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启、变、夸、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四字”指导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在开展美术活动时,尽管教师会做好充足的准备,但也会面临各种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与知识经验,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引发幼儿的所思所想,激发幼儿创造美的动力。
  一、当幼儿有想法时,教师要“启”
  启,即通过启发幼儿,让幼儿得到更加清晰的认识。教师有效的启发不仅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发展幼儿的思维逻辑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美术活动“可爱的小鸡”中,涛涛很得意地把小鸡的脚画在了小鸡的身体上,其他的小朋友都说:“他画错了。”于是我就追问:“那你们说说看,他错在哪里了?”涵涵说:“哪有小鸡的脚是长在身体上面的?”乐乐说:“小鸡的脚长到身体上面去,它怎么走啊?难道小鸡要飞吗?”这时孩子们大笑起来。接着,我又一次追问:“你们说得也有道理,那么小鸡除了站着,还有其他动作吗?” 有的说可以趴着,有的说可以蹲着,还有一个小朋友说可以躺着。我抓住“躺着”这一答案继续发问:“躺着的小鸡脚是在哪里呢?”“朝上的。”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回答。在我一次又一次的追问下,涛涛灵机一动把小鸡的眼睛画成“闭上”的,这幅画就成了“睡觉的小鸡”。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该给幼儿提供机会,帮助幼儿发现矛盾的症结,引导幼儿对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案例中,在教师一次次的追问下,涛涛灵机一动把小鸡眼睛画成“闭上”的,这样这幅画就成了“小鸡躺在草地上睡觉”。教师的间接引导使幼儿看似不合常理的想法转换为创造的起点,幼儿勇于尝试,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的满足感。
  二、当幼儿不感兴趣时,教师要“变”
  变,即以儿童为中心,灵活地调整美术活动。在“颜色对对碰”美术活动中,我很娴熟地用针管吸出红色,又拿另一根针管吸出黄色,并面向幼儿说:“仔细看,红色宝宝和黄色宝宝对对碰,会碰出什么样色?”孩子七嘴八舌地说:“红色、绿色、蓝色……”我接着说:“手拉手、亲一亲、变出一个新朋友,变!”孩子们惊奇地发现两种颜色相碰会变出新的颜色。于是,他们开始了颜色的探索。由于幼儿的手部小肌肉动作发展还不够精细,他们很难控制针管抽和推的动作,所以,玩了一会,一些孩子就不感兴趣了,于是我用塑料小调羹代替了针管。我继续观察,走到锦心身边,只见他在桌上洒了好多颜料,他见到我走到他旁边竟然哭着对我说:“老师,这个小调羹太小了,我不会弄,不想玩了。”我蹲下来安慰说:“你试试看,把杯子靠近颜料盘呢?”听了我的话他再次进行尝试,果然颜料没有洒落在桌子上。锦心准确地记录下每一次颜色对对碰的过程,孩子们纷纷进行学习,整个活动在孩子们你帮我学的氛围中结束。
  活动中两种颜色混合的变化引起了幼儿的好奇,为接下来的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案例中,幼儿兴趣的降低客观反映了“针管”这一游戏材料并不适合幼儿。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实际操作情况“变化”了材料,并多听取幼儿的想法,用宽容的心去理解、支持幼儿,为他们提供自由、宽松的创造空间,从而激发他们继续创作的愿望。
  三、当幼儿没有信心时,教师要“夸”
  夸,即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表扬。如我班的孩子们最近都迷上了京剧脸谱,自由活动的时间他们会三五成群地讨论各种颜色的脸代表着什么意思。于是我设计了美术活动“大花脸”,在欣赏各种花脸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画了起来。只见默默一会看看这边,一会看看那边,看到我发现她的时候,偷偷地把头低下去,双手盖住自己的画纸。于是我就问她:“默默,有问题吗?需要老师帮助吗?”默默轻轻地说:“老师,我不会画。”她那胆怯的眼光和简单的一句回答已经告诉我——她缺乏自信心,需要老师的帮助和鼓励。“那你先画一个大大的脸,长脸、方脸、圆脸都可以,里面的五官和表情老师再陪你一起画。只要你敢画,你一定会画得非常出色。”听了我的话,她开始在纸上试着画起来。“老师我想画一个圆脸,你看我画得圆吗?”我拿过她手里的画纸说:“你画得真不错,继续给他画上眼睛、鼻子,如果装饰一些线条那就更好了。”默默点点头,继续拿起画笔画了起来。过了一会默默又走到我的身边问:“老师,我画的花脸好了,我想涂上红色。”我摸摸她的头说:“默默真棒,我们的默默也画出自己的花脸了。”从这次活动后,默默慢慢对画画产生了兴趣,再也不会说:“老师,我不会画了。”
  美国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说过这样一句说:“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容易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对那些在某方面能力不足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尊重他们、充分理解他们、宽容对待他们,更要耐心帮助,不断鼓励、表扬、激励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的成功尝试中总结经验,认识到自己的长处。
  四、当幼儿有创造意识时,教师要“推”
  推,即当幼儿有创造性的想法时,教师要做出支持和鼓励,推动活动的顺利开展。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天马行空的想法往往是创造的“核心”,是艺术的“火种”,教师要善于捕捉。如在一次画螃蟹美术活动的评价环节。几名幼儿突然说道:“老师,老师,安琪画错了,她把螃蟹的身体画成正方形了。”孩子们寻声都跑到了安琪的旁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螃蟹都是圆圆的身体,哪有什么正方形的。”安琪听到后,难过地低下了头,不知如何是好。我轻轻走到安琪旁边,拿着安琪的作品对大家说:“是的,小朋友们都知道螃蟹的身体是圆形的,可是安琪把它画成正方形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安琪小脸涨得像红苹果,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我没有继续为难她,而是转过脸对其他小朋友们说:“让我们先用掌声谢谢安琪给我们画了一幅特别有趣的螃蟹,好吗?”安琪的表情自然多了,小朋友们听我这么一讲,又开始兴奋起来:“那我要画一个三角形的螃蟹。”“我要画一个梯形的螃蟹。”孩子们越说越来劲,于是,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延伸,让小朋友们再画一次螃蟹。第二次,幼儿呈现出的作品别具一格,我将他们的作品布置在创意区,每天早上或集体活动后总会有孩子相互交流,讨论彼此的想法。
  法国社会学家古尔维奇说:“幼儿的评价、见解往往是很原始的,并且大致在他们的概念范围内转来转去,好与坏,好听与不好听,喜欢与不喜欢,虽然如此,但无论如何,都不能轻视这个美学见解的幼芽。”艺术是人类的天性,教師要保护和唤醒幼儿天生存在的艺术动机和潜力,不能对他们的作品用“像不像”“好看不好看”“对不对”的观点来评价,要唤醒幼儿心中“美”的种子。在活动中安琪画了一个正方形的螃蟹受到了全班小朋友的“指责”,此时她就是个弱者。一句“让我们先用掌声感谢安琪给我们画了一幅特别有趣的螃蟹,好吗”,既保护了安琪的自尊心,同时通过集体面前肯定和抚慰安琪的话,也启发了其他幼儿进行再次的想象与创作。教师发现幼儿作品的优点,使幼儿在获得成功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从而使他们更加喜欢美术活动,更富有创造的勇气和热情。
  总之,教要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选择、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孩子犹如一株幼苗,苗期管理要依据自然法则,精心管理,才能开花结果。教师要不断努力进行尝试、探索、创新,才能使孩子在美术活动中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95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