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墨江玉米垄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推动农业生产效率不仅可以为农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农民增产,保障新农村建设。玉米垄作高产栽培技术作为实现推动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针对其展开研究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种植的质量。该文通过对玉米种子的选择及处理,种植密度与种植方式选择,种植期的定苗间苗、中耕除草、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展开研究,进一步加大对玉米垄作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实现农民增产、农业产业全面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玉米;垄作;栽培;高产;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王 帆. 云南墨江玉米垄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农业工程技术,2019,40(02):66.
玉米垄作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是通过科学处理种子、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式实现高产种植的一种技术方式,具备诸多优点,适合大范围种植。对该项技术展开研究,可以为农民增产与农业发展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
一、玉米种子的选择及处理
在选择玉米种子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种子抗药性、适种地区、成长时间等因素,在种植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对玉米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采取调配消毒液浸泡的方式,減少种子中存在的病毒与虫卵。目前饲用玉米选用“路单12号”、“北玉2号”、“红单3号”、“云瑞21”等品种。鲜食玉米选用“石糯2号”、“云甜玉10号”等品种。播前晒种3-4 h,还需用52℃左右的温水浸种12 min左右,冷却后再浸7 h左右,然后用清水冲洗1-2次即可播种。
二、栽培技术
玉米的产量来源于光能和地力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叶面积系数越大光能利用率越高,产量也越高。因此,合理密植才能高产。种植密度须从品种、播期、土壤肥力、栽培条件等多种因素考虑。目前全国推广种植的鲜食玉米株型为紧凑型,适宜密植,一般亩植3500-4000株[1]。种植方式主要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70 cm,窄行40-50 cm,株距30 cm。
三、田间管理
1、玉米种植期管理
玉米苗期是生根发叶和茎、节、叶分化形成的营养生长时期,根系的大部分在此时形成。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做到苗全、苗齐、苗壮,为穗粒期的生育打好基础。具体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定苗、间苗
掌握“去弱留强,间密存稀,定向、留匀、留壮苗”的原则。定苗一般在5片真叶时进行,每穴留一株壮苗。同时进行查苗补苗,带土移苗,并浇足定根水,保证幼苗成活。如缺苗过多,可用补播种子的办法解决。
(2)中耕除草
玉米苗期中耕可进行1-2次,结合施肥适当培土。中耕的深度要求做到苗旁浅、行中深,定苗前浅,定苗后深,同时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
(3)水肥管理
在5-6片叶时,第一次追施苗肥,每亩施尿素7.5-10.0 kg,于畦中间开沟条施,然后盖土。苗期如缺水应及时进行灌水,宜沟灌。在雨天、土壤潮湿、积水的情况下,要注意开深沟排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2]。要加强施基肥和攻苞肥,重视追施苗肥和壮杆肥。追肥主要在分苗期、拔节期、授粉期三次追施,每亩施尿素5 kg、复合肥10 kg壮苗;拔节前每亩施尿素10 kg、氯化钾10 kg;壮杆大喇叭口期每亩施尿素15 kg、复合肥20 kg、氯化钾15 kg攻苞。
2、病虫害防治
为了可以更好的降低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病虫害的情况,要针对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研究与分析。
(1)玉米种植的虫害防治措施
通常情况下玉米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的虫害包括玉米螟、粘虫等。粘虫主要出现在玉米幼苗期阶段,会切断幼苗的颈部造成整株出现死亡。当整片种植区域内出现粘虫时,会造成该片区域内的玉米种植出现绝收。针对粘虫,可以在傍晚17点左右使用90%混合比敌百虫800液进行喷洒。玉米螟幼虫会进入到果实中,对果实的质量与产量造成影响。要及时摘除蛀食玉米果实,从根本上降低幼虫转果危害的情况;还可以使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浓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浓液、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洒治理玉米螟。
(2)玉米种植的病害防治措施
玉米病害主要是玉米丝黑穗病,是当玉米幼苗期出现的一种细菌病害。可以使用1:300比例稀释14%安通溶液、1:500比例稀释72%农用硫酸链霉素溶液等,喷洒防止玉米幼苗期出现玉米丝黑穗病。疫病会造成玉米出现病斑,出现病斑的枝叶在短时间就会出现枯萎、死亡等情况,可以使用67.8%银发利与1200倍5%润凯混合溶液喷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种植玉米时运用垄作高产栽培技术时,需要重视播种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等方面,加强玉米种子处理与病虫害防治手段的运用,从根本上提高玉米种植的质量。此外,在收获玉米时可以采取机械收获的方式进行,收获剩余的秸秆需要通过科学的方式处理,降低污染的出现概率。
参考文献
[1] 任金虎,谢军红,李玲玲,等. 种植模式对旱地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35(5):8-13.
[2] 韩 雨.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J]. 新农村(黑龙江),2017,(24):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85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