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传统寿字纹的造型特点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寿字是古老汉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字之一,它以多变的造型,吉祥的寓意深受人们的喜爱。而由寿字演变而来的寿字纹更是被运用到各种装饰设计中。本文将寿字的文化背景和纹样造型演变进行梳理,联系其在设计中的应用,挖掘传统寿字纹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寿字纹;造型;应用
  1  引言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是古老中国灿烂的文化遗产,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吉祥文化在中国有着丰富而悠久的历史,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每种文化散发出各自不同的光芒。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五福”文化,而五福寿为先,凸显了“寿”在中国人心中与众不同的地位。
  2  中国传统寿文化的发展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提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在这句话中明确的表达了“仁者寿”的道德养生思想。乐善好施,与人为善,从而在精神层面获得喜悦越满足,越能健康长寿。孔子解释说:“仁者,爱人。”这更说明了待人要宽厚大度,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大德必得其寿”,孔子在《中庸》中对此说得更加明确。这与孔子整个学说的核心思想“仁”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是孔子养生思想的精髓与特色所在。孔子在《中庸》书中提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的道德修养主张,在此基础上,他坚信“大德必得其寿”。
  庄子关于对“道”的学说,将理论引申到人生层面上,开始思考人所要面对的精神与生存问题。在《庄子盗跖篇》中,孔子与盗跖关于“寿”有一番论述,他借用盗跖的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庄子认为,人生在世,如良驹过隙,转瞬即逝,天地是无穷的,人生是有限的。因此,要保持自己的心情愉悦,颐养天年,做一个通晓大道的人。
  一种思想的出现与发展,往往会带来社会行为的改变。孔子与庄子关于寿与生命的思考,使这个时期我国的统治集团出现了以“上酒献寿”为原始形态的祝寿活动。他们的思想带有明显的科学因素和人文主义,把中国的寿文化从精神层面的思考带进了更多人的生活中。
  随着寿文化的逐渐形成与推广,它所承载的思想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文化上经历了汉武帝焚书坑儒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转变过程,儒学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正统思想,成为统治者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仁寿”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统治者的重視。在社会的发展中,寿文化不断完善与推广。在民间风俗上,尊老敬老的习俗成为约定俗成,祈寿祝寿的心态相沿成习;《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中医药书籍的出现标志着养生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长寿的追求也越发强烈。随着寿文化逐渐深入人心,“寿”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寿诗寿词寿文寿联等不胜枚举,推动了寿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而后,“寿”作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字,开始以各种造型与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3  寿字纹的造型特点
  3.1  寿字纹的演变
  寿字来源于六书中,最初的寿字以象形为主,因为没有具体存在的形态,所以当时的“龙书”、“穗书”、“鸟虫书”等取自实物的吉祥图案就形成了“寿”字的雏形。在夏商之前出土的古陶器之上就发现了“寿”字,被称之为“古陶文”。而后它由甲骨文中的“老”和“畴”逐渐演变成为“疇”,铸于商周青铜上,开始正式应用起来。经历了周代、春秋战国,寿的使用慢慢广泛,直到秦始皇一统天下,统一了文字,寿字才开始有了较为固定的写法。到了两汉时期,字体的类型增多,造型更加丰富。在而后的发展中,“寿”以丰富的形态、深刻的寓意,被大量的使用,备受推崇。“寿”字逐渐由文字演变成为一种可以表达特定吉祥寓意的图案。直书的寿字利用各种字体变化丰富的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纹样图案。使用最多的是将各种字体的寿字拼合组成一个大“寿”,称之为“百寿图”或“万寿图”。还有以硕大的单个“寿”字组成构图的,其中字形长的称长寿,字形圆的称圆寿或团寿。由单个寿字演变来的长寿纹、团寿纹、方寿纹、拐子龙寿与花寿纹等都成为带有一定艺术特性的字体图案,统称为寿字纹。
  3.2  寿字纹的造型特点
  长寿纹将“寿”的字体写的很长,突出长寿的概念,“上下长左右短”是寿字的写法。此外,人们根还据不同的需要将“寿”字发展出圆头、尖头、曲头等不同形式的变化。表现了古人对长寿的向往。单体的圆寿纹也是寿字纹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它的主要特点在书写“寿”字时的笔画向四周延伸弯曲,变形成为四个等分的部分,整体呈现为圆形,这些象征着长寿和圆满的吉祥寓意。圆寿纹有多种变化类型,如:上下两分圆寿、单线圆寿、双线圆寿和左右两分圆寿等。有时,在字体中还会加上其他点线作为点缀。圆寿纹的造型表达了对家庭、事业、生活圆满的追求。圆寿纹的运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福捧寿”的传统图案,五只蝙蝠围绕着圆寿纹旋转,呈同心圆状。蝠与福同音,在传统图案中,人们常用蝙蝠的形象表达对幸福的追求。五只蝙蝠在一起表示“五福(福、禄、寿、喜、财)齐全”,与圆寿纹搭配,便具有多福多寿的吉祥寓意。
  花寿纹,用“寿”的字形作为最主要的元素,再在画面中搭配各种具有吉祥寓意的花卉、人物、动物等图案,丰富整个纹样。常见的花寿纹多以八仙人物、仙鹤、牡丹、松柏等题材为主,是众多纹样中,最具特色之一。
  4  寿字纹的应用
  在历史的洪流中,寿字纹最多的是以装饰的造型运用到器物中。在明清两代,寿文化的内容无处不在,从丝织品、玉器、竹雕、木雕,书画等等,都可以找到寿字纹的痕迹。织绣品中,上至宫廷帝王、官员朝服,下至民间百姓日常用品;大到寿幡中的一米见方,小到厘米左右,以之做二方连续纹样的单位,供服饰镶边所用。诸多明清织绣品中的“寿”字,有的直接以书法形式出现,极尽笔画造型变化之能事,更有大量围绕“寿”字变化,颇具图案化特征的装饰纹样,品类多样。在明万历皇帝的陵寝定陵出土的丝织纹样中,纹饰上有关于八仙祝寿,麻姑献寿的人物题材,也有寿字装饰题材。北京奥运场馆出土文物中有很多清代金银首饰,应为民间妇女所佩戴。这些首饰最大的特点就是装饰有寿字。在家具中,寿字纹常以浅浮雕的形式出现在桌面、椅面、桌脚斜面等,如清代的黄花梨供桌挡板上(如图1)、紫檀大围屏裙板上都出现了团寿的纹样。在建筑中,寿字纹也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各个方面。山西乔家大院的百寿图,广东客家建筑中的寿字纹屏风木雕,台湾摘星山庄的“万寿喜”砖雕,北京四合院的寿字纹瓦当等都通过寿字纹表达了自己得美好期望。   而在现代的设计中,寿字纹多以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造型手法运用在环境装饰或是平面设计中。比如暨南大学的校徽设计(如图2)就以寿字纹作为主要元素。校徽中英文字母J构建成抽象的中国帆船。船一直是经济运输的工具,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载体。大写的J字母增加了体积感,象征着船上的风帆,字母NU象征船身,同时JNU是暨南大学的英文名称JINAN UNIVERSITY的缩写。寓意暨南大学扬起风帆,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理念。在字母J上有一个传统寿字纹样,寓意暨南大学的办学历史悠久。整体设计以英文字母和中文进行有机結合,通熟易懂,可读性强,造型简洁,寓意深刻。
  在环境设计中,将寿字纹元素使用的较为丰富的有南岳衡山的寿文化公园和天津黄崖关长城风景区。古话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个南山指的的就是南岳衡山,又被称为寿岳,寿山。寿文化主题公园由万寿广场、寿坛和福寿寺三部分构成。万寿广场是以寿字为主题的大型广场,建筑古朴典雅,气势恢宏。“中华寿坛”又称“祈寿坛”,与北京“天坛”、“地坛”遥相呼应。天坛为祭拜上天,祈求神恩惠赐之处;地坛为祭祀大地,祈求五谷丰登之地;而“寿坛”则为祈求健康长寿之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天、地、人”三者和谐统一。寿坛之后为福寿寺,依山梯级而建,规模宏大,金碧辉煌。整个设计运用了许多寿字纹的变化造型从而突出其寿文化的主题,同时又为中华传统寿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和时代韵律。[5]而在天津黄崖关长城风景区,打造的是一个弘扬长寿为主题的“长寿园”。他以一个寿字为内涵,融中国书法艺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为一体。园中的垂花门上的茅头、滴水、方椽、圆椽、门档、门墩上都是寿字,不同造型的寿字多达一万个以上。其中的寿字碑廊,由一万零三块不重样的寿字组成,将寿字纹与寿文化运用的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在现代设计中,寿字纹的元素以其优美的造型和吉祥的寓意被运用到方方面面中,或是直接使用,或是艺术化处理,与不同的元素搭配得到不同的效果,丰富环境内涵,给设计师留下了极大的发挥空间。
  5  结束语
  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发展的精华所在,它凝结了人们的智慧与情怀,为民族积淀的丰富的文化素材。这对现代的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寿字纹由古至今,不断地的发展演变,与时代相结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推动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发展。我们推崇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的融合,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与传统的精神文化理念相碰撞,才能使现代设计焕发出独特而强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庄子论寿—雪石斋主.
  [2] 周巍.中国寿文化的传统内涵与图形创新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4.
  [3] 李曙.明清织绣纹样中的“寿”字装饰造型探析[J].美与时代,2010(3).
  [4] 陈艳如,邬红芳.寿字纹图形化探析[D].安徽:黄山学院学报,2003.
  [5] 杨载田,彭惠军,曹帅强.南岳衡山寿文化显性景观分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62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