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盐渍土改良与利用技术模式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前,全国土壤盐碱化问题愈发严重,不仅影响农业经济效益的创造,甚至关乎到社会的稳定发展。盐渍土的形成,主要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要通过基础物理改良、盐渍去除、耐旱耐盐植物的开发等科学改良技术进行盐渍土的改良,有效减缓以及预防当地土壤盐渍化程度,实现对盐渍土肥力、水盐情况的科学调控,调整土壤结构,促进作物更好生长。
  关键词:盐渍土;改良技术;物理改良;盐渍去除;耐旱耐盐植物
  梁凤荣. 盐渍土改良与利用技术模式探索[J]. 农业工程技术,2019,40(05):47+49.
  盐渍土指碱土、酸土以及各种碱化、酸化土壤,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全世界盐渍土总面积超过8.31亿公顷,全国盐渍土总面积超过3600万公顷。因盐渍土所具备的特殊性质,使得大部分作物无法种植生长,限制了全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利用相关科学技术进行盐渍土的改良成为领域内研究者的关注要点,希望通过对盐渍土物理化学性质的转变避免土壤退化、生产力水平降低。
  一、盐渍土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据相关研究表明,盐渍土形成过程中,土壤母质、地形、水文条件、质地、新构造运动、人为活动都会对盐渍土形成产生一定影响,在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的公共作用下,最终形成盐渍土。
  目前,全国超过3600万公顷的土地是盐渍土,意味着在可利用土地面积中,盐渍土占据4.88%,主要分布地区包括东北、西北、长江以北沿海、华北等地带。不同地区盐渍土存在不同的性质和属性,依据属性类型分类,全国盐渍土包括极端干旱荒漠盐土区、半干旱和干旱草原盐碱土区、半湿润级分气候盐渍、高寒荒漠-湖盆盐渍土区、干旱荒漠和荒漠草原盐渍土区等[1]。
  二、盐渍土改良技术
  1、基础物理改良技术
  长江以北、黄河三角洲地区分布着大量的盐渍土,该地区人口较为集中,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盐渍土的改良需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盐渍土改良。该地区盐渍土改良工作中基础物理改良技术较为常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平整土地工作,将其中盐渍程度较为严重的土壤清除,通过对地表盐斑的清除来实现对当地盐渍土的改良。该技术的应用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改良作用,但是治标不治本,无法真正从根源处进行盐渍土的改善,被改良的土壤后续极易出现再次转变为盐渍土的问题[2]。
  另外,长江以北地带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有时会出现洪涝现象,若该地区土壤酸碱化程度较为严重,极易导致洪涝决堤问题,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甚至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该地区也会使用添加含钙物质的改良方法,在盐渍土中添加含钙物质,实现土壤中酸碱成分的中和,降低土壤酸碱程度。相较于盐斑去除技术,添加含钙物质的工程量、工作成本相对较大,但是改良效果明显更好。
  总而言之,上述两种基础物理改良技术的应用并非是最高效、最低成本的方案,但综合考虑到人口密集因素、地域因素,上述方式的应用无疑是周期短、见效快的改良技术[3]。
  2、盐渍去除技术
  作为常用盐渍改良技术之一,灌溉排水技术适用于降水量较大、地下水分布较广的地区,通过降水、水源灌溉、排放等方式进行土壤的改良。该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利用淡水灌溉、降水来溶解土壤中的酸碱成分,促使土壤中的酸碱成分流淌到深层土壤中,或者是直接汇入径流、大海[4]。
  该技术应用常见地区包括东北地区。东北给人们的初始印象是“北大荒”,因为东北地区四季特征较为明显,农作物一年种植一季,在施肥、灌溉方面,大部分农户开展不合理,导致东北地区土壤盐碱化程度愈发严重,甚至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应用灌溉排水技术解决土壤盐碱化问题,可以让土壤的成分含量趋于正常水平,进而提升东北地区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需要明确的是,灌溉排水技术的应用周期漫长,因为需要通过雨水的持续稀释、不断冲洗以及植物的不断吸收才能实现对盐渍土的不断改良,并且该技术不适用于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但是一旦该技术的应用过渡到见效期,会带来更大的收益和成效,在提升当地土壤质量的同时,确保土壤富含的物质和成分不会受到影响,保证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
  3、耐旱耐盐植物的开发
  西部和北部地区的降雨量相对较少,远远低于土地水分蒸发量,这就导致盐渍土的逐渐形成。而且北方部分城市地理位置沿海,在长期的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地下水被大量开采,导致海水倒灌现象,使当地土壤酸碱化程度不断加剧。此类型地区因水流滞缓、地势低,不适用灌溉排水技术,需要另寻他法来实现对盐渍土的改善。
  在此背景下,有学者提出开发和种植耐旱、耐盐植物。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证明,在鹽渍土改良过程中,植物种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生物量,意味着植物发育期间会进行盐分的吸收,并且将盐分转化为有机物质[6]。植物被采集或者被动物食用后,代表着土壤中的盐分被带走。
  西北地区,当地政府积极倡导农户种植滨柃、白榆、胡杨、水曲柳、沙枣、白柳、紫穗槐等植物,上述植物都具备土壤盐渍净化的作用,适合生长在土壤盐碱化的地区。在植物生长发育期间将土壤中的酸碱成分化为养分,在降低土壤盐碱程度的同时,实现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加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与生物物种。另外,植物在季节交替过程中会出现枝叶掉落的现象,枝叶的腐烂可以转变土壤结构和特性。在盐碱地秉持着持之以恒的原则进行植物种植,最终可以达到转变土壤性质、提升土壤肥沃程度的目的,进而推动当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发展。这种改良方式的应用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始终坚持植物种植,才能实现对盐碱土壤的有效改善。
  三、盐渍土改良技术展望
  历经多年的实践研究与分析,全国改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以及长远的进展。目前,改良技术的应用虽然仍存在一定的弊端和问题,但是盐渍土的特性已经得到领域学者的深入研究。当前盐渍土的盐分转移、盐分变化、次生盐碱化演变、土壤水盐调控、盐渍土资源利用等方面成为主要研究方向。
  作为全国后备土壤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盐渍土的利用和管理成为领域内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重点。今后的研究主要方向还是盐渍土改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盐渍土改良的长期监测,站在长远发展角度对各种改良技术进行不断完善和升级。与此同时,在具体改良技术应用过程中科学结合微波、高光谱等遥感数据技术的结合,实现对盐渍土的高精度绘制以及监测;结合空间模拟技术的应用对潜在盐渍化、次生盐渍化进行预估、预测以及预报。此外,需侧重对综合管理技术措施的强化应用,实现对盐渍土肥力、水盐情况的科学调控,进而达到有效改良土壤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盐渍土的形成严重影响全国农业的发展,需要合理施行改良技术,结合对改良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升级,实现盐渍土改良效果的不断提升,提升全国土地资源利用率,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 赵 宣,韩霁昌,王欢元,等. 盐渍土改良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6.
  [2] 吴从稳,陈小兵,孙运朋,等. 秸秆还田在盐渍土改良中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分析[J]. 中科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2013.
  [3] 万 欣,江 浩,王 磊,等. 江苏沿海滩涂土壤改良技术研究进展[J]. 江苏林业科技,2017(05):47-51.
  [4] 杨奇勇,杨劲松,李晓明,等. 基于GIS的盐渍土改良区耕地土壤适宜性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2011(03):127-135.
  [5] 孙小平. 盐渍土试验研究进展与相关问题探讨[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8,16(05):151-156.
  [6] 任秀玲,张 文,刘 昕,等. 西北地区盐渍土盐胀特性研究进展与思考[J]. 土壤通报,2016(1):246-2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97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