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玉米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玉米是我国粮食作物的重要品种,同时玉米产量也是维系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抗病虫害药物的使用,玉米產量有明显提升。其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工作便是栽培与管理,涉及对栽培技术的使用和田间管理措施的实施。由于玉米栽培属全国性种植,各地根据地域条件因地制宜的原则尤为重要,本文就现阶段我国玉米栽培技术,讨论在实现增产目标过程中,对技术的使用重点以及田间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田间管理
  我国是农业大国,玉米更占粮食总产量的很大比重,因而各主体针对玉米增产做出的努力不言而喻。皆是以增产为根本目的,为此不可忽视栽培技术的各个过程,同时对田间生长环境加以管理,方能实现高产量、高质量。另外,农业生产事关自然环境,也要加强农业生产中的环保理念,贯彻生态发展总体战略。
  一、玉米栽培技术概况
  1.玉米栽培主要内容。从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总体过程看,农业一直伴随各个时代,在农业中,玉米栽培贯穿生产始终,玉米的适应范围广,产业链也较长,在全国进行产业结构转型时期,玉米的栽培和生产都受到影响。但归根到底,无论什么时期,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优化产业结构是永恒不变的目标。由此,玉米栽培的主要内容也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在选种、育苗、栽种几个方面。因此,根据这些栽培重点进行相关工作,进一步改善栽培技术。此外,不可忽视的是,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存在的,一方面,玉米收割后的秸秆处置受得当,影响大气环境;另一方面,玉米培育后在田间生长发育会施加抗病虫害的药物,也会影响自然生态平衡,需要作出规划。
  2.我国玉米栽培现状。现阶段我国的玉米种植情况较以往有了新的改变,主要体现在种植地域的分布以及种植方式的改变,对此类情况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未来玉米培育工作。整体来看,我国面对国内、国际农业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基本满足国内的发展需求,同时在国际市场也要占有一定地位。与此同时,一些地域适合使用新型科技产品,对玉米的种子培育、株苗选择都提供合理的帮助。另外,一些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不再种植玉米,也为其他地域的培育提高经验。简言之,我国玉米的栽培现状成变化趋势,并在过往种植经验基础上有了新成果,同时,相关研究人员也极为注重栽培的科学性即对自然、社会环境的影响与成功率。
  二、玉米栽培技术的重点
  1.选取优质玉米品种。一般来说,玉米的生长期较长,在农作物中属晚熟类,因而更需要在选种时尤为重视。直接目标是选择优质的品种,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基本情况,合理培育品种。一方面,这方面的主体应秉承着求真的态度,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挑选出成熟率较高的品种。从农业角度讲,品种是作物成长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具体来说,玉米选种应当注意的几点包括,品种的成熟期,抗病虫性,抗倒伏性等差异。从各地域玉米品种的调查报告来看,优质品种的玉米在生长过程的表现更为优异,更符合增产的目标。
  2.调控玉米生长环境。玉米是农作物中生长周期较长的一类,因而需要成分考虑玉米在其生长周期的生长条件,不仅是根据先前经验而进行的栽种工作,更是要适应现阶段气候变化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上一阶段的育种工作中,可以预估在生长环境发生变化而带来的问题,因此必须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最大程度为玉米生长提供适宜环境。另一方面,玉米生长不仅与环境有关,植株之间的距离也会使玉米本身的温度、湿度条件发生变化,因而这一问题并不简单,既包含自然因素也包含人为因素。解决这一类问题,有很多典型的种植模式,如密植技术,通过调整玉米植株之间的距离控制其生长周边的环境。另外,选择合适的时间播种,仔细调查土壤的基本要素情况,选择合适的机会播种。
  3.优化玉米栽种模式。玉米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较广,但由于各地域的自然条件不同,种植玉米的模式和方式是不同的。在以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农业模式下,作物的栽种模式发生改变了,不仅在作物的培育上有所不同,同时耕种时间也十分不同。我国玉米培育的维度跨度很大,受到土壤不同的影响,为给予作物更多的营养成分,轮作的模式不仅能很好的解决土壤的养分问题,还能使土地得到休息,提供作物更好地生命力。另一方面,许多地区玉米的耕种空间发生改变,为了应对这一状况,玉米的栽种的密度和空间分配必须得到优化,积极有效地实现增产。玉米的秸秆在生长过程中愈来愈高,会遭受恶劣天气的洗礼,必须增强抗倒伏能力,缩减玉米的栽种密度。
  三、田间管理的有效措施
  1.改善田间旱涝问题。我国种植玉米的规模较大,并且跨纬度的范围较广,因此玉米的种植条件分布于不同的气候,玉米本身具有较好的抗旱能力。因此根据玉米这一特性,可以适当在半湿润地区种植,然而有一些地区的自然条件不符合玉米的生长习惯,可以依靠对田间地旱涝管理得以实现。当出现较大规模的旱灾时,为减少对玉米作物产量的影响,可以依靠卫星系统和自然观察工具给予的信息提前做好防控手段。另一方面,在降雨天气较为集中的时间,要提前做好田间的排涝工作,以免造成较为严重的涝灾。总而言之,对玉米田间做好排涝以及抗旱工作,是在种植玉米期间最基本的田间管理,如若缺失管理就会导致玉米植株的枯萎或者病虫害。
  2.防控生长期病虫害。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很容易受到季节性或者周期性的病虫害影响,为增加产量降低病虫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需要及时做好防控工作以及治疗措施的准备。具体来说,根据过往经验,病虫害的高发季节得以总结,为防控玉米的虫害可以选择施加一定的防虫药剂。这项工作的实施,一方面需要专业的防病虫害专家。及时告知相关人员病虫害的征兆,及与其实施过程一定的指导。另一方面,在使用防病虫害药剂时,必须保证农药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需要对作物产生积极作用。不仅如此,作物出现病虫害的原因有可能与土壤本身的成分有关,使用防病虫害药剂后,对土壤的本身结构造成了影响。同时需要设立出现紧急状况时的相关准则,为作物的健康生长和最后的产量提升奠定基础。
  3.合理使用田间药剂。在作物生长的全过程,出现因病虫害而影响生长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应对这种情况需要及时找到出现问题的根源,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常来说使用药物。处理病虫害是最直接的方式,也是见效最快的方式,但是在自然环境发生变化的前提下,药物的使用方法需要注意。过往采用喷洒的操作进行除草,不仅出现药物浪费的现象,同时对土壤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使土壤出现板结退化的现象。因此应当杜绝这类方式,可以采用喷灌,滴灌的方式是药物直达植株本身。同时应当提高相关人员的环保意识。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四、结束语
  玉米高产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提高栽培技术,更需要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作物的正常生长。我国的作物生长大环境基本保持稳定,但是在未来作物重要性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基本培育工作需要巩固,同时不断结合科学技术,提高玉米产量。
  参考文献:
  [1]郑和松.关于高产栽培技术在玉米种植的运用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11)
  [2]王延宝.浅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8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