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何翔

  【摘要】在漫长的西方音乐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重要的音乐现象,就是对西方音乐史产生了一定影响的世俗音乐。世俗音乐的发展为我们揭示了一定西方社会经济文化及政治等方面的变化。研究世俗音乐的发展对我们研究西方音乐来说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探究了西方音乐发展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西方音乐史;世俗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6-0003-01
  【本文著录格式】何翔.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J].北方音乐,2020,03(06):3,5.
  一、世俗音乐的起源
  世俗音乐是西方音乐中一个较为重要音乐形式,产生于中世纪后期。由于欧洲封建制度的建立,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基础致使西方文学艺术等方面也在出现变化。而在音乐方面的表现主要突出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教堂和修道院为中心的宗教音乐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以乡村和城市以及封建贵族统治者所喜爱的世俗音乐的发展。
  中世纪的世俗音乐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我们刚才所说的封建贵族阶层的世俗音乐,还有一类则是属于平民百姓(普通市民和农民)的世俗音乐。平民世俗音乐在当时所处的地位并不景气,由于当时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排斥以及政教合一等方面的影响,世俗音乐通常是由民间艺人(游吟艺人)所创作以及演唱演奏,音乐活动也仅仅是口传心授,没有办法将音乐记录下来,所以导致大量民间音乐的流失;另一类则是属于封建贵族阶层的世俗音乐(也被称之为骑士音乐),由拥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骑士阶层演奏演唱,歌曲题材和形式也较为丰富,我们所知道的破晓歌和普罗旺斯抒情诗都属于这一時期的世俗音乐。
  二、世俗音乐在中世纪的发展
  虽然宗教音乐在中世纪时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这一时期,世俗音乐也在不断发展。这一时期的世俗音乐通常以声乐曲为主,但是也出现了世俗的器乐作品。声乐作品具有很强的即兴性,用一件乐器进行伴奏,而且旋律以单声部为主,歌词采用押韵的诗歌,用方言进行演唱,调式主要采用伊奥利亚和爱奥尼亚调式,歌曲形式也只有分节歌和主副歌的形式。在相同的时期宗教作品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复调音乐及多声部音乐作品,歌词采用散文式的通常用拉丁文进行演唱,宗教音乐形式多样。中世纪时期器乐的发展要好于宗教音乐的发展,这一时期,教会音乐通常以声乐为主。而且13世纪以后除管风琴外其他一切乐器都被禁用。而世俗音乐中出现了形式多样的乐器,如琉特琴、竖琴这样的弹拨乐器,还有弓弦乐器也在被广泛的使用,因此,世俗音乐使得器乐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中世纪时期相对具有代表性的世俗音乐有神秘剧和奇迹剧。这两种都属于礼仪剧的形式在中世纪时期十分盛行。其采用地方方言演唱,而且汲取了大量的民间音乐,把《圣经》的内容和其他内容结合到一起,使用幽默,滑稽的剧情表演,演出时用竖琴琉特琴等乐器伴奏,在当时深受大众的喜爱。中世纪比较出名的世俗音乐——《我看见云雀扑打着翅膀》是中世纪诗人贝尔纳·德·文塔多恩创作的一首分节歌,表现了诗人遭遇爱之冷淡失落与抑郁之情,在当时流传比较广。
  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游吟诗人、骑士歌手、恋诗歌手,名歌手和流浪艺人这样的世俗音乐的创作者表演者和传播者。这些艺人可以自己作诗、作曲、演唱和弹奏,他们的存在也为当时世俗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游吟诗人的发祥地是十字军东征时期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他们用普罗旺斯方言演唱,有各种形式的音乐,如情歌、牧歌、小夜曲、晨歌等,内容通常是以爱情为主。恋诗歌手属于贵族骑士,他们演唱的歌曲也大多以爱情为内容,他们的音乐受到法国游吟诗人的影响。名歌手则是恋诗歌手的进一步发展,多属于中产阶级,名歌手在行会里有不同的地位,而他们创作的音乐也有十分严谨的规范和要求。流浪艺人则是属于浪迹天涯的音乐以及杂技的表演者,他们自由自在不受约束,虽然在后来有一定的组织,但是他们创作的音乐依旧是自由的,具有很强的即兴性。
  中世纪时期,教会仇视异教文化,世俗音乐也一直受到禁锢。所以,民间的世俗音乐,只能通过口耳相传、口传心授的方法在民间所流传。同时世俗音乐缺乏记谱与整理,但在那个时期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一直在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中,进一步向前不断发展。在中世纪时期,也正是因为有了世俗音乐,才改变了宗教音乐一直占有主要地位的局面,在不断与宗教音乐融合影响的过程中,为后来的文艺复兴音乐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世俗音乐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是人类历史上文化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封建主义和基督教神学体系的革命运动,他的文化思想影响着整个欧洲,也加速我封建制度的瓦解。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不再膜拜于宗教的传统与宗教的统治,开始慢慢趋向于理智地认识宗教,这些都促使了科学与艺术文化的发展,也使世俗音乐在和教堂音乐的较量之中,世俗音乐逐渐的战胜教堂音乐并处于主导地位。所以,我们可以说世俗音乐在某一方面是对长期以来束缚的神学思想,人性压抑一种解放。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产生也是随着社会经济及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这时期,欧洲形成了乡村和城市,在乡村和城市中出现了很多流浪艺人,他们常常奔走与大街小巷,传播着世俗音乐。传播途径由城市到农村,再由农村到城市。世俗音乐可以被各个阶层的人士所接受,迅速成为了一种比较大众化的艺术。在当时,世俗音乐一出现对当时西方音乐中以教会为主导的宗教音乐形成了挑战,因为世俗音乐宣扬人性和世俗的情感,不管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比较大众化,旋律也更加优美动听,风格也变得十分多样。在当时,世俗音乐也渗透在教会音乐中,两种音乐形式不可避免地互相渗透融合,比如在当时,作曲家拉索所创作的无伴奏合唱《回声》就融入了一定的世俗音乐元素。当时的教会音乐不断地世俗化,促进了世俗音乐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而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劳达赞歌、尚松的出现也为我们证明了文艺复兴时期世俗音乐发展的一个高峰。
  四、世俗音乐在巴洛克时期的发展
  巴洛克时期是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同时存在的一个时期。巴洛克时期的世俗音乐,富有一定的生活元素与主题,有的也富有一定的戏剧性题材。当时的音乐在风格上不仅传承了之前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而且打破了西方音乐之前浓厚的宗教色彩,大胆追求音乐中所需要的欢快及体现一定世俗情感的情感论,人们要求在音乐中反映一定的情感。巴洛克时期的世俗音乐也为以后西方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出现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五、总结
  综上所述,世俗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世俗音乐带有非常强的即兴性,不同于宗教音乐,歌词也多采用押韵的诗歌作品,有的用方言演唱,歌曲的形式通常也以分节歌或者主副歌,形式较为单一。世俗歌曲的演唱演奏者、创作者和传播者通常是漂泊在欧洲各地的游吟诗人、恋诗歌手、名歌手和流浪艺人等,他们对世俗音乐在西方音乐发展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世俗歌曲适应当时时代发展的需要,内容和形式也能够被大众所接受。从乡村到城市,再到整个欧洲,世俗音乐可以说是见证了当时历史情况下除宗教音乐以外音乐的基本发展状况,同时世俗音乐的发展也为整个西方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开创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为后来西方音乐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志谦.西方音乐历史若干问题的新视野[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3.
  [2]田可文,陈咏.西方音乐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
  作者简介:何翔(1999—),男,汉族,甘肃酒泉,在校本科,学生,研究方向:作曲,就读于西北民族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57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