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把握歌曲演唱中意蕴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于红岩

  回顾几十年我在歌曲演唱中,不断地探寻与摸索,我认为在演唱时,除了技巧的娴熟,准确完美的表现作品的内涵和意蕴,是完成一首歌曲作品的必由之路。
  声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不同于美术、书法等静态艺术。声乐是通过演唱者把歌曲作者写在纸上的作品,用声乐的美传递给听众。这就有一个作品与演唱者之间的融合,使之作品得到完整的演绎,达到作者意想追求的境界。
  每首歌曲都有它的独创性,如何从意蕴里发现歌曲内容的独创性,法国诗人歌德曾这样论述:“独特性的一个最好标志,就在于选择题材之后,能把它加以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得大家承认,压根儿想不到会在这个题材里发现那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恰恰是内涵歌词里的意蕴。
  如何获得这些意蕴?我在实践中体会到,要想演唱好一首歌曲,首先要理解这首歌曲,要做到理解,我的做法是:先把歌词反复吟诵,直到捻熟于心,再去逐字逐句的解意,把握词的意蕴和要达到的境界。
  如我演唱的《花语》,这是一首以花寓人,讲的是花语。作者以花的形象示人,因为花也是有生命的,它和人一样在大自然里生存,也有人一样的喜怒哀乐,是有情感、有灵性的。当我反复吟诵着这首词,像在听他娓娓的诉说,它的自然、它的流畅、它的平实、它的无华,在感染着我,打动着我。就像在山野里和一朵无名的小花席地而坐,它像在对我说,又像在自言自语。这是花的独白,在它独自的花语里映出来的是人的形象,像无数小花一样象征平凡人的形象。让我看到了人的精神,触摸到了人的灵魂。它在触动着我的心灵,让我得到了洗礼和感悟。你听,《花语》在述说:“我是一朵无名的小花/开在莽莽的大山里边/从没见过游人/从没听过赞叹/默默的飘香/默默的吐艳/春去秋来年复一年/花开花落无悔无怨/我是大山养育的女儿/给慈母的爱是我的笑颜。/我是一朵无名的小花/开在莽莽的大山里边/不图人前显媚/也不妒芳自怜/岁岁一丝情/年年一份愿/花开花落平平淡淡/春华秋实自自然然/我是大山养育的女儿/给慈母的爱是我的心香一瓣。”我一遍遍的读着这首词,我被它一次次的感动。它让我看到了平凡人的尊严,人的品格,心的纯真,天性的善良,知恩图报的大爱。它在用它的情怀触及人们的灵魂,告诉人们什么是平凡,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读懂它,令我肃然起敬,让我带着一种礼赞,一种歌颂,去演唱它。这里,作曲家的音符带着人性的赞美,舞着灵动的翅膀,飞进了每一颗心灵,这也让我悟出了一首歌曲,只有演唱者把握了它的意蕴才能在歌声中感染人、打动人,给人以启迪,让艺术作品臻于完美。
  对意蕴的追求,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作品意蕴也不尽相同。如:有的写人生、有的阐述哲理、有的赞颂祖国、有的抒发乡愁……。如何去体味歌中不同的意蕴,深透的领会,准确的把握,真情的流露,艺术的再现,完美的诠释,这是一个作品对演唱者的要求。这不仅是对演唱者素质的考量,也是对自身阅历和文化底蕴的考量。例如:我在演唱一首阐述历史背景的歌曲《甲午海战百年祭》时,我首先要知道甲午海战,读懂作者要在这首作品里,抒发一种什么情感?要告诉人们什么?警世什么?为了弄懂这些,演唱好这首作品,我翻阅了大量有关甲午海战的历史资料,重温了反映甲午海战的影片,到大鹿岛去亲历古战场和拜谒邓世昌雕像。回首聆听一页页的史话,一幕幕的过往,是国殇、是感慨、是励志、是国之强。只有内涵的丰富才能更好的揭示更深层的意蕴,提升自我的情感,把真情实感融入作品,使作品鲜活起来。让我真实的看到了作者站在面向黄海的大孤山上抒怀,站在当今历史的高度上发声,你听歌词是这样写到:“大孤山屹立在黄海边/山与海相伴/海与山相恋/山在讲述历史的昨天/海在诉说悲壯的甲午海战/山在祭奠/海在祭奠/祭奠中华的好儿男/不忘国耻/不忘忧患/只有强盛才有尊严。”这首作品的曲风融进了评戏曲调,演唱时如歌如泣,既悲又壮。过门后,曲调转为高亢,震人发馈,令人深省,唱者动情,听者动容。
  我国古代音乐论著《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认为歌唱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是表现人们的喜怒哀乐。由此可见,声乐艺术演唱表达的目的,是运用娴熟的歌唱技巧,用生动形象去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和它的音乐内涵。以优美而充满真挚情感的声音,去打动和感染听众。而这一切都源自于演唱者对歌曲意韵的把握。所谓“声情并茂”是指演唱者声情具备,在演唱中以情带声,情赖声传,是用心体会出的歌曲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声与情是在歌唱中两个不同的元素,技巧再完美声音没有融入“情感”,是难以达到声情并茂。歌曲中的意蕴,是靠演唱者自我的认知,理解的程度,领悟的深浅,去再现声乐作品所描绘和表达的艺术形象和情感世界。歌唱艺术要做到寓情于声,以情动人,将内心丰富情感与歌曲蕴含的情感产生共鸣。并用真情的歌唱去完美的表现。只有这样,才会获取演唱效果,用艺术的感染力去打动人们,给人以美的享受。
  我在2009年,举办的个人独唱音乐会上,我演唱了《我和我的祖国》这首经典的音乐作品,也是我在沈阳音乐学院时的老院长秦咏诚专程来参加我的音乐会。谁都知道这是一首当年被李谷一老师首唱的歌曲,瞬间传遍了大江南北,唱响了祖国大地。歌曲唱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我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漩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我最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我深情的唱着这首歌,唱着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歌,无论是经历过旧中国苦难的老人,还是伴随着新中国诞生的人,为共和国献出火红青春的人,在改革开放中弄潮的人,侨居在海外的人或留洋海外的莘莘学子。每个人都与祖国有着深厚的情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依恋,每当看到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听着国歌唱响的时候,都会眼含着泪花,心中热血澎湃。我们都是祖国的儿女,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母与子是永远不会分离的。这是谁也无法割断的血脉,无论你在哪里,是天涯、是海角,每一颗儿女的心都在紧贴着祖国,用情相牵,用爱相连。歌唱祖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对祖国的依恋,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的情愫。在我登台演唱这首歌曲之前,我的老院长很动情的跟我讲述了这首歌曲的创作。我聆听着,他时而又给我吟唱上几句,我被他的深情,被他抒发对祖国的爱,深深的打动了。他反复的对我说,唱好这首歌,一定要用情,一定要有对祖国真挚而深厚的情,一定要唱得自己动情,才能唱出对祖国的一片真情。一个“情”字,贯穿了他给我的解读,道出了唱好这首歌的真谛。听完老院长的一席话,我又是激动,又是忐忑。我对老院长说:“我怕唱不好,辜负了您老人家的一片心意”。他说:“不要因为我在这里,你就有负担,放开去唱,只要唱出真情就好。”这首歌,我曾无数遍的唱过,每一次都带着情感演唱,而这一次却是情感在自然的流露,每一句歌词都在入心,每一段旋律都是情在流淌。当我的演唱会一结束,我捧着一束鲜花,走向了我的老院长秦咏诚面前,他在给我鼓掌,脸上露着赞许的笑容。我把鲜花献给了他,并和他留下了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合影。通过这次我的独唱音乐会,使我的感触多多,感悟也多多。过去我对演唱的歌曲也很认真,也深知对作品的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微,就无法理解作品,更达不到艺术表达的境界。歌唱是一种激发感情的艺术,演唱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即是演唱者对声乐作品,感情内涵和意蕴的体验,也是演唱者的情感和音乐中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产生共鸣的体验。   如何把握歌曲演唱中的意蕴?我感到这是和演唱者审美意识,和对声乐作品的审美认识是分不开的。如何对歌词中美感欣赏,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知。声乐作品,尤其艺术歌曲,大都以诗词或散文式优美而带有韵味的语言,作为创作的基础,通常我们演唱一首歌曲,首先欣赏的是歌词的美,通过歌词,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立意,流露的思想情感。音乐的审美,是准确领悟音乐作品的切入点,贯穿线。是领悟作曲家创作的意图,独特的艺术表现和它描绘的意境优美,旋律回荡的浪漫,这也是演唱者诠释作品的关键。
  我在声乐作品的演唱中体会到,一个好的演唱者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视觉的画面感。例如:我在演唱《小河淌水》时,随着前奏的开始,音乐就营造出了一种意境:宁静的夜晚,在银色的月光下,美丽聪慧的阿妹,站在山坡上,她悠然飘逸,情意不尽,触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情郎哥的一片深情,全部倾注到优美的歌声中。有了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想象,想象出一种美的意境,在这种意境里,你就会也像一个纯情的少女,用甜美柔和、明亮圆润的声音,演唱出流畅婉转的优美旋律,淋漓尽致的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把握歌曲演唱中的意蕴,除对歌曲内容、思想、情感的解读,还要把握好作品的风格和韵味。不同风格的、不同韵味的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是不一样的,一首音乐作品,作曲家往往会在标题下注明:“自由地、辽阔地、热情地、雄壮地、民歌风”等等,这就是作曲家对作品风格的提示。一般说都比较抽象,还需演唱者,去根据时代背景,地域环境,民族性格,风俗习惯,曲式,调式,旋律特征,语言特点和情感需要等等,都需要演唱者,去加深理解和处理。一首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些内容,是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无法用音符表达的。必需由演唱者自己去体会,去感悟,去挖掘,使作曲家的曲外之意,由演唱者解读出来。好的歌唱家,往往会不满足曲谱中所记的音,往往会在演唱中增加一些装饰,如:颤音、滑音等,去弥补原创的不足,把自己独有的情感和意蕴融入到音乐作品中。使之歌曲旋律更加完美,韵味十足。陕北歌王王向荣就是以他那磁性、略带沧桑的声音,和淳朴真挚的情感,把信天游《泪蛋蛋抛在沙蒿蒿墚》演唱的催人泪下。把一个身处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相思的年轻人的悲苦和苍凉,表现的淋漓尽致,真切动人。完全达到了“融情、唱心”的境界,超越了原作品的艺术魅力。
  再以我演唱的两首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作品为例:一首是《神鼓》,一首是《西部腰鼓》。据清·杨宾《柳边纪略》载:“跳神者……,以铃系臀后,摇之作声,而手击鼓。鼓以单牛皮冒铁圈,有环数枚在柄,且击且摇,其声索索然。”这里他描绘出了“鼓”的形象,鼓的形状,和跳神时鼓的状态。据《黑龙江志稿》“祭礼”上记载:“家有病者,不知医药之事,辄招巫入室诵经,装束如方相装,以鼓随之,应声跳舞。禳病用巫祝,俗谓“烧太平香也”。神鼓过去是用于祭神祭天,用于民间的跳神,驱邪禳病去灾。流传于东北各地。今天“神鼓”主要在满族五谷丰登时唱庆丰收敲响的民族乐器,它在满族音乐中占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在族群庆祝时边敲边唱边舞,极具满族萨满文化特色。我在《神鼓》中唱到:“听着敲响的神鼓,看着飞旋的舞步,神鼓敲响庆丰收五谷,敲响神鼓唱吉祥祝福,敲醒头上的天,敲乐地上的土,敲山山放歌,敲水水起舞,敲着满乡世传的民风,敲出一幅民俗的画图。听着敲响的神鼓,看着飞旋的舞步,神鼓敲响贺年年太平,敲响神鼓祈岁岁得福,敲狂山村汉子,敲醉乡野村姑,敲出心气高,敲出干劲足,敲着满乡富饶的生活,敲出一个兴旺的民族。”我在欢乐的鼓声中歌唱,神情在飞扬,听着鼓声,我在感受着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在这片东北的黑土地上,随着时代的变迁,神鼓的神韵,在人们不断的追求中,演变着它的功能,赋予了它的新生。再不是过去“跳神”,而是今天的喜庆。
  《西部腰鼓》与《神鼓》是两首截然不同的音乐作品,一个在东北,一个在西北,不仅地域不同,音乐的风格也不相同,就“腰鼓”而言,不同地区的腰鼓,所表演的内容和技法也不尽相同。在意蕴、风格、特色上各有各的特点。西部腰鼓所展现的,是一群黄土高原上的汉子,面对黄土高天,一片真情,一腔肝胆,情潮激荡,热血沸腾。踏黄土,打腰鼓,在唱、在歌、在舞、在喊,裹挟着一种粗狂而奔放的气势,张扬着一种民族的豪气,欢乐着人们的生活,振奋着人们的精神,撞击着人们的心灵。让我们领略了大西北的风貌,民族的风采。而这一切都借助于“腰鼓”的独特的艺术形象。你听我在《西部腰鼓》中是这样唱到:“羊肚毛巾扎出英武,粗布兰带系着风骨,拴紧火红腰鼓,鼓声唱沸西部。旁敲如马蹄扬花,侧击似羊角翻舞,敲出一个万象更新,敲出一个天翻地覆。敲得火辣辣的太阳直喝彩,敲得九曲黄河也起舞。西部腰鼓热恋黄土,声声震撼中华民族,挥起一股雄风,洒下满怀情愫。飞转如鹞子翻身,腾跃似下山猛虎,敲出一个龙凤呈祥,敲出一个国强民富。敲得红火火的神洲放异彩,敲得多娇江山起宏图。”唱着这首歌,仿佛一个偌大的中国,都在这鼓声中起舞,展示出一种民族的风采,一种艺术力量的震撼。
  总之,只有演唱者很好的把握了歌曲作品中的意蕴,才能把作品演绎得有血有肉,入情入理,与心灵呼应。演唱出声乐艺术作品应有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91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