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布设方法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近年来国家的发展主题,基于这一主题,我国也提出了对土壤生态进行保护性建设要求,由此出现了土壤环境监测专项工作,我国当前也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但是随着国家环保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针对土壤环境监测工作而言,要重点关注基础点位的科学布设。本文主要针对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的布设原则以及具体的布设方法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布设;布设方法
  中圖分类号:X8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4-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4.090
  Abstract: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has always been the development theme of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Based on this theme,China has also put forward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tective construction of soil ecology,resulting in the special work of soil environment monitoring.At present,China has also built a relatively complete soi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network.However,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in terms of soi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we should focus on the scientific layout of basic points.In this paper,the layout principle and specific layout method of soi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basic points are discussed comprehensively and deeply.
  Key words:Soil environment monitoring;Layout of basic points;Layout method
  在全面开展土壤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布设监测的基础点位是一个关键环节。而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又是开展其他区域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因而作为土壤环境的监测人员则要重视做好基础点位的布设,通过不断的实践,形成完善的基础点位布设方案。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在布设基础点位时,更要注重采用信息化的手段,由此可以通过基础点位的正确布设,促进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与纵深推进。
  1 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的布设原则
  在布设土壤环境监测的基础点位时,布设人员应结合实践要求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从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出发进行点位布设,要在了解现实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可行的、科学的技术方法;二是要确保选用的基础点位的布设方法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经济性。布设监测基础点位需要了解监测的目的与需求,要能够取得点位数量、代表性以及经费上的平衡;三要关注监测基础点位布设的可持续发展性。对于已经布设好的基础监测点位而言,其在后续的监测过程中很难进行及时的调整,因而在布设时,应关注点位的动态发展特征。同时在设置基础监测点位的时候,也要尽量对历史监测点位进行保留,适当的增加新点位,在确保点位能够满足监测要求的基础上保证布设方案的经济性。
  2 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的布设要点
  2.1 网格尺度设定
  对土壤环境监测布设基础点位,其目的在于为土壤的进一步科学管理提供支撑。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监测基础点位的布设已经基本可以对点位位置进行信息化研究,并及时发现空间和取值的变化,由此可以更好地指导点位布设工作。而在布设监测基础点位时,工作人员则需要了解网格尺度的设定,一般情况下,网格密度越小,越能够精准的对土壤环境相关参数进行推断。在具体布设监测基础点位时,针对网格尺度,工作人员应在了解监测区域耕地、林草地土壤分布状况的情况下,对土壤污染物含量及其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分析,并由此设置适宜的监测网络,在网格布点法的基础上对土壤环境的监测基础点位进行布设。在完成基础的网格点位布设之后,还要进一步进行网格筛选。网格筛选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对划定好的网格数据以及监测区域土地的利用现状图层进行叠加,并进一步进行相关的网格内耕地以及林草地面积的计算,并借助面积占优法进行网格筛选,应将超过一定比例的耕地以及林草地的网格筛选出来,在完成网格的筛选工作之后,即可确定监测区域内需要布设监测点位的网格的具体位置与点位布设数量,此时初始点位即为网格中心点。
  2.2 利用GIS技术设置限制条件
  在进行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的布设时,工作人员应做好相应限制条件的设置。一般需要借助GIS技术进行限制条件设置,并且需要设置4个限制条件,具体包括监测区域水系图层和缓冲区图层。不同区域在设置限制条件时需要关注的重点不同,但都需要关注以下4点:一是应对数据进行解译,一般应利用土地方式进行解译,由此可以获得监测区域的水系图层;二是在GIS技术的帮助下可以获得交通路网数据,智能化生成监测区域内主交通干线两侧各150 m缓冲区图层;三是获得精准的污染源点位数据,并由此可以针对监测区域内污染源600 m的缓冲区生成专门的数据图层;四是对GIS技术中的遥感技术进行利用,并实现对数据的解译,并针对监测区域内的居住用地300 m的缓冲区生成专门图层。在获得上述几个基本图层的基础上,可以对其进行网格叠加,并进一步生成可布监测区域图,在该图示中,可以对监测点的初始点位进行调整,确保位置合理。   2.3 叠加土壤类型
  在完成初始点位的调整后,技术人员需要将其与土壤类型进行叠加分析,对每个点位应对应的土壤类型进行确定,并确保监测点位能够做到对主要土壤类型的全面覆盖。若不能做到全面覆盖,则要根据未覆盖区域的具体要求,结合土壤类型新增监测点位。
  2.4 整合历史监测点位
  对于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的设置而言,技术人员还涉及到对历史监测点位的继承和调整问题。结合具体的点位布设工作可知,技术人员应关注布设点位是否有利于进行环境监测。对于历史监测点位而言,在土地不断规划发展的背景下,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土壤环境监测的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历史监测点位,应科学的进行调整,进行重新划分,可以将历史监测点位调整成土壤环境保障点以及整治点等,由此可以帮助当前的技术人员更好地布设新的监测点位。
  2.5 点位调整和优化
  在点位的基本设置完成之后,技术人员需要对点位进行初步的影像核查调整。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利用高分影像检查布设的点位,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点位,应进行及时调整。具体调整时,可以采用历史点位替代法。即对最近的且最符合要求的历史点位进行应用,但是要确保选择的历史监测点位与实际布设的点位的土壤利用类型和土壤属性保持一致。此外,还可以利用网格合并法进行点位调整和优化,即对相邻的网格进行合并,确保监测点位数量合理。
  2.6 现场核查
  在完成上述一系列的工作之后,获得的点位仅为理论点位,基于进一步实践应用的需求可知,技术人员还需要结合布设的点位图进行现场核查,确保能够做到理论点位与实际点位充分契合,以实现高质量的土壤环境监测工作。
  3 土壤环境监测判断点位布设法的应用
  在布设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时,工作人员还可以采用的一种布设方法为判断点位布设法。该布设方法强调的是相关的专业人员在查询当地市场调查和相应资料的基础上,综合性的对所需监测区域的土壤结构和环境进行分析,并以分析报告为参考进行监测基础点位的布设。具体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相关专业人员应对住宅区资料、实地考察调研资料等进行研究,确保点位布设具有较为详细和权威的资料参考。在具体应用判断点位法时,监测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应能够灵活的对土壤资源信息进行整合,要能够了解可能影响土壤环境变化的各种因素,并掌握各个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由此可以更加合理的确定点位布设范围。但是在应用判断点位布设法时,工作人员应时刻关注监测人员的自身技术水平,要避免出现误判和漏判,由此才能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权威。
  4 结语
  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对监测人员的工作技能要求较高,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做好调研,并对监测的基础点位進行科学布设。而实现科学布设的重要前提之一即重视采用恰当的布设方式。在结束布点工作之后,工作人员还要注重对布点情况进行核验与调整,确保能够实现全部监测点位的优化,在保证布点质量的基础上控制布点工作成本,实现效益的全面保障。
  参考文献
  [1]甘萍.城市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布设应用的研究[J].江西化工,2019(04):100-101.
  [2]马茹茹.浅谈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现状及发展[J].山西科技,2019,34(04):103-106.
  [3]单礼堂.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布设思路与方法[J].节能,2018,37(11):122-123.
  [4]王业耀,赵晓军,何立环.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路线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6,28(3):116-120.
  收稿日期:2019-12-25
  作者简介:周志彬(1983-),男,汉族,本科学历,中级,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6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