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规模在线视频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谭清立 关颖妍 李煜

  摘 要:因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学校延迟开学,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多地大中小学采用线上视频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形成全国大规模视频教学的现象。本文探讨了在此次疫情下开展的大规模视频教学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线上教学;5G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下,各行各业都受到影响,其中就包括大中小学的教学活动。面临开学季,如果学校如期开学,如此大规模师生的聚集必然会给疫情防控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各地教育部门发布了一系列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建议整合相关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线上视频教学,从而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这次疫情对互联网在线教育的发展也是一次重大考验,是一次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互转换补充的转折点。同一时间内如此大规模的在线视频教学,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未有过。突如其来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必然会产生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现实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
   一、新型冠状病毒下大规模线上视频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在校大中小学生近2.8亿人(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数据)。目前各地中小学已在开展网络教学。随着大学院校的开学,越来越多的师生都涌入了网络教学和学习。如此大规模的在线学习,必然会有一系列问题亟须解决。
   (一)在线教育平台多样,标准不一、水平参差不齐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兴起和各类资本的涌入,许多网络在线教育机构顺应潮流蓬勃发展[1]。据统计,目前可供使用的在线教育平台有近百个,主流的平台包括钉钉、超星、爱课程、智慧树、学而思、学习通和哔哩哔哩等。在资本的角逐驱动下,许多各方面还未完善的在线教学平台便急于进入市场。但是部分平台并没有足够强大的后台终端服务器和技术去支持和维护如此大规模视频连接的运行,导致系统不能承受大批消费者的网络流量而造成大规模网络瘫痪、直播的课堂无法进入等现象。
   (二)当前防控背景下,教学场地问题难以协调
   网络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为了准确、高效地传递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在安静、隔音良好的环境进行教学。教师的场地无外乎两种,一是由教师自行选择场地,如家里、室外或其他公共场所;二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学校的场地。如果在教师家里进行教学,并不是每个教师的家庭环境都能满足安静、隔音的要求。而疫情当下,室外和公共场所教学会增加感染风险,也与现在社会的提倡相悖。如果由学校统一安排,也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每所学校少则几十,多则数千位教师,这么多人同时聚集在学校无疑会增加传染的风险;二是如此多教师同时教学,学校的网络教学设施在质和量上很难满足要求。学生也需要安静、稳定的空间场地认真听课,但是在家学习需要考虑很多不可控因素,如家庭其他成员对话的影响、楼上楼下邻居的影响等。
  (三)短时间内线上视频教学和学习的网络设备难以完善
   进行线上视频教学和学习需要有可连接互联网的一套设备,例如,手机、电脑、电视、宽带网络等。然而,并不是每位教师、学生都有满足视频教学和学习的设备条件,同时部分视频教学平台的服务器难以承受多人同时访问。自从部分学校实行在线网课直播教学后,多个平台出现了视频无法显示、网络卡顿、延迟、教师学生无法进入直播平台等问题,导致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无法正常参与网络课堂教学之中。
   另外,由于部分农村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网络建设不完善、网络信号差,线上视频无法在农村地区及时普及,从而使这些学生在学习条件上处于劣势。如有报道称生活在某农村地区的一位高三学生,因家里网络信号太差不能正常收看网课,需要在家附近的山顶上盖一个简易的帐篷小房子,要忍受寒冷观看学习。
   除此之外,并不是每位教师、每所学校都有满足视频教学的设备条件。在校大中小学教师如果要备齐这些直播设备,必然需要进行大量采购。有报道显示,为应对疫情期间延迟开学,不影响高三学生的复习进度,许多教师在家直播,变成“主播”,在线教学时用衣架、自拍杆、电风扇、塑料椅等花式自制简陋的直播设备。
   (四)学生上课情况难以监督、上课状态难以保持[2]
   中小学课程,每个班级40-70人,大学课程每次上课的人数从数十人到数百人不等。在面对面的教学中,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可直接观察到学生上课情况,教学课堂的进度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时反馈做出一定的调整和现场解惑。对于学生的出勤情况也可直接清点,然而网络教学对学生家中的网络设备和学生个人的自制力、自学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大部分在线视频课堂是通过手机或电脑的观看实现的,而对于中小学生,其通常没有自己个人的电子产品。随着部分行业企业的复工潮,学生仍未开学,双职工家庭要如何给孩子提供电子产品以及如何指导监督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也成了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其次,学生进行视频学习时,长时间面对着电子产品容易造成视觉和听觉的疲劳,将难以集中注意力,难以保证听课效率和质量。
   最后,课堂最重要的是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可根据线下课堂实时观察到的学生的状态来控制教学节奏和把握教学内容,但是在线直播视频教学却难以做到。教师面对的是电子屏幕,与学生不易互动,且互动的时间成本高[3]。从学生的角度看,没有教师在课堂上面对面教学授课的约束,缺乏了线下课堂的班级学习氛围,部分自制力不足的学生容易分散精神,注意力难以无法集中,一些学生反而把精力放在了给教师的课堂直播发评论、点赞甚至刷礼物上,导致教学质量严重受影响。
   (五)一些课程不宜进行网络教学
   首先,需要学生进行实操的课程不适宜进行网络教学,例如,需要户外进行的体育课,需要动手操作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课,需要与他人互动配合的表演艺术课及需要实地写生的美术课等。这些课程注重的是实际的体验操作性與配合感,如若在线上教学难以达到课程的操作要求。    其次,一些课程需要学生参与深度观察,对视频清晰度有较高要求,网络教学难以满足。例如,需要学生观察细微变化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课和素描课等。这些需要学生仔细观察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的课程,极难通过线上直播教学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容易适得其反,影响学科的学习效果。
   (六)不同年龄教师对网络教学的适应能力和接受度不一样
   学生都是青少年,多已接触网络,能很快熟悉网络教学的操作和学习,而教师需要对网络教学有一定的适应时间与适应能力[4]。同时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经验能沉着应对从线下教学转变到线上教学。年龄较大的教师需要去接受和适应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可能他们对于线上教学软件的界面操作不够熟练、调整设备耗时过长,或者操作失误导致麦克风静音、无法看到学生的发言互动等情况,从而使课堂时间被迫延长。这将导致难以借助网络平台构建和完善以科技智慧生成为核心的高效课堂,也影响了知识教学品质,无法达到高质的教学效果。
   二、对策建议
   (一)多网络教学平台有机整合使用
   教育部和各地方教育部门及各级学校应多方协调,对多种网络教学平台有机协调使用,避免出现一些平台同时涌入太多访问,另一些平台服务器闲置的情况。在疫情防控期间,各级教育部门应整合、统筹和优化配置相关社会教学资源,将学科特色与网络教学平台自身特点相结合,达到物尽其用。
   (二)多方协调教学时间段
   可根据各地的学生人口密度、网络服务器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目标有秩序地引导教师与学生错峰上网课,减少同一时间段过多网络访问导致的拥堵现象。此外,需要补充的知识点可用录播的方式把视频共享到网络平台,既避免了网络拥堵的现象,也节约了教学资源。
   (三)灵活选用教学场地
   对于具备居家教学的教师应提倡居家教学。不具备条件的,政府和学校应协调提供公共场所作为教学场地及提供线上教学设备,并做好教师的防护工作。
   (四)相关部门和学校多方行动,调拨资金购买线上教学设备
   相关部门和学校应迅速响应,及时调拨资金,并与采购方联系,及时采购满足网络教学的电子设备。由于疫情影响及事件突然,采购平台现有设备可能无法及时满足采购量。因此政府应鼓励设备供应商及时复工复产。对及时复工复产的供应商应给予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
   (五)不适宜进行网络教学的课程应推迟开课,待疫情结束后再进行面对面教学
   如前所述,一些需要面对面进行教学的课程可推迟到疫情结束后再开课。疫情耽误的课程可通过利用周末、缩短寒假的方式补回。
   (六)及时开展网络教学培训
   网络教学平台应联合教育部门和教学单位及时制订培训手册,对全体参与网络教学和学习的师生进行培训。此外,对年龄较大、较难适应的教师还可采用视频引导、远程电脑控制等方式进行相关操作培训。
   (七)利用现有优秀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目前,网易课堂、哔哩哔哩、中国大学MOOC、学程在线和超星尔雅网络通识平台等线上教学平台提供了数十至数千门优秀课程。这些课程通常是国内相关学科教学经验和成果丰富的教师进行教学,更有世界知名高校教授开设的课程。這些丰富而优秀的现有教学资源可在疫情结束前为学生提供学习教育。
  参考文献:
  [1]蔡智超,曹天虹,曾建军,等.网络直播教学模式的研究及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14):135.
  [2]杨水燕,丰壮丽.网络直播课堂在基层开放大学的应用实践[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9(3).
  [3]范玉红.信息化条件下计算机网络教学问题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4):241.
  [4]刘翔,朱翠娥.网络直播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基于交互式教学视角[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50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