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以环保监测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空气污染中的监测点布设工作进行分析。将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原则作为基础条件,在调整监测点设置技术方法的同时,从监测目标、污染情况、地理信息、站点布局这四个方面作出全面分析,为相关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保监测;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
  持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使城区环境出现了系列性问题,并对居住空间与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空气环境,已经成为了大众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对此,需要通过空气监测,更好地利用现代技术、理论,采集环境数据信息的同时,在具体内容上,形成有效的工作指导,保证整体环境控制方案的执行效果,发挥监测点布设原则的指导作用。
  1 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原则
  1.1 层级划分原则
  在对区域环境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可按照被检测区域的环境状态,对其进行细致的层级划分。分级管理时,配合环境污染状态,将被污染程度分为重度、中度、轻度这三个部分,并在污染监测的数据方位上进行控制调整。通常情况下,会将重度污染环境区域作为监测点最为密集的区域,并依次进行调整,使监测点密度与环境情况相适应。
  1.2 地理位置因素
  地理位置因素,也是影响环境空气监测点设置的重要条件,需要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具体监测点位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将被监测区域的气候环境作为管理基础,在充分分析监测环境风向等客观条件的前提下,对监测点定位进行调整。同时,还需要配合被监测区域上下风向中的空气采集点数量,在保证检测点位一致性的基础上,使数据信息表现出更加强烈的对比性特征。
  1.3 人口密度状态
  现代化的环境空气监测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到人口条件的影响,会在不同的人口密度条件下,在一些数据信息中产生明显差异。具体分析过程中,通过对人口密度状态与环境数据资料的对比,可以使环境监测点位的设置更具针对性,并在不同人口密度条件下提高环境污染监测的有效性,并使监测到的数据资料信息形成更具优势的精确性。
  1.4 小气候环境影响
  区域空气环境监测的工作中,为了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需要在监管过程中使监测点位尽可能地避开区域性的绿化环境,以保证自身数据的精确度。在区域环境中的小范围绿色环境,会在其周边的小范围区域内形成小气候环境。由此,当进行空气污染监测工作时,如果距离此类小气候环境较近,其数据信息就不具备代表性,并受到绿色植物的影响,表现出较低的污染状态,无法有效说明这一区域环境中的空气条件。
  2 监测点布设技术方法
  环境监测工作中,较常见的监测管理方式,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种类型,并在发挥各自组织形式特征的过程中服务于特定的区域环境,进而在表现技术方法适应性的同时,提高监测点布局的管理状态。
  2.1 功能分区布点
  功能区点位分布模式,是现今最为常见的空气污染监测点设置方式。在开展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城市不同功能分区的空气污染状态针对性数据采集,使数据资料展现出更加典型的经济性与实用性,并在污染监测引导下的环境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1]。而在这一监测方法下,还可以凭借对于城市不同功能区域的有效划分,根据具体空气污染状态,对不同城区环境采取差异化的控制措施,使整体环境状态得到基本保障。尤其在对城区所对应的行业领域上,以地方性管理政策为引导,使空气污染监测工作成为优化具体行业管理的有效参考数据。
  2.2 网格系统布点
  网格化布点形式,在我国的空气环境监督管理系统中也较为常见,是行之有效的空气污染问题监督数据采集工作方法。在实际检测管理过程中,可以凭借地区的基本地形结构,通过在地形的基础上建设其完整网格化结构,保证数据信息采集的有效性。设置方法上,网格法的技术处理中,可以将被监测区域的地区环境进行轴线切割,并在具体的网格化切割点上,形成完整的监测数据分布。具体两点间的结构上,可利用控制两条直线焦点方格面积的形式,使网格化系统得到数据化的技术管理,在监测与分析中,提高技术管理的有效性。
  而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网格化设置还会与风向、气候、人口密度等因素相结合,并在提高网格化合理性的基础上,保证整体监测工作的合理化状态。例如,在与风向这一内容进行结合的过程中,可以增加下风向结构中的监测密度,形成有效的对比,保证技术模式的应用效果。而网格化密度关系,也需要与城市环境监控的实际需要相关联,以此保证监控工作的实际应用价值。
  2.3 扇形结构布点
  扇形布局状态下的环境空气污染监测点设置,作为一种特殊化的应用模型,可以在孤立高架电源结构中发挥优势作用,并通过适应主导风向明显的区域,使监测数据的指示性得到保障。通常情况下,会将区域主导风向作为轴向,在设置顶点定位的基础上,对于下风向区域,形成完整的扇面结构。这一方法下,需要保证扇面结构呈45°角状态,并根据相关管理部门提出的环境污染监测标准,控制这一结构下的监测点布局,以此保证各监测点作用的正常发挥。
  注意,在应用扇形布局的过程中,需要强调高架电源点位在污染物传播过程中的特殊性,并在相应客观条件内,形成具体的应对策略,以维护监测数据精度与指示性。例如,在平坦地面结构中,针对高50m、100m等不同高度的煙囱,其污染物浓度状态也会在其高度的影响下存在差异,并随着高度的增加,表现出更大的污染物聚集密度[2]。
  3 布设环境监测点的合理性控制条件
  3.1 明确监测工作目标
  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之前,务必要明确环境监测的工作目标,并以此对具体监测区域、监测方式、监测对象、数据形式等资料进行调整,保证整体监测工作的执行状态,进而提高数据监测的信息价值,使其可以更好地在区域环境管理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在环境监测与控制的工作中,由于所监测污染物的差异化,在进行监测点建设的过程中,具体设备的使用与调整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并表现在数据成本的差异化条件上。对此,也需要清晰地明确监测工作的目标,以保证技术应用条件与实际监测需求的匹配程度[3]。
  另外,从岗位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务必要清晰地认识到监测工作的具体目标,并在目标导向性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水平,并在环境检测重要性控制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各监测点的日常工作。并根据具体区域的环境与监测条件,设置针对性计划,在选择合理工作方式的基础上,保证监测点的正常工作状态。
  例如,对于地理位置相对较为偏远的乡镇或山区,在进行环境空气污染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将扇形监测模式作为主要的工作方法,使区域数据的采集有效性得到保障。又如,在城市空气污染监测的过程中,可以对城市环境中监测到的污染源信息进行标记管理,并在形成历史数据信息的同时,定期对污染物的空气质量进行评分,以此确定整体环境监测工作指导下,城市环保规划与管理工作的落实效果,为维护整体区域的环境发展状态,提供积极的影响动力。
  3.2 掌握详细污染情况
  设置具体环境监测点位时,需要形成预先监测点设置方案,然后根据区域环境的实际情况,对具体点位的污染情况进行分析,以此确定点位设置的合理性。实际工作中,规划与设计者可以利用城市气候、污染等数据资料,在整理建设工程项目等辅助信息的同时,定位各种大气污染情况的影响。尤其在实际调查工作中,务必要对具体点位的现场环境情况进行勘测,并通过移动设备的检测与分析,得出该环境下的初始数据资料,完成环境大气污染状态的评估[4]。由此,在污染源分布控制的前提下,提高监测点位设置的科学化状态,使其可以更好地完成环境监测管理目标。
  3.3 科学分析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条件,包含了自然气候、海拔高度、风向状态等多种类型的数据信息,需要在设定空气污染监测点的过程中,对此类数据条件作出立体化分析,才能在实际数据条件的前提下,保证检测点位设置的合理性。同时,除了此类自然属性的地理信息外,还需要对其他社会环境的地理信息属性进行实地调查。
  在人文因素的分析中,要对具体区域的建筑结构、城镇布局、小气候条件等数据进行监测分析,通过整体制度的规范化要求,可以在当地实际情况的限制条件下,确定具体的污染监管策略,并使环境监测可以更具针对性地应用在环境监管工作中,实现对于具体环境的管控。例如,在某地区的空气污染监测点设置中,这一区域范围内的矿山项目,设置了针对性的環境检测条件,在保证监测点代表性的前提下,提高了整体监测数据的指导作用。
  3.4 规划站点数量布局
  国家针对环境监测工作,制定出了明确的规范性管理文件,在进行技术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各地区的实地情况,完成各工作中各点位的设置,并从宏观角度,对其站点的数量与布局条件进行控制。在科技条件不断成长的前提下,可以保证整体环境监测工作的执行状态,并通过详细地质检测与自动监测,实现自动化技术手段对传统人工模式的替换,使环境监测更加科学和高效。
  4 结语
  在空气污染情况的环保监测工作中,需要在遵照基本监测原则的前提下,对监测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并在控制多方环境监控管理要素的同时,定位明确的监测目标,通过掌握详实的污染数据,实现对于地理信息的科学分析,进而完成对监测站点的布局与规划。由此,保证整体监测工作的有效性,为环保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基础性、科学性的数据服务。
  参考文献:
  [1]熊新竹,陶双成,高硕晗,等.国外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体系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交通运输研究,2019,(3).
  [2]秦孝良,高健,王永敏,等.传感器技术在环境空气监测与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问题与展望[J].中国环境监测,2019,(4).
  [3]汪利伟,王小艺,王立,等.基于双向误差传播多层神经网络的监测盲区工业废气分布分析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8,(5).
  [4]王明洁,贺佳佳,王书欣,等.基于AQI的深圳大气污染特征及其典型环流形势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122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