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引导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海绵城市主要是指在城市内部建设影响较低的雨水设备系统,通过启用该系统在雨季吸收和存储大量的雨水,同时,对雨水进行净化,以此起到调洪蓄水和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的作用。当代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依然面临着多种困难与问题,如自然海绵体被破坏,水生态失衡,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体系不健全,海绵城市规划方案缺乏针对性。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规划方法
1 引言
中国城市化建设速度在不断加快,有效推动了中国经济、文化与科技的良好发展,与此同时,也伴随着气候异常、环境污染加剧和供水不足问题。因此,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但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并非轻而易举,必须正视建设海绵城市所面临的问题,全面优化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引导的城市规划方法。
2 海绵城市理念概述
海绵城市,也就是通过城市规划以及相应设施建设来提升城市水资源存储与调配能力的一种城市建设理念。海绵的储水与释放水资源能力有目共睹,在城市建设中运用这一理念的具体做法就是通过一些具有储水、防水功能的设施、建筑结构建设来对城市中的多余水分,如降雨等进行存儲与优化利用。海绵城市理念的落实必然集合水资源净化技术,保证水资源储存再利用的优越性。在我国很多地区,雨季来临时降水非常丰富,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降水储存与固化就会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3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原则
3.1 结合城市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城市是当地居民在一定的地理、气候、历史环境中建立起来的生活、工作、活动空间,因为城市各有不同,所需水资源规划部署工作自然也就不同。利用海绵城市理念时必须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与生态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保证海绵城市理念运用的合理性。
3.2 保证生态环境的安全
生态优先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原则,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发展与可能受到的影响,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时会用到一些吸水及保水、净化水装置和技术设施,必须结合城市生态承载能力进行分析,保证城市生态安全。
4 海绵城市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4.1 自然海绵体被破坏
目前,城市化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硬质铺装作业繁多,下垫面处于过度硬化状态,进而导致天然湖泊、地下河、湿地等自然海绵体被破坏,城市原来的水文特征、地表径流体系和自然生态基地发生了改变,自然降水无法充分流入城市雨水系统,大量的雨水处于地表径流状态,额外加剧了城市排水系统与地下管网的压力,很容易导致城市内涝问题。
4.2 水生态失衡
水生态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分支,有自身的发展规律,遵循规律的客观性方能维护水生态的平衡。然而,城市化建设工作伴随着各种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如汽车尾气污染、工业废气污染、废水污染等,这些污染问题与自然规律相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会进入水生态体系中,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被排放河流湖泊中严重污染水资源,最终导致水生态失衡。
4.3 海绵城市规划
建设体系不健全从总体结构来分析,当代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体系并不完善,管理政策、细节规划与建设管理制度均须待健全。而且,海绵城市规划和相关法定建设规划缺乏必要的衔接,专项规划和总体城市规划不同步。其次,当前海绵城市雨水规划方案主要是依据城市道路系统,没有对城市规划地块进行调研,雨水管网布局与相关技术参数计算难免存在问题。在后期,很容易出现雨水管网口径过小,无法满足雨季时期大量雨水的排放需求。
4.4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
缺乏针对性目前,部分海绵城市规划方案尚且缺乏针对性,在规划方案制定初期,未准确收集和调研本市的水系特征、气候环境、市政设施与绿地系统等相关资料,没有全面分析现有的资料信息,未识别城市规划建设最为显著的问题,这样所制定的规划方案明显缺乏针对性。其次,不少海绵城市建设所制定的规划方案缺乏可行性,很难在后期进行有效落实。这是因为前期的规划思路与目标不明确,未充分融合海绵城市指导理念,海绵城市建设措施与指标设置均过于模糊和笼统。
5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5.1 科学规划
市政道路城市中的道路规划建设是否合理与城市经济发展运作有着很大的关系,在通常情况下,城市的雨水径流量是比较大的。于是,海绵城市理念就可以为城市规划中的市政道路规划做出一定的指导。一方面,可以将城市道路两旁的绿化用地加以改造,将城市的雨水系统与之进行融合,在城市路面设计上可以选择渗透性路面,为合理利用城市的水资源创造基础条件。另一方面,要优化绿化带的空间分布,最大程度地提高市政路的雨水控制能力,提高雨水的渗透和排放速度。
5.2 构建水环境预警机制
健全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方案,维护城市水生态,必须着重构建水环境预警机制,在此环节,应做好两步工作:第一,组建基层水文监测站,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设备,充分发挥该设备的作用,做好数据整合与分析工作,将所有数据存储于水环境管理系统之中。第二,搭建水资源管理共享平台,将所有子系统纳入该平台之中,这样方能全面监测某一区域范围的水环境总体变化以及降水总量,实现监测数据的共享服务和统一管理,及时监控水环境的变化动态。
5.3 做好雨水集中性排放设计工作
在设计雨水集中性排水系统时,应注意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加工处理。中国是世界贫水国家之一,西北地区经常缺水,南方部分城市却在雨季会陷入雨涝灾害的困境,对此,应该对雨水进行集中排放与必要收集以及加工处理,最终,将经过处理的雨水用于洗车、浇灌绿化植物和农作物等,从而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在雨涝防洪线工程设计过程中,应注意根据区域自然环境合理规划雨涝防洪线工程施工规模。目前,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特别是气温升高、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致使国内部分城市频发暴雨天气,降水量剧增,很容易诱发雨涝灾害与洪灾,对此,必须适当加固城市雨涝防洪线工程,改善管线质量,根据本地流域面积规划防洪线工程规模,同时,要不断改善防洪排涝设施。
5.4 建立湿地公园
一个性能完备的湿地公园能够为海绵城市提供最大限度的运行保障,是海绵体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从而使湿地公园内部的不同种类生物之间达到一种生物系统的平衡状态。而且,由于光照条件会将湿地公园所蒸发出来的水分凝结起来,进而形成降雨,这也产生了循环效应,推动海面体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在建立湿地公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够打破当地的生态平衡,避免出现生态污染的现象。
5.5 加强城市透水铺装建设
在发生强降雨之后,城市地表的径流量会骤然激增,如果不能够第一时间将雨水排出去,就会严重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对地表径流系数加以控制,通过完善城市透水铺装,提高雨水的排放效率,为城市居民的出行创造便利条件。此外,具有渗透性的路面还可以有效地减少表面热能的储存和反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能力。
6 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引导的城市规划方法,加强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必须着重维护自然海绵体和水生态平衡系统,遵循自然规律,构建水环境预警机制,控制各项污染问题,促进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方案与相关细节的紧密衔接;充分借鉴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经验,根据城市环境特征,精心设计和组装排水系统,做好雨水集中性排放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周慧.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南宁市昆仑大道片区新区规划研究[D].广西大学,2017.
[2] 赵鹏,郑兰香.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引导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建设科技,2016(2):64~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60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