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智学校自闭症学生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前,培智学校就读的自闭症学生数量日益增加,程度越来越重,关于自闭症儿童教育模式的研究成为培智教育的重点之一。何种教育安置形式更适合自闭症儿童的发展?如何为自闭症儿童设置合适的课程以适应他们的特殊需要?在自闭症教育工作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教育模式逐渐成为关键的任务。本研究在自闭症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安置及课程组织形式,为自闭症学生发展适合的教育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 培智学校 自闭症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自闭症人群在世界范围内激增,呈显著上升的趋势。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4年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每59人中就有1人是自闭症①。这是一个庞大的人群,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自闭症学生有不同于智障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认知、信息加工等均与一般智障儿童存在较大差异,他们在社交沟通、兴趣、情绪行为等方面均有独特的特点。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应该为他们选择合适的安置形式并开发适合他们的课程。越来越多的案例显示,自闭症儿童经过适当的教育,其行为表现和认知水平均能有较大提高,甚至部分自闭症人士可在自己的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由于对其没有明确的病因诊断,为他们寻求合适的教育模式成为自闭症儿童唯一有效的干预手段。
  我国对自闭症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认识和教育方法的不足,使得自闭症儿童上学成为难题。近年来,国家政策对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视和倾斜,为特殊教育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有利的契机,同时也带来了对自闭症教育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何种教育安置形式更适合他们的发展,如何为他们设置合适的课程来满足他们特殊需求?在自闭症教育工作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逐渐成为培智学校的关键任务。
  笔者查阅了国内外自闭症儿童教育的相关研究发现,目前在融合教育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儿童走进了普通学校与普通学生一起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在这一点上已经达成了国际共识;对于中重度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安置及课程设置在国内仍存在很大的欠缺,甚至并没引起足够的重视。本研究立足于如何安置自闭症儿童、如何在不同的安置环境中为他们设置合适的课程这两大问题,努力探索自闭症儿童合适的教育模式,以期更好的让他们接受教育,并从教育中获益。
  2研究内容与过程
  2.1研究内容
  即围绕教育安置形式、课程实施以及支持体系来构建自闭症学生的教育模式。依据自闭症学生的评估结果(教育评估、家庭生态环境评估、家长需求调研)进行安置,一种安置形式为单独的自闭症班,一般是程度较重的自闭症学生;另一种是不同类型学生混合编班。探索不同安置形式下,自闭症儿童的课程如何开展。课程实施所包括的四个要素:学生、教师、教材、环境,本研究关注为自闭症儿童选择合适的课程要素,并为学生配备相应的教材,适时调整自闭症儿童所处的学校与家庭环境,对家长提供专业康复训练支持,以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
  2.2研究过程
  2.2.1查阅现有文献,梳理总结经验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进一步收集和整理,发现目前在国内,中重度及极重度自闭症儿童一般进入到培智学校就读,培智学校对自闭症儿童的安置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所采用的课程也与其他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类似,并没有专门针对自闭症儿童特点而研发的系统化课程。也有少部分自闭症儿童进入到隔离的自闭症学校就读,目前这一安置形式仍存在很多争议,尽管可以为他们设置合适的课程及教育康复训练模式,但与国际融合教育大趋势所背离。
  2.2.2选取研究对象,合理进行安置
  在自闭症儿童教育评估基础上,同时结合对家庭环境及需求的评估,尝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不同的安置,分别为自闭症班和混合编班。评估包括现有认知水平、语言能力、运动能力、情绪行为状态等。自闭症班均为自闭症学生,且多为重度到极重度,有较多情绪行为问题,运动能力、指令遵从、语言表达能力均较差,部分学生没有口语表达能力。混合编班中自闭症儿童和其他类别智力发育迟缓儿童同在一个班级中,程度相对较轻,且家长更希望他们与其他儿童融合编班。
  2.2.3依据评估结果,开发适宜课程
  在确定研究对象后,结合研究对象的评估结果,对于如何组织课程、如何选择教学内容以及如何实施、评价等进行了研究。自闭症班以动作康复训练为主,从改善其身体机能入手,设计感知运动课程促进自闭症儿童身心发展。混合编班以适应性课程为主,提高自闭症学生生活适应、社会交往能力。
  2.2.4开展课程实践,记录成长档案
  两个实验班依据课程设置开展教学实践。自闭症班在课程设置上逐步调整课程组织形式,随着课程的开展,学生基础运动能力、体能、机能技巧性以及核心稳定性逐步提升,从动作训练占大比重,到逐步增加适应性课程比重。混合编班在适应性课程基础上,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在班级设置个体工作区,按照班级每月单元主题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收集学生资料,包括训练记录、评估数据等。实施过程中对家长进行辅导,并结合在校教育目标,制定居家教育康复训练计划,教师指导、家长实施。
  2.2.5实施多元评价,评估教育效果
  研究结合自闭症学生长短期教育目标,每月对自闭症学生进行目标测试,根据目标完成情况评价教育效果,并及时调整教育目标及教学内容。
  3研究成果
  3.1自闭症儿童安置建议
  研究显示,自闭症儿童安置形式的选择来源于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自闭症儿童身心评估结果以及家长的需求。当自闭症儿童在基础运动能力、身体機能、核心稳定性等方面较弱,安坐、站立等均缺乏稳定性的时候,建议增加运动康复训练力度,帮助他们提高身体运动能力,改善机体指标,这种情况下单独的自闭症班则显示出它的优势,单独编班并不是代表一种隔离,而是便于在学校内更好的组织适合他们的课程,更有利于运动康复课程的开展。混合编班的自闭症儿童大多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身体运动障碍,他们在融合的班级中获得了更多沟通交往的机会。结果显示不管在自闭症班还是混合编班的自闭症学生,在每月、每学期的目标测试中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3.2自闭症儿童课程体系
  基于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点,我校形成了自闭症儿童的课程体系,课程立足于康复课程和生活适应两大领域,以自闭症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基于“尊重差异,发挥潜能,让每个自闭症儿童均享受优质教育”的理念构建了我校自闭症课程。
  生活适应课程和康复课程两大课程互为促进,生活适应课程注重自闭症儿童未来生活所需;而康复课程是针对自闭症儿童缺陷和优势并存的个体特点所采取的个性化课程。在课程实施中生活适应课程与康复课程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一位自闭症儿童都能享受到优质且适合的教育。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均遵循学生科学评估、综合分析、制定个体目标、统整目标、课程内容选择及实施、课程评价的过程,这一系列课程实施,都针对于自闭症儿童个体,让学生真正从课程中获益。
  3.3自闭症儿童家庭支持体系
  研究构建的自闭症儿童家庭支持体系包括家长培训与家长指导,家长培训基于家长急需的专业知识,让自闭症儿童家长能更好的了解孩子、更好的服务于孩子。家长指导主要是居家家庭训练的指导,通过家庭作业的方式,教给家长如何居家开展康复训练,以巩固学校康复训练效果,保持家校教育一致性。
  4研究总结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障碍程度的自闭症儿童进行合理安置,并在不同安置形式下实施适合自闭症儿童的课程,研究显示,基于身心发展特点和家庭需求开展的教育康复工作,为他们构建合适的课程体系,可以满足不同安置环境下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需求,提高自闭症儿童适应能力,让他们最大限度的在教育中获益。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2014年度立项一般课题“培智学校自闭症学生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批准号DBB14071。
  注释
  ① 数据来源:http://www.cdc.gov/,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参考文献
  [1] 田应启,陆艳.中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现状与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8(11):375-376.
  [2] 杨希洁.英国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挑战及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4(10):28-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68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