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析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探究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实施对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本文希望通过研究,使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促进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健发展。
  关键词:会计制度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权责发生制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紧随时代脚步不断创新。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构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统一会计体系、统一核算科目、统一报表,全面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信息和财务信息,完善管理机制,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管理效果更加显著。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过去部分事业单位采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效果不理想。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相分离,预算由财务部门编制,流于形式。预算在落实过程中,由于实际情况复杂多变,上层管理监督不到位,财务报表单一,加上其他不确定因素影响,执行难以继续。一些单位虽然制定了预算,但因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仍然存在超支情况,导致预算作用发挥不理想。
  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
  为满足市场化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首先,它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结合,融入同一个会计核算体系中,调整了预算会计的功能,整合了会计核算。在核算上,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形成双平行记账模式,二者相辅相成。其次,将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以及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了统一,基本实现了会计科目、核算内容和报表统一,为各级财政部门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各部门、各单位编制财务报告及进行成本核算打下了坚实的会计核算基础。
  三、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1.财务管理面临更大挑战
  新政府会计制度不但对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规范,而且还对教、科、文、卫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统一。全国110余万家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以往按照行业会计制度开展工作的思维彻底发生改变,对于财务工作者来说,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渡期。尤其政府会计制度正式实施后,后续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将更加全面,从核算到报表均有两套,一是以财务管理需求为主,另一个是以预算管理需求为主。这对财务工作者的判断能力提出严格要求,过去单纯掌握会计核算要点便可从事该项工作,但日后还要兼顾成本核算,才可胜任工作。
  2.会计信息披露更完善
  会计制度改革之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评价机制缺失问题,导致财务管理制度流于形式,预期目标无法达成,进而影响信息披露。会计制度改革后,管理者能够清楚认识到会计信息实际情况,逐渐构建科学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使财务情况更加真实透明,有助于科学管理,通过财务体系的完善,各项财务活动得以规范,使财务管理目标得以顺利达成,为单位长远稳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此外,政府还可通過财政年报向公众及时披露财政资金执行情况,财报中信息披露越完整,越有利于外界对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财政收支作为公共财政的主要内容,事业单位公开信息越多、越透明,单位各项财务活动越规范。由此可见,会计制度改革的实施,对财务活动规范与改进起到促进作用,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精细科学。
  3.促进财务管理水平提升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两个方面,二者对财务管理效率提升具有紧密联系,尤其是预算管理,对经济业务的规范和监督更是意义重大。一方面,预算管理制度更加健全,由于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单位对财务信息精准度提出严格要求,单位势必要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另一方面,会计核算的功能更加完善,例如,本年度支出核算应纳入当期费用,并对相同年度以上支出核算纳入期间费用,对单位全额购买的不超过2000元且使用年限不超过2年的固定资产,采取全额费用化核算方式等等。会计制度改革后,核算科目得到有效调整和优化,核算工作更加规范,可为事业单位长期发展提供更大助力。
  4.健全预算管理体制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尤其是人员、项目支出预算,在政府预算中占有较大比重。过去较为注重资金管理,忽视财务信息真实性、准确度。在权责发生制核算下,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一项原则。例如某事业单位科研人员长期在外进行的某项科研项目经费及其利息支出等在当年一次性列报,但其科研成果已达到资本期,成本费用应按照收入与支出相匹配原则将其纳入归属期进行核算管理。该成本费用虽一次性予以报账,但账务处理应当在该项资产未来预期收益年限内进行分摊,而非按照一次性直接列入费用化处理。账务处理按照各项财务收支与实际归属期相匹配,为收支管理提供便利,还有助于对资金绩效进行客观评价。在会计制度改革后,对预算编制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不但要注重资金占用情况,还要关注预算项目执行情况与绩效考核评价,使各项经济活动得到有效规范,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精准可靠的财务信息。
  5.提高资产配置效率
  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对设备(除按规定不计提折旧外)等固定资产仍采用历史成本法核算,无法按照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来反应资产当前的实际价值。改革后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固定资产通过计提折旧核算的方式,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单位特点选择适合的计提折旧方法,合理的对计提对象、时点、年限进行明确,计提减值准备,使之与实际相符。建立资产管理系统,从资产的购进开始建立“一物一卡”制造册登记,购进时间、历史成本、资产的使用状态、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等信息一目了然,便于合理分配使用减少同功能同配置资料的浪费,提高资产信息的准确性达到有效管理单位固定资产,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同时,资产管理工作者也可以通过与财务报表信息匹配,将资源利用与配置情况充分展示出来,“摸清家底”有利于政府对于资产的有效管理。为事业单位经济、社会效益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的措施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为了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还应从多个层面着手,采取多样化措施达到管理目标。
  1.制定科学的财务报表
  在会计制度改革过渡时期,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者应注重工作方式的优化,特别是在财务报表编制方面,在报表编制过程中,应将现金流量表加入其中,与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结合起来,借助现值分析法,对收益和预期现金转变为现金价值,通过财务报表清楚准确的展示出单位当前资金使用状况。将多个报表进行对比,使领导层深刻认识到不同时期现金流量情况,为重大决策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2.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
  会计改革背景下,应逐渐提高财务数据利用率,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使信息系统得以完善,对财务管理基本范围进行明确。当财务工作出现异常时,系统能够及时预警,财务工作者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各项工作进行调整,从本质上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此外,借助财务信息化系统还可对资产负债现象进行梳理,开展账务清查工作,重点清查长期挂账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往来账及坏账,以确保资金往来账的收付率。与新政府会计制度相结合,确定各项经济活动,定期召开全面分析工作,使财务数据的利用率最大化发挥。同时在创新管理机制中,还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优势,使财务活动得到精细化管理,为事业单位长远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优化财务管理模式
  在会计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财务管理工作范围随之扩大,不再局限于收支管理、预算管理等一般性工作,而是全面化、多环节的会计核算工作。对此,财务評价评估模式方面也应随之优化,使财务分析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具体来看,事业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对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等财务环节进行分析和评价,对财务评估方式进行改良,将财务评价模式引入其中。例如,优化平衡记分卡,使其在日常管理与决策中发挥更大作用,对图、表、卡进行完善,使其成为衡量单位绩效的重要工具,并促进规划目标的顺利达成,最终实现管理评估模式的提升。再如,更新事业单位现有财务管理的分析方法,适度引进企业财务管理者较为著名的杜邦分析法等方法,通过财务指标核算与政绩考核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指标性度量,以激发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因此,财务管理评估模式的优化还需要通过其他财务分析工具的共同努力,但根本要求一定要符合财务管理及评估的社会性、公益性要求。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影响巨大。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改革相关规定,与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提升财务管理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丽晖.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3).
  2.姚威威.探究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及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财经界(学术版),2019,508(06).
  3.薛瑞涵.关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及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9(16).
  4.苗巧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基于权责发生制视角下.西部财会,2019(6).
  (责任编辑:刘海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6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