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石岩湖生态碧道景观设计回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以深圳石岩湖生态景观为研究对象,从基地现状特征,城市空间格局,城市生活艺术等出发。以雨水收集、水质净化、白鹭生境营造为前提,完善生态系统,激活生态环境为目的。融入白鹭文化,并以六大主题空间为设计主题,营造生态文化栖息地,成为区域富有野草之美、亲近和探索自然、水境和生境优良的郊野型景观碧道。
关键词:生态景观;栖息地;生境;白鹭;碧道;郊野型
1 前言
深圳的许多条河流都被贴上过“黑臭水体”的标签,从2015年起,深圳全面开展水污染治理,力争还每条河流水清岸绿。在现有的治理基础上,如何做到水环境生态长治久清,更好地为民所享?按照《省河长办关于开展万里碧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圳启动“万里碧道”行动计划,预计2025年全市将完成1000km碧道建设任务。
作为“万里碧道”的组成部分,石岩湖碧道浓缩出“以水为脉、绕绿成环”的生态型城市范本。石岩湖碧道的选线与省绿道2号线、市绿道、社区绿道相连接,同时将郊野公园、市政公园、湿地公园串联起来,形成回环、完整的生态绿色廊道,实现片区组团资源绿色共享。石岩湖作为万里碧道中的一个节点,给其景观营造带来了挑战。
2 项目概况
2.1 项目区位
项目位于广州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水库内,水库是深圳饮用水的重要水源基地之一。距离宝安国际机场 40 分钟车程,周边临近市政主路松柏路,交通通达性强。
2.2 上位规划解读
根据《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适应建设生态城市和国际化城市的发展目标,结合位于“三带两心一谷”的城区空间结构,以及在《深圳市碧道试点建设阶段规划设计指引》中五道一体的高标准碧道的指引下,对石岩湖碧道设计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而在《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宝安综合规划(2013—2020)》、《深圳市宝安区城市更新“十三五”规划》等规划内容中对石岩片区有了明确石岩定位,即打造成为山水生态格局的国际化滨海名城中的石岩科技健康绿谷,同时《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石岩水库片区也提出了依法加强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清退一级水源保护区的建设工程,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的要求。根据这些上位要求,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需要以保护水源,改善水质、完善碧道系统和美化环境为重点。
2.3 设计范围
项目位于广州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水库范围内,东临松柏路,西接南光高速,北至星湖路,南靠洲石路。交通便利,场地内地貌多为丘陵,台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本次的设计范围包括泥库、调蓄库、生态库、人工湿地区、生态堤,总面约113.63公顷,水域面积为57.96公顷,陆地面积为55.64公顷。
2.4 周边工程衔接
(1)道路衔接:园路、巡库路与石岩河湿地内部园路相衔接。
(2)景观衔接:功能空间上延续湿地功能,对水质进一步深化处理,保证一级水源地的水质环境,植物运用上在与原有湿地相互协调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特性,增加大量草本水生植物,营造富有野趣的生境系统;同时融入文化内涵,形成项目的独特魅力。
(3)水系衔接:石岩河→石岩河湿地工程处理→石岩河→本项目人工湿地区,石岩河湿地工程处理水质标准为地表水Ⅲ类水,满足本项目水质需求,可直接排入本项目湿地。
2.5 项目现状解读
(1)生态基底较好。项目区高差小,较为平坦,周边植被茂密,白鹭纷飞,生态自然资源良好,景观可塑造性强。
(2)入库水质较差。河道流入水库的水未经处理,长期会影响水库里的水质。
(3)景观效果不佳。河道中虽植物茂密,但杂草丛生,没有层次关系,景观性不强。
(4)道路系统不完善。基地中道路路网系统不完善,通畅性与安全性严重缺乏。
(5)基础配套设施缺乏。场地内无任何服务设施与休息平台,缺少导向系统和警示系统。
2.6 项目设计策略
(1)尽量减少人工痕迹,模拟自然,运用自然简的设计手法。
(2)生态优先原则,回归自然。
(3)在满足城市休闲的需要的同时保证生态修复与生境的营造,减少人类活动生物的干扰。
(4)材料的选取上,简洁环保为主,满足持久耐用性。
3 设计概念
众所周知,石岩水库是深圳饮用水的重要水源基地之一 ,同时也是深圳市的休闲旅游景点之一,项目处于准保护区,通过设计实现完善生态系统,激活生态环境的目的。
设计的灵感来源于白鹭,它享有“环保鸟”的美誉 , 是深圳市的“精灵”,代表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象征着生态的生机与活力。也是生态环境的“检测器”。所以,整体设计以展翅翱翔的白鹭为原型,將其落到整个项目作为平面构成,寓意着社会科技与自然环境的再一次飞跃,表达“生境 · 画境 · 意境”之美。
4 项目愿景
通过设计实现以营造生态文化栖息地,共建健康生态绿谷,成为宝安区一条亮丽的郊野型碧道的项目愿景。以“诗意胜境白鹭飞”为设计主题,营造一个具有文化和意境的景观空间。
5 设计方案
5.1 空间布局
整个路网和空间布局以展翅高飞的白鹭为原型,根据现状实际情况,以保证水源地为目的。以大坝观景平台为白鹭的头和身躯,像一只仰望飞天的白鹭,而两翅下落的区域左边化身为人工湿地区、右边为白鹭文化园,人工湿地形成芦苇荡漾的景观效果,临近湿地公园区域,考虑跟湿地的相互关系,美化湿地天际线,形成密林水岸的景观效果。白鹭正对的白鹭洲是白鹭理想栖息地,而临近湿地公园的水岸将成为白鹭觅食之地。 5.2 竖向设计
整个湖区的生态库区的池底线标高为30.5m(人工湿地区为30.7m ),常水位控制线标高为31.5m,控制水位标高为38.8m,巡库路标高大都为40m以上,在这些标高控制线间,用放坡的處理方式,对于岸线尽量对其缓坡延长处理,营造鹭觅食的浅滩空间。
5.3 功能分区——整个方案分成四个大区
白鹭筑巢区(自然保育区)——该区域属于生态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增强改 善生境品质,打造真正自然生态的白鹭栖息地。
科普观景区—— 对于场地的高差,采用了石笼台地景观,设置了白鹭展览馆、观景平台等进行科普教育与观景。
文化展示区——区域内设置了白鹭文化展示区,设置了文化廊、观鸟屋、 观鸟平台、生态步道等,为游客提供体验、学习的鲜活教材。
白鹭觅食区(水质净化区)——园区以架空廊桥的形式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干扰,湿地起到了生态水净化的作用、提升了生物多样性,营造丰富的生境系统。
5.4 重要节点设计
结合功能和概念主题,项目分为白鹭堤、白鹭文化园、白鹭洲、湿地秘境、森泽水岸、白鹭家园六大主题区。
5.4.1 白鹭堤
大坝以观景平台为中心,观景平台和大坝巡库路间结合地形形成台地景观,两侧通过路网和休闲空间与周边区域进行衔接,观景平台降低,临近水面,在大坝顶端对应平台的位置将视线打开。在大坝顶设置环形主题雕塑,寓意白鹭齐飞,人与自然和谐圆满的美好境象。在现场原有挡墙区域,为有保证挡墙透水孔的正常使用,在这些区域通过石滩的形式处理,保证透水的同时,可为生物提供生活场所,丰富生物多样性(见图1)。在白鹭堤北侧的休闲空间,结合慢行系统,慢行系统实行分离式,骑行和步行分离。临近步行一侧局部扩宽处理,形成休憩空间,骑行、休憩、步行互不干扰。
5.4.2 白鹭文化园
延续大坝白鹭形态,白鹭翅膀下落于基地西侧设置白鹭文化园,白鹭文化园由国际园、现代园、古代园、枯石滩和生态滩涂构成。展示古往今来关于白鹭的相关文化。在临近大坝区域结合设置观鸟亭,能很好的将大坝和周边的美景尽收于眼底。在东南角,设置枯石滩和生态滩涂,为人们提供一个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场所。
在白鹭文化园,可静坐于草坪,或是可以登高远望,一览远山近水白鹭纷飞的美景,或是移动摆放的树枝石块,堆起的堡垒和小屋,或是玩水踩泥,摸小鱼,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热情,打造这个区域独具一格的特色(见图2、3)。
5.4.3 湿地秘境
延续大坝白鹭形态,白鹭翅膀下落于基地的东侧设置梯田生态湿地,慢行道沿着梯田湿地之间形成人行网络。将现状明渠改造设计为雨水花园,用于雨水的收集,以及水质的净化。湿地与生态库间用生态堤分隔。在常水位的状态下,从石岩河入库的水,先统一进入湿地,梯田湿地分成塘,每个塘间利用高差,水自然流入下一个塘,对于水自身来说也是起到一个爆气净化的作用,且塘与塘间的跌水口错位布置延长水在湿地的停留时间。在软景的营造上,人工湿地水塘净化区域以常规的水生植物为主,生态坝与生态库间则运用大量的芦苇,形成芦苇荡漾的体验空间(见图4)。
5.4.4 森泽水岸
这个区域位于湿地边缘区域,景观空间上应充分考虑湿地优美天际线的形成,功能上延续生态性,尽量减少聚集活动空间,岸线尽量延长,打造植被多样性的绿色生态水岸,为白鹭觅食和停留提供场所。
5.4.5 白鹭家园
白鹭家园属于生态保护区,禁止人活动,减少对生境的影响,增强改善生境品质,打造真正自然生态的白鹭栖息地。在植物的选择上,选择树冠大遮荫效果好的植物品种,为白鹭栖息、筑巢提供可靠的环境。在水岸沿线种植高低不同的水生植物,形成浅水湾,既增加景观效果,又能利于白鹭食物生存。
6 专项设计
6.1 白鹭专项研究分析
通过对白鹭的生活习性、惊飞距离以及喜好生境的研究,在设计中,我们充分考虑觅食滩涂、生态岛屿等环境的营造,以及限制人类活动范围和控制人类活动与白鹭生活空间之间的安全距离。
6.2 白鹭生境营造
岸线设计:为了营造更好的水体景观和良好的白鹭生境,围绕水岸,以滩、湾、岛、潭、河渠的多样形式呈现,保证白鹭生存需要的同时,丰富岸线活动。
驳岸采用松木桩护坡式驳岸、景观石自然驳岸、浅水植物驳岸三种驳岸处理形式结合曲线丰富的水岸,打造自然亲水,安全生态,生物栖息三位一体的水岸景观,尽量延长驳岸浅水湾区,为白鹭提供良好的觅食场所。
生态岛设计:依据生态属性,按100m的惊飞安全距离设置,人与动物和谐共存,在场地内根据原有地形建造一座生态岛,生态岛设计结合生物的习性,形成深水环、浅水环、湿生植物环、喜湿灌木环、喜湿乔木环。植物选用上选用招鸟植被,主要乔木有水蒲桃、高山榕、水石榕 、水杉 ;湿生植物带主要选用芦苇、蜘蛛兰 、美人蕉 ,浅水区植物主要选用香根草、水葱、香蒲、鸢尾等,为白鹭栖息和觅食营造良好的环境。建造宁静的生态家园,为游禽类、涉禽类等鸟类及鱼类,两栖类动物提供多样的觅食栖息场所。
6.3 水循环系统
考虑到旱季湿地区无明显流量,同时生态库旱季也存在水动力不足导致水质变差问题,补水具有必要性,从白鹭家园增设补水泵闸,途径调蓄库、联通段,通过现状明渠进入人工湿地区域。
6.4 水净化生态技术
对于水质的处理,采用梯田人工湿地的形式处理,要求进入该区域的水质达到Ⅲ类水的标准,可以结合相邻湿地的净化能力,首先对石岩河的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到项目人工湿地内进行深度净化。水体首先进入生态沉淀塘,然后逐级经过植物净化塘后,最终排入生态库。尽量增加水在湿地中的停留时间,通过过滤和沉淀,以及水生植物的净化,除去含有N、P的有机及无机颗粒物和悬浮固体。挺水植物主要有芦苇、美人蕉、水葱、香蒲、菖蒲、风车草、灯芯草、花叶芦竹、再力花、梭鱼草,浮叶、沉水植物主要有睡莲、黑藻、苦草等。
6.5 植物景观营造
白鹭所生存的环境对于植被有一定的需求,结合不同功能区,营造不同的植物景观。
白鹭家园——选择树冠较好遮荫效果的植物品种,如:水蒲桃、高山榕、落羽杉等为白鹭的栖息、筑巢提供可靠的环境,在水岸附近种 植高低不同的水生植物,如:芦苇、香蒲、芦竹、水葱、纸莎草等。形成浅水湾,既增加景观效果,又能利于白鹭食物生存。
白鹭堤——结合石滩,以挺水易于生长的挺水植物为主,为生物营造生存空间,为白鹭的生存提供足够的食物。
白鹭诗韵园——以秋枫、香樟、凤凰木、美丽异木棉、细叶芒、水葱、灯芯草、香根草等为主,以疏林草地为主,常绿乔木作为背景林,开花乔木作为主景观树种,营造富有意境,轻松通透的弹性景观空间。
森泽水岸——以落羽杉、水杉林、灯芯草、香根草、紫穗狼尾草为主,打造植被多样性的绿色生态水岸。
湿地秘境——秋枫、池杉、落羽杉、芦苇、香蒲、美人蕉、鸢尾、睡莲为主,打造生物多样性、白鹭觅食目的地,以及净化水质的生态基地。
白鹭洲——以细叶榕、水石榕、芦苇、香根草为主,打造适宜的白鹭栖息地和觅食地。
7 结语
通过这些景观设计,将衰退的水系统和城市周边的绿地转变为高效能、低维护的城市休闲绿地系统。它巧妙地调蓄雨水、净化地表污水、修复原生栖息地,并且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科普的场所。
参考文献:
[1] 熊豪.四川城市湿地公园白鹭生境选择研究[D].四川成都农业大学,2014.
[2] 深圳市相关规划资料.
[3] 深圳房地产网相关资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47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