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大智移云”的时代,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放管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高校科研经费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互联互通、业财融合的理念,探索以财务为核心的信息化共享建设和财务流程优化的路径,打造新型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放管服;高校科研经费;业财融合;信息化建设
一、科研经费财务信息化建设中“放管服”的具体内涵
对于高校而言,科研经费的“放管服”就是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在大智移云的时代,融入了信息整合、数据交互共享、管理协同创新的理念。
“放”要做到放而有序,随着科研经费管理的进一步改革,国家提出了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就是要利用信息协同简化办事流程,提升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管”要做到管而有方,转变现有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到实时、全过程管理,通过信息化嵌入相应的内控制度,并实现对科研经费预算绩效的审核、监督以及财务分析。
“服”要做到服而有心,主要体现在以财务信息化为核心,做好精细化服务和业务流程的简化。
二、高校科研经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不足
1.顶层设计缺失、信息孤岛现象使科研经费管理效率低下
一般而言,高校有专门的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管理各类科研项目的立项、合同签订、预算调整审批、结题等工作。而财务部门则主要负责科研经费的入账、预算分配、核算报销等工作。传统的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但相互之间缺乏数据共享机制,导致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相隔离,科研管理效率低下。
信息孤岛造成了部门之间的割据,加之各部门之间对科研经费管理的侧重不同,导致各部门之间缺乏协同管理,加大了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难度,甚至会出现科研经费的管理缺位。
2.科研经费的财务报销流程繁复,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虽然高校的财务报销有了明显的改善,能够通过系统控制预算,但是部分高校还是停留在人工在系统中记账的阶段,部分高校进入了网上预约系统与财务系统相关联的半自动化阶段,信息化在财务报销业务中还存在着很大空间。
在实际的工作中,科研人员面对经费报销时,对表单填写、票据和支付信息收集、保存,以及财务报销的流程都会感到困扰,加上对财经政策的熟悉度不够,在某些经费支出时不符合相关规定,造成报销过程漫长、报销难度大、沟通不顺、多次返工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人员开展研究工作的积极性。
3.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信息化能力不足
由于目前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滞后,导致财务部门的资源和人力更多地投入在基础财务核算业务上,忽略了更为重要的财务分析和管理。很大一部分财务人员每日机械重复地工作在核算一线,知识结构单一,思维固化缺乏创新能力,在大数据时代不具备海量数据挖掘分析的能力,欠缺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科学决策的能力。
三、高校科研经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优化路径
1.完善协同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在国家提出对于科研经费“放管服”的要求下,高校应该利用科技的手段,推进各部门间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的数据信息协同共享,为科研工作人员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1)建立一站式服务信息化平台。加强对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人事部门、审计部门、资产采购部门等的信息整合,建立跨部門的信息融合平台,对分散的项目申请和立项、预算设定和调整、资产管理、人事变动和晋升等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建立不同系统间的数据接口,打通财务数据和其他科研数据的全面对接,实现科研信息的全方位共享。首先,梳理各部门对科研项目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减少形式化的审批,利用信息共享的优势联动各管理部门,做到一次业务办理其他相关的部门数据相应调整。其次,需要精简业务办理提供的材料,提出标准化的业务办理清单。最后,以科研经费的财务信息系统为中心,搭建各部门的信息交互平台(如图1),通过信息化架构实现部门间数据的互通共享,提升科研经费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在信息共享平台下,科研人员不仅能够实时查询和提取财务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还可以通过在一个系统的业务操作,就可以实现在其他相关管理部门的信息变更或是调整,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科研人员少跑路,解放生产、创造力。以科研经费预算调整为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后如图2所示。科研项目负责人登录科研管理系统,选取需要调整的科研项目,录入预算调整模板,提交科研管理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预算数据由信息共享平台传输到财务系统,财务系统自动对相关经费的预算模板进行变更。科研人员只要在科研管理系统中查询到预算调整的申请审批通过,同时即可在财务系统依据新预算办理经费的报销。
(2)构建多渠道政策的信息化推送机制。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其主要工作在于科学研究,对于科研经费的各项政策和规定并不都熟悉,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将科研管理和财务的相关政策和最新规定及时地传递给科研人员至关重要。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融合各部门间的线上线下服务,整合微服务平台,将相关政策规定通过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有针对性地推送到科研人员的OA、邮箱甚至手机信息中,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多渠道实现信息对称。同时也通过建立的信息平台联动到财务信息系统中,当科研人员在使用经费财务系统时,系统自动提示新政策或是预警变更的规定,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在过程中控制风险,在管理中提升服务。
2.推进业财一体化融合,优化财务报销流程管理
(1)搭建业财一体化基本框架。高校科研经费财务信息化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就是打造业务、财务一体化流程,通过流程承载业务,通过信息系统固化流程,充分将财务系统和业务过程相融合。这也是在“放管服”改革的迫切要求下,财务工作在工作效能、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方面得到提升的强有力保障。业财一体化首先要对科研项目的主要业务进行梳理,对主要业务的流程进行优化和标准化。其次,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的手段整合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实现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无缝对接。当业务发生时,财务系统能自动采集业务信息,自动整理有效的财务信息,并且自动推送到账务系统,实现业务与财务报销智能关联并同时进行。最后,建立数据信息库,利用管理会计工具进行财务分析,为高校的管理层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如图3)。具体而言,高校科研经费的业务活动基本可以分为采购业务(耗材类和服务)、资产业务、劳务酬金、立项开票业务等,通过在业务层构建耗材、服务采购、商旅对接、资产竞价、招投标等合作平台,实现业务财务数据信息同步,再通过建设自动化、集约化的核算处理信息系统,实现业务的核算和支付等过程。 基于业财融合的信息平台建设,高校还应整合各种科研经费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准则并下沉到业务开展过程中,将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到财务信息化中,自主设置预警阈值,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对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实施监控,更好地提前预防并及时控制风险。另外,业财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建设还需要在系统中留有扩展接口,方便未来新型业务的融合拓展。
(2)基于业财融合的报销流程优化。高校通过与各大供应商平台建立合作,开放系统对接,形成业财融合平台,如耗材和设备采购业务可以和京东等合作,差旅业务可以跟携程等商旅平台开放接口,开发直采系统,实现信息同步。以业务需求作为开端,结合科研经费的预算和相关规定,完成选择供应商、采购等步骤生产订单,提交项目负责人审批,通过后自动确认订单冻结经费,商家发货,科研人员验收后生成电子票据,自动进行账务处理并发起支付,或是资产建账后自动进行账务处理和支付的过程。其中账务处理主要是财务会计的账务处理,并通过勾稽关系,系统自动完成预算会计的“平行记账”。
借助业财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全流程信息同步,完成科研经费财务报销和内控的自动化。以下是资产采购(图4)和差旅业务(图5)的详细流程图。
3.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财务人员面临的业务体量日益增加、业务复杂程度提升,只有利用机器人协助处理基础的标准化工作,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财务分析才能更好实现科研经费的放得下、管得住、服好务,才能满足国家对科研经费预算绩效的要求和各种风险管控的规定。
单一知识结构的基础会计人员今后将大量的被信息化的手段替代,随着机器人报销的普及,将会释放财务人员核算的工作量,将会有更多的财务人员和更多的时间集中在财务管理的工作中,这也要求高校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复合培养,打造一支既懂财务、业务,又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实现高校财务部门由传统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职能转变。
在业财融合和信息共享的框架下,通过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理念和建设,高校科研项目的“放管服”必然迈上一个新台阶。科研人员具备更为宽松灵活的科研环境,进一步释放了研究的热情和能力,科研管理部门也能实现对科研项目资金、业务、信息、数据的全方位实时的管理和动态的监控,为更好地达到科研预算绩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姚俊生袁仁淼.“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流程优化研究.会计之友,2019(8).
2.刘岚.服务“双一流”建设的高校财务与商务融合信息化平台构建.财务与会计,2018(21).
3.乔会娟.放管服改革背景下优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研究.教育财会研究,2019(4).
4.高志勇.财务共享下的高校财务“放管服”优化研究.北方經贸,2019(8).
5.吴迎新,衡斌.深化“放管服”改革与“互联网+”背景下的直属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研究.会计之友,2019(8).
6.邱永芳,饶绍伦,曾川,吕军.新形势下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实践与应用――以**高校为例.教育现代化,2019(6).(责任编辑:兰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3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