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面向应用型人才的“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孙会楠 禹永植 李闻

  摘    要:移动通信技术、产业和市场的快速发展,对移动通信领域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移动通信技术”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存在一些的问题。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平台、双师型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使“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能真正地满足通信类企业对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移动通信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1-0031-03
   哈尔滨华德学院“移动通信技术”课程在通信工程专业建立伊始就已经开设,2016年该课被评为校级重点课程。“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主干课,具有知识点要求多、原理复杂、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等突出特点。尤其是当今4G网络的快速建设及2020年5G将全面商用[1],通信市场对移动通信技术人才需求量很大,迫切需要“移动通信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平台、“双师型”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技术技能型移动通信技术人才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2]。
   一、“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理论性深,综合性强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理论性深,有些章节含有大量的数学公式推导,课程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前導课程有通信电子线路、信息论与编码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路、通信原理等,这些前导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对于深刻理解移动通信系统原理以及后续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若这些前导课程学不好,就直接影响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课堂上会出现学生听不懂的现象,时间一长就会有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出现厌学现象,个别学生还会出现逃课行为。
   (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需要讲解移动通信基本技术及工作原理,无线移动信道特征、噪声与干扰、无线电波传播环境与机制,移动通信系统组网,GSM移动通信系统、WCDMA移动通信系统、LTE移动通信系统等;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目前,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仍然采用课堂讲授为主,注重原理的数学公式推导过程,而轻实践;课堂上教师仍是主体地位,学生还是被动地听课。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通信行业的需求。
   (三)实验项目简单,设备陈旧,与工程实践脱节
   哈尔滨华德学院“移动通信技术”实验课程总学时为16学时,实验内容为: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无线数字信令、多信道共用和空闲信道选取方式、TDMA移动通信、DS-CDMA移动通信、DS/FH混合多址移动通信等,实验项目简单,实验深度不够,并都为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体现不出所学知识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操作过程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操作步骤在实验箱上实现,此实验箱为2003年购买,部分实验箱已经出现故障,导致有些实验已经无法完成。此外,实验内容都遵照理论课的章节开展,每项实验内容较独立,缺少知识间的连贯性,更与工程实际应用相脱节。
   (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弱,缺乏工程实践经验
   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实施的前提和保证,哈尔滨华德学院“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组共有教师6名,其中2名副教授,3名讲师,1名助教,全都是硕士以上学历,教师结构较合理,但这些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到学校工作,没有在企业工作经验,师资队伍实践水平薄弱。虽然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参加过企业的培训,学到了一些前沿的通信技术,但培训时间都很短,培训的深度不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由于教师严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敢多讲工程应用实例,不能完成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无法实现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
   二、“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
   1.合理设置课程主线,明晰授课内容。“移动通信技术”课程围绕三个方面的知识点开展:一是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包括无线移动信道、调制解调技术、扩频通信技术、组网技术、抗信道衰落技术;二是典型移动通信系统讲解,包括GSM移动通信系统、WCDMA移动通信系统、LTE移动通信系统,重点介绍这些系统的网络结构、网络接口与协议和各个系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三是无线通信发展展望,主要介绍5G通信系统的无线传输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通过这条知识主线,使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为应对未来技术的发展打好基础。
   2.弱化理论推导,注重工程应用。“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有些章节会有大量的数学公式推导,课程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考虑到三本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介绍移动通信相关理论基础知识时,去掉烦琐的公式推导,浅显易懂地阐明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同时引用工程实例来解释相关原理和结论的实际应用,做到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精选授课内容,引导学生自学。由于“移动通信技术”课程含有的知识点多,而学时又少,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将教学大纲上的全部知识点讲完,课程组教师结合实际多次邀请校内外行业专家召开课程研讨会,精选课堂讲授内容,部分内容设定为课外自学部分,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如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里的TD-SCDMA通信系统,教材中只是简单地介绍了TD-SCDMA的基本原理和网络结构,为了使学生对我国自主研发的3G技术有全面的了解,部分内容设定为自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提前布置内容。    (二)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1.板书与多媒体相互结合,提高课堂效率。“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有些章节的内容涉及一些公式推导计算,所以依然要采用板书的形式进行讲解,如移动信道传播损耗预测模型计算等,教师需要在黑板上一步步仔细推导和耐心计算,学生才能接受,而单纯地采用PPT教学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中还有许多原理方框图、各种调制波形图、网络结构图等,若采用板书教学将图画在黑板上就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提前将各种图表做到PPT课件上,在课堂上逐一向学生演示讲解,可节约大量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移动通信技术”这门课中的一些技术特征都能够较好地反映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知识点引入案例教学,案例要典型、新穎[3],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实践性。教师要针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讲解,以激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并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及思考能力。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由原来的课堂教学教师主体地位[4],学生被动的听课,转换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3.组织专题讲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移动通信技术”课程在授课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会组织召开三次座谈会。第一次座谈会是在开课前一个学期末,会上课题组教师会详细介绍本课程教学基本情况、课程对应就业岗位、通信市场对移动通信技术人才需求情况等,使学生了解到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性。第二次座谈会是在授课中期,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对当前比较前沿的通信技术做专题报告,如2017年邀请黑龙江联通公司技术员到哈尔滨华德学院开展主题为移动通信新技术的讲座。第三次是在授课的学期末,邀请研究所的专家就某一项目中应用到的通信技术做专题讲座,如2017年邀请了第四十九所工程师介绍了智能天线技术在实际产品中的应用。通过多次召开座谈会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了更多的前沿通信技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明确了学习目标,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三)校企合作共建实验教学平台,侧重工程应用
   1.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平台,实训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2009年是我国3G技术迅速发展的一年,哈尔滨华德学院与深圳中兴通讯NC教育管理中心进行校企合作,校企双方投资共建了校内“通信网络综合实训室”,共同引进了3G全网络设备,包括TD-SCDMA实训平台、程控交换实训平台、SDH光传输实训平台、数据通信实训平台等;实验设备均采用企业现行装备,设备布置场景与实用现场一致,实现教学与就业的零对接。依据此实训室设备,课题组教师开设了移动通信网络综合实训课程,实训学时为2周,实训内容与实际设备相对应;实训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实训课程中的每一个项目的设计、分析、讨论等环节,逐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引导和培养学生分析工程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5]。让“移动通信技术”实验课程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程应用的衔接。
   2.更新教学软件,开展“教赛”结合。为了紧跟通信行业发展的步伐,2016年9月通信工程专业建立了4G移动通信仿真实验室,引入了4G全网络仿真教学软件。依据此教学软件,2017年移动通信课程组教师又开设出一系列移动通信新技术方面理论、实验和实训课程,使得哈尔滨华德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系学生能够了解最为前沿的移动通信技术,并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课程组教师积极组织本系学生参加全国各类通信大赛,如“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技术大赛,经世“IUV杯”全国大学生通信网络部署与优化设计大赛等。通过这些比赛,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信心,同时结合比赛内容也为教师的课程改革提供了素材,符合哈尔滨华德学院开展“教赛”结合的育人战略。
   3.协同育人,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移动通信技术应用性很强,各大通信类公司设备更新换代很快,真实设备价格又昂贵,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经费有限,不可能提供各种设备为学生实践,协同企业及研究所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到目前为止,哈尔滨华德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系共建立包括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邮电规划设计院在内的10余处校外实习基地,每年保证学生从大一到大四都能参与企业的实习。这些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更实际的实践平台,另一方面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将来的就业岗位、就业环境。此外,课程组教师参与到学生校外实习的各个阶段,使得实验教学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以外的另一种重要环节。
   (四)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建立“双师型”教学队伍
   学校鼓励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参与生产研发,这几年课程组利用寒暑假期间多次安排教师到国内知名的企业和研究所进行为期半个月或1个月的通信新技术的学习或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并获得专业资格证书。安排6名教师到深圳中兴通讯NC教育管理学院培训,分别获得了ZXMP光传输技术NC讲师资格证书、TD-SCDMA移动通信技术NC讲师资格证书、程控交换技术NC讲师资格证书、LTE 4G 移动通信技术讲师资格证书、ZXR10数据通信网络技术NC讲师资格证书、LTE网络优化讲师资格证书等;安排2名青年教师到邮电规划设计院参与移动网络规划设计项目,实现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的融会贯通,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哈尔滨华德学院积极聘请知名院校中的已退休教授为学校特聘专家,为专业建设起到引领的作用。此外,学校还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工程技术经验的专家到学校开展专业技术讲座、兼职授课、指导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三、结语
   针对当前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现状,本文详细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改革思路,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校企合作共建实验教学平台,侧重工程应用;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实践。通过此改革,一方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通信行业需求;另一方面提高了哈尔滨华德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为其他同类院校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孙会楠,禹永植,郭宏.应用型本科院校通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6).
  [2]余晓玫,喻婷.面向应用型人才的移动通信教学改革研究[J].民营科技,2017,(2).
  [3]徐会彬,周丽婕.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移动通信》课程建设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9).
  [4]黄清.案例教学在移动通信课程中的应用与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S1).
  [5]秦慧平,邓洪波,吕念玲,等.“移动通信实验”课程的项目式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02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