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期林业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的综合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森林资源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造成了大量土地变成荒漠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基于此,研究新时期林业育苗技术和造林方法,能够对我国植树造林工作有帮助。
  关键词:林业;育苗技术;造林方法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04.099
   森林是我国重要自然资源,对社会的发展有不可忽略的促进作用。森林能够调节环境净化空气,给人类提供木材资源,对社会的意义重大。因此,国家要采取具体措施对我国现有森林资源加以保护,并大力支持植树造林。
  1 新时期林业育苗技术分析
  1.1 苗种的选择和处理
  要进行植树造林,首先需要合理选择苗种。不同地方气候、空气湿度以及土壤条件,所适合栽种的苗木也大不相同。因此,选择苗种时需要根据苗种特性,结合各地方环境条件进行合理选取,可有效保证成活率,降低植树造林成本。林木种苗确定之后林业工作者可以根据水选以及风选的方式进行苗木种子的筛选,有效清除不合格的苗木种子,保证苗种的饱满度,有利于快速生长成树苗[1]。
  要想提高植树造林质量,林业工作者要保证苗木种子的质量,采用科学合理的处理技术对苗种进行处理。主要的苗种处理方法有消毒处理和除虫剂處理方法,保证苗木种子的健康。
  1.2 苗种催芽技术
  苗种选取完毕以后,需要对苗木种子进行催芽操作。在播种前期,林业工作者需要对苗木种子进行充分浸泡,保证种子充分吸收水资源。不同的苗木种子浸泡水温有不同的要求,要保证催芽水温合适。不同的苗种浸泡方式也不同,对于表皮比较薄的种子,可选用喷水搅拌处理方式进行浸泡。对于表皮比较厚的苗木种子,可以选用温水进行充分浸泡。林业工作者要选用最佳的催芽技术对苗木种子进行科学催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种苗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保证苗种能够充分发芽,可有效保证林木后期生长质量。
  1.3 苗木抚育管理技术
  苗种栽种完毕之后,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幼苗管理工作,选取科学合理的抚育管理方法进行幼苗管理,有效保证幼苗的成活率,幼苗生长初期对环境和营养的依赖较大,林业工作者要做好具体的工作,保证幼苗生长过程中有足够的水分、光照、温度以及通风等条件。林业工作者要定期对林园进行浇水、除草、施肥以及松土等处理,为幼苗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促进幼苗快速成长。另外,在幼苗的成长过程中,林业工作者要适时进行幼苗剪枝、平茬、间苗等工作,确保幼苗的健康成长。
  2 新时期林业造林方法探究
  2.1 提高林业基地建设质量
  通过提高林业基地质量可以有效提高整体林业的质量,在进行营业造林时,林业工作者有必要进行林业基地的科学选择和建设,保证林业基地环境适合苗木生长。建设林业基地时,林业工作者要对土壤进行全方位的把控,对水分和养分不足的土壤进行适当浇水施肥,保证土壤适合苗木生长。另外,林业专家要重视对林业基地的管理,保证林木生长区域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氛围,定期对林业基地进行检查和管理,通过发送检测报告的方式,及时发现基地病害以及其他不良情况,并采取具体措施改善这些情况,促进苗木健康快速生长。
  2.2 加强资金投入力度
  要保证林业建设质量,资金投入是不可缺少的。近年来,国家认识到了森林资源对社会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加大了我国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社会也加强了森林保护的宣传教育。在实际的植树造林中,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其中财力是一个重要因素。国家要投入大量资金,鼓励造林企业引进先进的造林技术,聘用专业的林业技术人员,实现大面积的植树造林,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定。
  2.3 升级经营手段
  当下,要实现植树造林质量最大化,相关林业部门应当根据当下社会发展需求,进行林业建设项目的合理规划和管理。如今的造林经营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的,不具备系统化的经营方法。因此,为了有效提高造林质量,林业部门需要及时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积极采取先进的造林方法,实现林业质量的有效提升。例如,林业部门进行造林时可以适当引进大型造林设备,对林业土地进行全面耕种、施肥以及除草。另外,给苗木施肥过程中,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有计划的施肥管理,保证苗木营养适合,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2]。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有效植树造林,需要引进先进的育苗技术,后期采取科学合适的方法加强对林区的管理,保证苗木的成活率,使其快速形成森林,为人类提供足够的森林资源,保证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淑梅.新时期林业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的综合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21):75-76.
  [2] 张红.林业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的综合措施[J].吉林农业,2019(7):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83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