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李清照的才情、爱情与爱国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位横跨南北两宋的旷世奇女子,她气质高雅,思想深邃,胆识超群,文学造诣高深。其诗词无论是在当时、现在,抑或将来,都是世代读者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她的横空出世,给群星灿烂的宋代文坛留下了一道耀眼的光芒。她的名字叫李清照。
  关键词:李清照;才情;爱情;爱国情
  一、在才情方面,她是一位造诣高深的
  “词国皇后”
  从李清照一生的文学创作上说,无论是诗词创作、理论构建,还是散文骈赋,都具有卓越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词作方面。她提出“词别是一家”说,成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后人称其“词压江南,文盖塞北”,被誉为“词国皇后”。
  她被传诵的诗词虽然只有59首,但每一首都是经典。她的作品经后人反复咀嚼、品味,每一次品味都有不同的意蕴。明人陈宏绪在《寒夜录·卷下》中说:“李易安诗余,脍炙千秋……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
  (一)含蓄深沉,情藏言外
  含蓄是“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沈祥龙《论词随笔》)。李清照的诗词,用景和物来表情,没有苛求说尽诗词中想表达的意蕴,但表达了诗词不能说清楚的那种意境。她的诗词每字每句和情相联,却绝不提情字,让“短幅中藏无数曲折”,极具委婉、深沉的含蓄美。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起笔就把情感嫁接在物上——像雾的香烟。次句又写室内风景:炉中的烟慢慢飘散,时间在缓慢地流逝。从主人公频繁地看瑞脑燃烧情况的细节中,我们不难觉察到在她的眼里岁月难熬。“佳节又重阳”,“又”字透漏夫妻分开时间长,使人牵肠挂肚,每到节日,这种感情更加浓烈,充满时间飞逝的悲凉,极具韵味。但诗人没有直抒胸臆,她写自己的失眠——“半夜凉初透”,此时的“凉”,不只限于身凉,更突出心凉,表达得委婉,深情尽在不言中。古人认为含蓄的主要特征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诗品·含蓄》)。《醉花阴》表面上并无离别的苦闷及满肠情思,但细细品味,全诗饱含“苦”和“情”,是含蓄的极致表达。
  李清照这位艺术界的大师,她不仅能把情趣化为诗词,又能把诗化的情趣传达到具体的意象上去,托物达情,巧夺天工。
  (二)清新自然,简约淡雅
  在生活上,李清照喜“坦夷”“适意”,不耐繁文缛节与华丽词藻,“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翠羽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审美上,她崇尚内在气质高洁,注重“体性”清疏淡雅;词风上,探求真情与深沉、自然清新的表达风格,拒绝艳丽的语言,她“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怨王孙》)、“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这些通俗易懂的语句,使讀者在朴实的句子中感受到她厚重的感情。从她后期的作品不难看出,情越浓,言语便越淡,婉约深细,意境淡远。“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妙。赵眀诚评价其妻“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实为中肯。
  李清照填词,“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应情而发,能通于人”(《草堂诗余正集》)。她的词承传统,却不落窠白,在继承中创新。一样的愁,在她笔下,既能伤人,“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丑奴儿》);又能走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声声慢》更是表达凄清,不庸俗,令众多文人拜服。她在《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的序言中说:“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她勇于批评指正前人的作品,非常难得。
  (三)圆熟和谐,严守词律
  词有配乐,有词牌,每个词牌的平仄和押韵都有自己的格式和要求,形成固定的词谱,词人只能按照词谱写词,称为填词。每个词谱规定的用韵、字数、平仄句读等也有固定的格式,叫做词律。李清照被誉为婉约词一代宗师,这和她在语言脱俗之余,严格遵守词律的“游戏规则”密切相关。
  李清照词中用的语言,表面上大都是通俗的语言,但其实是经过仔细推敲、用心设置的。比如《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两句,前四字与后三字都是并列的主谓结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都是对偶句。这些句子既明白如话,又句句入律,这正是她设置巧妙的地方。
  总之,李清照填词,她驾驭语言,如鱼得水,设置巧妙;她刻画女性情感,轻下笔,浓蘸墨,语言柔润,意境凄美。她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词国皇后”实至名归。
  二、在爱情方面,她是一位敢爱敢恨的惊世女子
  在外在形象上,李清照是一位高颜值、高品味的素雅女子。她唯一留存下来的样貌图,来自于李清照词集里的一张画像。画像上有她丈夫赵明诚为她题的词:“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
  (一)她是一枝“瘦红”
  “李三瘦”是李清照的雅称。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二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一个充新意的“瘦”字,自然而然地刻画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李清照的形象,甚至有人就将李清照比喻为一枝“瘦红”。
  (二)她爱得销魂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宋代著名学者,母亲是歧国公王珪的女儿,大家闺秀,美丽贤淑,知书达理。李清照秉承了父母两系的遗传与教养,从小在开明、宽松的环境中长大,可以说她美丽、知性、高雅的气质与生俱来。
  正是因为她与生俱来的高颜值、高品味、高素质,决定了她对爱情和婚姻的高标准追求。当然,从小蜚声文坛的美丽女子李清照在上流社会的年轻才俊中早就圈粉无数,爱慕者众,太学生赵明诚就是其中之一。
  太学生赵明诚早闻李清照大名,仰慕已久,最终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婚后,夫妻恩爱,琴瑟和鸣,志同道合。李清照深厚的文学素养令赵明诚倾慕不已,赵明诚丰富的学识和对金石刻录的专心钻研令李清照欣喜若狂。他们既是柴米夫妻,更是精神伴侣。日常生活里,赵明诚陪妻吟诗作画,李清照助夫收集、整理、研究金石刻录。两人在家建造了一个藏书室,名为“归来堂”,藏书数量达上万册。夫妇“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则举杯大笑或至茶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后来,赵明诚因公在外任职,夫妻经常分居两地。赵明诚离开期间,李清照思夫情切,创作了大量的相思词,如著名的《一剪梅》《醉花阴》,那种“离愁”之苦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熔铸在词中的是刻骨的相思,流淌在相思中的是深深的爱的激情。
  (三)她恨得决绝
  赵明诚因病英年早逝,后来,新科状元张汝州因久闻李清照大名,更仰慕她家丰厚的金石刻录收藏,于是主动追求李清照。在寂寞、病痛、情无所依中,李清照接受了他的求婚,开启了她短暂的第二段婚姻。
  婚后,李清照很快发现,张汝州跟赵明诚相比,无论学识、道德、生活情趣,都有天壤之别。她与张汝州没有共同语言、共同爱好,而缺乏精神交流的婚姻是她所不能接受的。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张汝州表面上对她关心体贴,实际上却是想拥有她的金石文物、字画。就张汝州来说,李清照家中的文物,远不如江湖传说中那样丰富,而且李清照特立独行的性格使得他根本无法靠近那些文物,恼羞成怒的张汝洲,渐渐对李清照失去兴趣,逐渐发展成对李清照拳脚相加,甚至想杀人夺宝。
  宋朝理学特别强调女子“三从四德”,崇尚“好女不嫁二夫”,女子一旦嫁人,必须从一而终,即便丈夫死了,也不能改嫁。在士大夫们看来,离婚是有悖伦理纲常的。宋朝法律规定,妻子不能主动提出离婚,即使想离,也应由丈夫写出休书,离婚才能生效。而把面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新科状元张汝州是不愿意家丑外扬的,即便死磕到底,他也不愿离婚。于是,李清照只有拿出“杀手锏”,实名举报张汝州,让其坐牢,来达到离婚的目的。张汝州最终获罪,离婚的愿望终于实现。然而,根据宋代的刑法规定,妻子举报丈夫,属于以下犯上,即便证据确凿,也要坐牢两年,况且女人主动提出离婚,属于离经叛道,更不能被世俗所容。因此,李清照虽然自由了,但也走进了牢房。
  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她夫死改嫁,再嫁又离婚,她的行为,在崇尚伦理纲常的宋代社会简直是惊世骇俗!在爱情和婚姻上,她敢爱敢恨,爱得销魂,恨得决绝,她是一个超脱于世俗之上的纯粹的女子。
  三、在爱国情方面,她是一位胆识过人的爱国者
  (一)洞悉社会,借古讽今
  在湖南省祁阳县境内,有一座浯溪公园,公园内有一处著名的摩崖石刻,叫《大唐中兴颂》,该石刻共263字,内容主要是歌颂唐肃宗平息安史之乱、中兴唐室的“盛德大业”。文章由唐代著名的古文运动先驱元结撰写、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写,于唐代宗大历六年(771年)刻于浯溪石崖上。由于它的文章、书法都出自于当时泰斗级人物之手,加上祁阳当地清绝的山光水色,即文、字、景三者均堪称一绝,因此,浯溪摩崖石刻《大唐中兴颂》又被后人称之为“三绝碑”。
  宋代,女性不能接受系统的教育,也没有社会地位,更不被允许议论国事,大多数女子恪守的人生信条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当时的李清照只是一位闺阁中的少女,她不仅爱看各种书籍,还留意政治动向,观察社会,并且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指责当时社会的不良风气,这些事情都显露了李清照深厚的文化功底、过人的才智和超群的胆识,震惊文坛,后人评价她“倜傥有丈夫氣”。
  (二)壮志凌云,讴歌豪杰
  1127年,“靖康之难”后,金兵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官员们纷纷献城纳降,北宋王朝灭亡,山河破碎、江山易帜。1129年,李清照路经和县乌江(项羽兵败自刎处),抚今思昔,悲愤之情涌上心头,她目睹金人铁蹄横扫中原而宋王朝不思抵抗的现状,用真情呐喊民族觉醒,用热血呼唤项羽一样的英雄再现。于是便写下了体现其爱国豪情的代表作《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将李清照积压在心中类似于当年西楚霸王项羽一样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借当年项羽慷慨赴义和决不投降的豪情壮志来讽刺当时动乱之下选择苟活偷生的宋王朝。这首诗慷慨激昂,正气凛然。李清照虽然是一介女子,不能出将入相,但在国难当头,她却吹响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时代绝唱。
  (三)借物言志,抒发长情
  李清照的《打马赋》,作于绍兴四年(1134年),当时金兵渡淮南犯,李清照从临安(今浙江杭州)避乱金华(今属浙江)。这首赋是她爱国主义思想最充分、最集中的展现。打马——古代的一种棋艺游戏,因棋子称为马而得名。李清照借打马游戏,寄托自己的爱国情。当时,由于宋高宗赵构的卖国投降路线,恢复中原无望,李清照便将对收复国土的热切期盼一心倾注在日常的打马游戏中,以便于宣泄某种情绪,因此她说:“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她在赋中谈博说奕,巧妙地引用了大量有关战马和战争的典故,中间饱含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她期盼当时朝中能出现像历史上桓温、谢安一样的贤臣良将,以图宋室中兴大计:“平生不负,遂成剑阁之师;别墅未输,已破淮淝之贼。今日岂无元子,明时不乏安石。”“剑阁之师”指东晋桓温伐蜀得胜的事。“别墅未输”指东晋谢安凭借处于劣势的兵马,却大破苻坚百万雄师,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她赞扬了桓温、谢安运筹帷幄的谋略,借指朝中并不缺乏这样的贤才,暗含对当时统治者不识良才、不思抗敌、庸碌无能的谴责与愤慨。她在最后则更加充分地表达了自己期待恢复中原失地的热切愿望:“佛狸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骅骝杂騄駬,时危安得真致此?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佛狸,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这里借南朝童谣诅咒佛狸一定死在卯年,抒发了对金人的痛恨之情,诅咒他们在明年将迎来灭亡。“贵贱”一句,又对流亡的人民表达出同情。“满眼”以下两句,则是借打马游戏中的良马,盼望朝廷能真正重视人才,挽救国家,收复疆土。最后三句赞颂花木兰横戈铁马、替父从军的英雄气概,慨叹自己青春不再,壮志未酬,但是仍期待抗金战士一举击退外敌,渡过淮水收复失地。
  在封建年代,李清照虽然被排斥在男权社会之外,但作为知识分子,却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以笔代剑,鞭笞腐朽,讴歌豪杰,抒凌云之志,发爱国之情。她“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她的爱国豪情在男性主导的封建社会卓然而立。
  四、结语
  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传奇,她集美丽、聪明、智慧、柔情、勇敢于一身,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她高深的才情、非凡的爱情、浓厚的爱国情共同铸造了她不朽的形象。
  参考文献:
  [1]聂石樵,李炳海.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3]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平慧善.李清照及其作品[M].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
   李岚,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94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