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许丽艳

  摘 要:科学活动的本质就是要探究,探究既是学习科学的目标,也是学习科学的途径和方法。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一起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开展实验、探究策略等各方面精心设计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探究习惯。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有效开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4-012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4.06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已深入到了每位教师的内心,并贯穿到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改变着教师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应该按照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开展多种多样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学习和进步。那怎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更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呢?
   一、要能引导学生提出有效的科学问题
   是否能提出有效的科学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提出一个问题或一系列值得研究的问题,而学生能够这样做,那么这样的科学探究将是有效的。
   怎样才能提出有效的科学问题,需要师生共同思考。有效的科学问题可以来自课堂教学中,也可以来自日常生活中,甚至可以来自学生们的自由猜想。无论哪种方式,教师都要做好引导,让学生从探究活动中提出问题。探究活动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的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太简单和太难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探究兴趣的培养。提出的问题应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并能向學生未知的领域拓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才能通过探究将问题转化为知识。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提出的问题应该能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对所有学生不能提出一个问题,应该设计体现学生差异的不同层级的问题,这样才能满足全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起他们共同的探究兴趣。提出的问题不能只是知识识记性的,不能仅限于标准答案,而应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要突破传统的束缚,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去大胆想象。这样的问题才是科学有效的问题。
   二、要能引导学生提出科学有效的假设
   很多科技发明和科技进步都来自科学家大胆的猜测和假设,在不清楚探究结果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假设,只有大胆做出假设,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将探究活动进行得更加有效科学。科学有效的假设是对实验结果的一种猜想,从这种猜想可以知道科学变化的过程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能明确科学探究的方向。科学有效的假设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最终会得出实验结论。比如在教授控制铁生锈的速度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可以根据日常观察作出假设,假设铁生锈的速度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假设到位, 还要进一步假设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加速铁生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减缓铁生锈,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更有效的探究,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在一些变量控制的实验当中,都可以很好地运用假设策略,如种子萌发的条件、生霉的条件、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等。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假设,可以使观察或是实验更具有目的性,学生就需要通过科学实验来证实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要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实验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以学生的观察和实际动手操作为基础,按照教材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这两种实验要让学生亲自参加,以便使其获得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实验,最好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实验与生活的联系,将实验教学建立在生活的土壤之上,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使学生感受到实验的乐趣。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的实验,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应用能力。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还要注意设计的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发掘自身的潜力,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围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的实验,增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农村小学的科学实验课,应改变设施设备落后不全的情况,利用本地的自然、地理优势,开发和运用乡土自然教学。在进行科学实验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时要客观,实事求是,不能胡编乱造,要防止任何敷衍了事、马马虎虎的工作态度,记录好,收集好原始数据,正确分析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四、如何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
   (一)探究活动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地进行
   教师对教学材料的充分准备,为学生提供了客观的探索机会。然而,如果学生不能掌握有效的探索方法,探索的动机就无法持续。全部的探究材料也是无用的。为了使学生真正地进行科学探索,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索的有效方法。小学科学教学不是以知识学习和方法训练为主,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使学生能用科学的视角观察世界。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要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首先要传授给学生科学观察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观察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小学科学中常用的观察方法有:全面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归纳观察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注意努力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第二,在观察前,教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使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盲目观察,提高观察能力,不断积累观察经验。第三,不同的年龄应该设计不同的观察内容,做到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从而逐渐培养起学生的观察能力。第四,通过不断地观察探究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科学观察探究的习惯。    (二)探究的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在分组实验中,通常要将全班所有学生分成几个组进行实验,而如何有效科学的分组是摆在师生面前的首要问题。小组的组建应由师生共同参与进行,如果只有学生参与,会出现男女搭配不均和力量强弱不一致的情况。不过在分组时,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并让学生明白好的分组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在探究之前要明确分工,哪些学生寻找材料,哪些学生设计操作流程,哪些学生负责记录数据,哪些学生负责数据整理,哪些学生负责过程监督等。小组合作活动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且还要做到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小組合作成员还要积极相互沟通,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交流,在探究过程中要懂得交流,每个成员都要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积极与同伴分享,同时还将同伴的合理建议、推测付诸实践。通过小组内的交流使实验过程更加完善,探究结果会更加科学有效。通过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同伴彼此的性格特点,从而使探究活动更加顺畅,使合作效果发挥到最大。最后,在探究过程中,根据同伴的合理建议改变原来的实验计划,从而让探究过程更加深入。
   (三)探究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有效的探究活动,要能使学生充满好奇心。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主要来自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细心呵护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促使他们不断深入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发现并提出科学问题,从而为开展探究活动奠定基础。如果学生对他们自己即将开展的探究活动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教师的教学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结果。作为农村的学校,校园内外的环境就是很好的素材,教师要带领学生主动到大自然中去,去亲近大自然,大自然就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乐园。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就是很好的活动主题,而且也很适合小学生的思维。
   (四)探究活动要鼓励学生多猜想和多思考
   科学研究要敢于猜想和善于思考,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多猜想和多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为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比如在教授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一课时,教师给学生出示了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等物品时,教师的做法应该是,同学们先不要去做实验,而是开动你们的大脑努力去猜想,大胆去假设,把猜想结果写下来。然后带着你们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去进行实验验证,这样做效果会更好。
   (五)探究的活动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我们的许多科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学生又喜欢生活中比较新奇的事物,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当作探究活动的内容,生活中的现象是他们最熟悉的,会极大地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会使他们更容易获得探究的成就感。同时教师也要重视学生个体的参与,重视探究活动的可操作性,否则学生就会失去探究的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探究活动的真正内涵,也才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例如,在教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一内容时,学生们可以收集生活中出现的所有变化,并将这些变化进行分类,找出他们有哪些特点,变化与变化之间有什么区别,同学们进一步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些问题的答案,然后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探究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个概念,并知道了有些变化是有益的,有些变化是有害的。同时,学生们还学到了一些防止物质变化的方法。再例如铁生锈这一课,也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只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主体和问题,开展探究活动,才能激发出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动力。
   总之,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只能是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设计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才是有效的和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高乃定.提高科学探究效率的基本策略[J].探秘(科学课),2012(11).
  [2]郑立东.让科学探究“实至名归”[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3(9).
  [3]胡美珍.设计生活实验促进科学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9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