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中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始于1997年,当时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国内MBA培训项目中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战略,努力使大学生培养成为大众创业创新的生力军。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创新创业教育涵义
  创新创业教育,包涵“创新”和“创业”这两个意思。“创新”这个概念,是 1912 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提出来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始在西方国家兴起是在 20 世纪的中后期。1970年,美国的普渡大学召开了美国第一次创业学术会议。在会议当中,第一次在国家级会议上探讨了高校教育在创业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与传统教育不同,创新创业教育不局限于培养学生当前的就业能力,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从教育的角度看,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其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科技精英,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以问题为基础,以项目为导向,并具有分享意识、工程思维等素质。高职院校培养的创新人才是指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各专业领域的人才。创业人才是指具有更全面的社会能力,能够更敏感地识别各种社会机会,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捕捉潜在机会,能够承担责任的能力,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开展创业活动的人才。
  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学生意识淡薄、教师责任感不强
  学生创新意识淡薄、教育者缺乏使命感等问题依然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它不仅抑制了学生对新出现的外部问题研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而且最终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此外,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的教育重点始终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了固化的思维模式。同时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对其创新精神的有效培养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虽然一些教育工作者加大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但普遍不了解课程开发的教学意义,未能认识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其教学质量与预期的教学目标始终存在一定差距,严重阻碍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太过片面化,停留于务实层面。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度不够,学生参加度不够高,只注重极少部分“入门”学生的实践成果,大多数学生仍是“看客”。对广东省58所高职院校的调查结果,反映出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和理解的偏差,将创新创业教育狭隘地定位于创业教育,进而追求所谓的创业成果,如孵化了多少企业等,背离了创新。
  2.2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欠缺
  第一,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不足,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在创新创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虽然我国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存在专业教师数量少、教育水平不高、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也极大地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除了效率之外,随着新课程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基层教育部门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由于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办学规模和数量的不断扩大,以及教学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无法满足不同专业学科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缺乏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也严重阻碍了创新创业各项教学任务的落实,对创新创业的整体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第二,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
  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推动创业项目从建设走向现实、顺利落地,在市场竞争中接受真正的考验。因此,一个创新项目需要经历一系列从概念到现实的考验。学校学生现在只有相应的知识储备,但缺乏各种资源。目前,虽然政府、社会、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也在努力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保障体系,但在一些具体的相关政策、制度、激励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制约了优质创业项目的成功落地和生产,挫伤了部分高职学生的创业热情。
  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3.1全面覆盖与定点突破相结合,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挑战性和特殊性,此外,不同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兴趣也不同。因此,高职院校应在产教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遵循“全面覆盖、定点突破”的原则,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分层、分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3.2加大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
  教育工作者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其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创新创业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了达到教育教学目标,一方面,教育机构需要完善教师的选拔标准,以保证聘用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素养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同时为以后有效开展各种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选人工作完成后,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教育发展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培养也是当前高职院校的核心发展方向,即教育机构不仅要定期聘请专业教授讲授最新知识和重点,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同时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除了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还保证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使教师在这一领域的基础、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提高。
  3.3“普惠+定制”相融合,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
  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和重要力量,课程体系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并考虑不同行业的前沿发展。 根据“校本自给为主,多元化引进为补充”的基本原则,构建多类别、多层次、多渠道的三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高校结合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自身的专业设置,建立与专业课程相匹配的创新创业课程。高职院校不仅仅为创业提供创新和创业课程,而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因此,创新和创业教育可以通过密切关注专业和产业发展来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高校应首先根据该地区的产业水平和经济结构进行专业课程的动态管理,即建立完善的增删程序,以确保创新和创新。创业课程可以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并提高创新和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充分利用和整合企业和行业资源,增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实用性。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从创业理念到项目的顺利实施,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多方资源。高校要充分利用企业和行业的工作环境,将就业后和工作组合模式与现有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实现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感受和提升,积极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业能力,进而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3.4打造“双创”服务平台,加大力度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基地
  依托政府,充分利用学校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经济管理等专业资源,各专业领域相互融合、真诚团结、互助互利,并将专业教学与创业实践合理结合,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服务。在实践平台的各项活动中,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以用户需求为思维方向,注重产品和服务的新颖性和实用性,遵循市场规律,不断提高服务的附加值产品,提高创业素质。同时,我们可以寻求合作发展的机会,与各行业、企业的个人共同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参加各级竞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专业能力,加强创新创业。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从根本上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核心发展方向,为此各高职院校除了要创新教育机构的教育体制,加大对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外,还应该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开设创新相關课程以及提高对“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的重视,加强与行业、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合作也是促使创新创业教学更好推行和实施的重要举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61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