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应用型人才视角下的《创新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现实需要,也是当今地方本科院校的首要任务。开设《创新教育》课程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手段之一。本文对目前我国普通本科院校开设创新教育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创新教育;应用型人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1-00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1.005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倾向于大众化。但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不够准确,在办学模式以及办学思路上一味模仿研究型大学,造成学生毕业后既没有研究型大学学生的理论功底,又没有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处于就业难的状态。因此对普通本科院校来说,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找准办学定位,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规格,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强烈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那么怎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呢?在普通本科院校开设《创新教育》课程无疑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创新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在目前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式不科学等,因此,对《创新教育》课程进行改革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充实创新教育内容
   创新教育内容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就是通过语言沟通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创新意识。第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是训练学生学会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组合思维、联想思维等思维方式。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创新技能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是实践能力的体现,主要包括奥斯本检核表法、头脑风暴法、移植法、科学归纳法、主体附加法等方法及技能技巧。第四,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新伦理。创新过程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创新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也应当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另外为了适应社会道德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创新伦理的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目前有的高校课程多,没有挑战性,课堂规划不合理,尤其是公共课班容量较大,人数甚至达到几百人,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和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只能用填鸭式或者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针对这种现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因此,创新教育作为公共课,确实存在着班级容量大、互动讨论难度大、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创新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导致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针对这种现状,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创新最关键的一步是课堂上的自由民主,民主、和谐以及宽松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个没有约束的思维空间,学生自由想象,积极发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试,从而大胆创新。反之,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会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并且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挑战性的以及创新性的问题,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观点,树立学生大胆创新的信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不同的视角解答问题,打破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才会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激发和鼓励。
   2.丰富教育教学方式与手段。按照课程内容分类和学生专业特点,教研室要定期举行教学方法的研讨,尽量避免填鸭式或者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应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比如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等,讲练结合的方式,体现以学生学为中心,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尽量做到因材施教,避免用一本教案给不同的专业学生进行授课。
   三、完善创新教育考核方式
   教學评价具有导向、反馈、激励功能,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创新教育课程考核应注重创新能力的考核,但是现在大多数院校还是侧重创新知识的测试,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创新教育的考核方式需要大力革新。
   1.实行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创新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既要侧重学生创新知识和创新方法的考核,还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测试。因此,需要改变过去单一的和封闭的传统考核方式,采用平时形成性评价(50%)和期末终结性评价(50%)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内容主要是创新基础知识和创新方法的应用,项目主要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以及平时作业。终结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主要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一个有创意的作品,或者解决一个社会难题,写一篇有创意的文章等。
   2.把创新教育考核和学生科技竞赛结合起来,激励学生创新。2012年《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十二五”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专门提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继续支持开展各类大学生创新竞赛和学科竞赛活动,不断扩大项目范围与资助强度,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创业就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鼓励学生尽早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可以说。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各种竞赛,为学生尽早、尽快地将创新教育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为发现问题并提出新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对培养学生探索社会和自然奥秘的兴趣起着项目引领的显著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把开展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作为激励和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渠道,把创新教育考核与每年开展的挑战杯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智能机器人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科技竞赛结合起来,以此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也可举办各种形式的创新竞赛创新展览会、科技制作,成立相关团队。同时向学校申请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3.组建学生创新团队。组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创新团队,通过科研立项或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开展科学研究,进行自选课题的创新性实验。可以把科研成果作为考试成绩,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教育》作为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课程,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信通过不断的课程改革并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我们一定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
  [2]陈付龙,罗永龙,郭良敏,孙丽萍.创新应用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7(3).
  [3]刘秋媛.地方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4).
  [4]潘常虹,孙冬石,刘猛.创新应用“双能”型物流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7(15).
  [5]姜宁,刘晓鹏,张驰,丁莉,向极纤.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2).
  [6]郝庆威,李杰凯,郭亦农,马艳红,刘建.试论“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体育院校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定位与调整策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5).
  [7]蔡忠兵.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策略[J].现代企業教育,2010(4).
  [8]肖忠跃,郑大腾,刘朝晖,周太平.基于工程型人才培养的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8).
      [责任编辑 李 媛]
  作者简介: 王章峰(1979.6— ),男,汉族,河北魏县人,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柳晓娜(1985.8— ),女,汉族,河北邢台人,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史和教师教育。
  课题项目: 本文系衡水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翻转”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14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