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矛盾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断加速,城市面积不断向郊区甚至乡村扩张,河流改道、湖泊和绿地重新规划等,这些天然的海绵体占地面积不断较小,被大量不透水的材料替代,城市的自然水循环和水系统遭到破坏。城市景观的设计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休闲娱乐,是解决民生工程的重大问题。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于城市景观设计中,保证城市在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基础上缓解城市化带来的水循环问题,这是城市规划可持续性发展中必不可缺的改造实施方案。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景观;设计研究
  0 引言
  工业化发展迅猛,城市化发展加速都导致水资源的紧张,城市土地在开发中循环系统遭到破坏。例如,城市公园是城市景观中市民休闲娱乐的最重要场所,其对于雨洪的管理调控应当平衡城市扩张改造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作为调节城市温度缓解热岛效应的重要支持。本文先介绍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分析景观的结构和理念的技术实施,提出对于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和原则;其次针对上节的理论基础,提出不同城市景观中系统设计的具体改造办法;最后分析城市中不同场所的设计方案,总结出城市景观设计的具体改造方法。
  1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景观设计研究基础
  1.1 城市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
  海绵城市理念在实际运用中不管是细节还是整体的运用上都需要深思熟虑。首先要了解城市景观的整体布局,其次针对细节,要了解局部景观的用途以及当地的风土民情,掌握城市景观的设计趋势和政府的要求,基于海绵城市理念提出设计思路和技术保障,为景观改造提供一个符合现实意义的方案。在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之前,需要了解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和位置,进行整体的分析。地形是城市景观基地的地貌形状,是设计改造的基础,只有熟悉地形,对地形充分利用才能打造出符合生态系统循环要求的景观骨架。例如,如何通过天然的地形或者改造地形来有效的收集处理雨水等问题都是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此外城市景观的水景有大型和小型,大型水景是景观空间的构成要素,小型是作为点缀体现水的特点和个性。[1]其次绿色植被是城市蓄水和水循环的主要缓解,改造时需要考虑植被占地面积以及与基础设施结合的相互作用,保障其他景观功能正常发挥。道路是城市景观中的交通保障,道路形态明确边界清晰,便捷和安全是道路设计的考量因素。此外城市中的景观小品是城市的点睛之笔,除了城市各功能完善之外,一个城市的活力和生命力可以通过小品来体现,提升整体景观的艺术和修养。总的来说城市景观在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设计时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考虑景观中各部分与整体的联系,各要素的设计要与整体相互呼应。
  1.2 城市景观设计的开放性和趋势分析
  从城市的空间层面来看景观设计的开放性包括功能的开放和空间形态的开放,就是指任何人在出入景观的时间和场所都没有限制,各部分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分子为城市整体景观而服务。城市景观的开放性要求景观作为休闲和工作结合的空间,便于人们日常化的生活和审美艺术的参考,实成为用性和景观性兼具的建筑设施。其次,城市景观设计要以人为中心,将市民的体验和感受贯穿景观设计的全过程,更新设计要素,突破传统的主观介绍的方式呈作品,增强观众体验性,在观众的参与之中完成设计。其次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历史背景和人文情怀,景观的设计要配合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当下文化的融合,加入新时代的设计手法使得景观设计具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流行文化的审美艺术,延续历史性的特点,协调好人文价值与娱乐价值之间的关系。[2]此外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环境,地球上多种元素之间相互协调构建一个可循环的整体,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城市景观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景观设计时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系统平衡的调节,保护好动物、植物的多样性,不能缺失或者破坏生态链中的任何一项,以免因此而带来生态入侵等生态破坏问题,景观的整体和局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 海景城市理念下城市景观设计的相关技术设施
  2.1 滞留渗透系统的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思想就是通过自然和人工的力量将城市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生态系统,净水、储水、吸水都如同海绵一样的城市。城市景觀设计涉及的相关技术主要有三个,首先是滞留渗透系统,其中生物滞留设施主要包括土壤层和浅表植被,这些生物在水循环过程中可以清除净化雨水中的悬浮固体、碳氢化合物等污染,增加水的渗透率,流经地表的水被植物带入土壤中后进入循环系统。春季雨水较多,水位高,生物滞留设施因季节性的因素底部排水系统设计不同。植被土壤层设施是为植被生长提供生长的养分,吸收空气和水土中的污染物,因此具有一定坡度的土壤层设置可以让更多的水分流入植被中,同时避免将植被设置在景观中心,导致植被一直处于被淹没的状态。土壤层下方是起过度作用的砂土层,厚度设置要足够大,达到土壤层渗透率两倍以上。生物滞留层在景观中位置的设置要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在此基础上考虑景观审美效果。此外,透水路面相较于传统水泥柏油路透水性更强,雨水能够及时渗入下层土壤中,减小地表积水补充地下水,透水路面铺设讲究材料和方法,多孔铺设和透水铺设根据材料来区分铺设方式,储存式铺设和非存储式铺设更具存储层的需求有无来区分,存储层不仅蓄水还可以过滤进化地表水。
  2.2 传输进化系统
  传输系统也有很多部分,草洼地就是用于雨水的传输和处理,覆盖在草坪下的草洼地可以将雨水边传输边过滤到下游。雨洪进入草洼地的径流途径有两种,可以从单点进入,也可以沿着草洼地线形分散进入,后者应用更为广泛,植被的设置不仅美观而且增加了绿色占地面积。[3]线型草洼地的设计长度、深度、雨洪流速等都需要结合当地的环境结构和地形,设计出适合环境的合理配比。草洼地的位置设计有所讲究,需要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保证植物正常生长,还要进行定期修剪,保证其传输功能的正常运作。   植物层过滤带也是传输进化的一种,植物层设置的坡度小,带状稳定,用于清除雨水流过后沉淀在表面的污染物。植物的截留和土壤的下渗作用使得过滤带可以起到减缓流速和延缓流经汇流的作用,避免出现洪峰或者缓和洪峰对土壤的压力。
  3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景观设计方法
  3.1 水体景观的海绵化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的核心就是处理好水循环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协调问题,运用好海绵城市理念就需要处理好雨水景观改造设计中的水循环难题,通过地面、土壤、建筑、生态环境各因素调整,形成一个集视觉艺术与蓄水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景观设计。水体景观的设计首先要根据水的形态,尽量保护和维持原有水态的平衡,其次根据海绵城市理念,一句水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可能性,动静结合营造多样性的水体景观,带来视觉艺术的审美享受。[4]然而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水污染问题依然严重,工业、生活废水污染排放超标,水质下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健康。通过对城市水体景观的修复和改造,重新培育被严重破坏的动植物资源,保护和维护现有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通过水体景观的改造提升城市整体的生态景观。对水体进行设计首先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尊重生物生存现状和生存空间,最大程度维持其生物链的循环平衡。注重水域和陆域还有空域之间的连贯性,保护水体周边环境的完整性。
  3.2 道路的海绵设计
  道路设计的主要难点在于交通的便利和原环境的维持,难免会遇到选择绕道还是改变原有空间分布的难题,良好道路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人为元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认为活动限制在道路区域。一些景区、公园、小区的道路铺设透水性差,没有很好的起到收集地表水、净化雨水的作用。对于非交通要道,休闲娱乐区的道路设计要使用透水性材料,增强其径流渗透作用,例如砾石、瓦片、木质等透水性强材料平整铺设。道路的设计要与沟渠系统结合,沟渠中配置植被增加雨水净化能力,补给土壤水源,例如草洼地在道路旁铺设,可以美化道路景观的同时可以缓解道路两侧雨洪的积水压力。或者设置景观式的排水沟,和蓄水设施结合,收集利用道路内的降水。[5]这种排水沟的设置增强了市民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循环之间和谐发展的关系。对于重要的交通枢纽,道路材料通常有限制,成本较高,因此可以在道路中间和两旁设置条状绿地,摆上花卉和绿植,收集雨水的同时也很好的点缀美化了城市的景观。
  3.3 园建小品的海绵化设计
  城市景观中的建筑和景觀小品是城市中集点缀装饰和功能于一体,是空间的焦点和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包括城市中的住房、商店、商业街、餐厅等建筑,市民的工作、休憩、娱乐的所有场所,另外一些雕塑、景墙等也是属于小品,而这一类观赏性比较强。联系本文强调的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店铺、茶室等建筑物上绿色屋顶的设计可以保护建筑,丰富景观层次,同时和周围的动植物相互映衬,提供给飞禽类动物栖息地。[6]此外绿色屋顶可以减少雨水径流合理建筑,缓和热岛效应。对于市民居住区域或者公园内的建筑,进行简单的改造,将落雨管与市政管道的连接转变为将建筑屋顶收集到的雨水排至建筑物脚下的雨水花园中,在优化水循环系统的同时,丰富了景观审美的空间性。
  4 结语
  本文通过城市不同景观的分析,基于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总结出景观改造的具体方案,从城市景观的具体设计方案出发,协调水循环保护和景观美观之间的平衡,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景观设计的多样化。总的来说,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生物链的结构,遵守海绵城市理论的核心思想,设计符合市民工作生活同时不破坏水系统循环的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1] 贾果.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2] 桑楠楠.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8.
  [3] 方月堃.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8.
  [4] 彭佳佳.海绵城市背景下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8.
  [5] 秦亦楠.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雨水公园景观设计[D].湖南工业大学,2018.
  [6] 孙硕.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作者简介:侯婷(1986—),女,湖南溆浦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2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