阵法或各个击破,或迂回包围,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四门兜底”便是其阵法之一。表现出古凉州人民反对封建统治与抗击外患的不屈精神。鼓手们以蹬、上、攻、转为主的脚法,配以干净利落的手臂动作和游走急停、进退开合的队形变化将称为“西部鼓魂”的凉州四坝“攻鼓子”精髓表现的淋漓尽致。鼓舞的“山”字队形似山稳不可摧,如矛无往不胜,击鼓进军势如破竹,鸣金收兵形若流水。场面宏大壮观,使观者如临战时情境,呼吸急促,确有被当时那种阵法所震慑,让气势所压倒之感。
  从保护和传承“非遗”的角度出发,凉州区四坝镇九年制学校积极实施充分发掘其潜在的育人因素,将“攻鼓子”的形象和技艺充分运用于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中,采用专家指导、请人来教、挖掘整理为校本教材。不仅教给学生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毅勇敢的品质,树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放手让学生“唱戏”作学习的主人。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本人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切实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这样做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课堂活力,切实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整齐划一的队形,沉稳矫健的步伐,饱满刚毅的神情一改古时祭祀文化而今用。让每个学生都能走上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欣赏、比赛、评议的过程中提升对“攻鼓子”的兴趣。逐步形成了耐心、自信、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在这样的团队训练中,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促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友谊。
  每年春学期举办艺术节,秋学期举办艺术比赛,对获奖学生建立起了体育思维:既追求完美,又不忽视安全;既追求目标,又重视方法的选择;既着眼结果的圆满,又重视过程的体验。开展教中悟、悟中学、边教边悟的研究方法,努力进行民间艺术资源与学校体艺教学的整合研究。选择民间艺术教育的内容时我们特別注意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采用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体育和艺术相辅相成,艺术衬托体育,体育扩充艺术的再表现,民间艺术资源与学校体艺教学的整合,极其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践证明,学生体质及活动能力有了显著增强,学生行为习惯日趋规范,教育质量不断攀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品位得以提升。相信专家的指导将有力加强民间艺术资源的研究,便于学校探索与开创体育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传承非遗文化认识美丽中国[J].中国出版,2019(07):2.
  [2]刘深魁.文创,让非遗“活”起来[J].两岸关系,2019(03):64-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6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