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其作为现代化教育的一项重要形态,通常对孩子的良好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还存有较多问题,这就需要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入到家庭教育中,以促使家庭教育实现良好发展。本文主要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应用于家庭教育的作用进行研究,以促使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中华  传统文化  家庭教育  作用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2-0009-02
  中华民族不仅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而且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对人类的文明进步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以及民族精神的内核,其通常有着显著的生命力与独特性,属于民族实现不断繁衍与发展的重要精神滋养以及支柱。基于此,在进行育人的时候,需加强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实施以文育人。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其存在最大的误区就是将孩子的在校成绩以及能否考上优异大学作为衡量其立足于社会的标准,而忽視了孩子的自身感受,且由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就会对家庭教育造成不利影响。而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现代化家庭教育中,通常对孩子的励志教育、人格教育、品德培养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1.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导致现代化教育无法走出困境。其具体包括:(1)重智轻德的家庭教育。中国古代,家庭教育过程中,道德教育通常是极其重要的部分,现代的家长虽然逐渐注重学生的教育问题,但是单纯的注重智力的发展,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同时,在具体教育中,大多数家长都忽略了基本的问题,也就是交往与生存的问题。家长过度注重功利化教育形式,通常会使学生失去美好的天性,大部分学生会产生冷漠、自私、无责任感、缺少公德心的问题。这就致使大部分父母十分注重对孩子进行智能教育,而忽略了对其品德的培养。事实上,孩子具备的道德品质通常是其立足于社会的根本。这种家庭教育通常会表现出家庭的伦理缺失,且爱的尺度无法准确掌控,就会导致家庭教育的观念出现世俗化、功利化。(2)随意放任的家庭教育。目前,大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呈现出过分溺爱,尤其是经济方面,基本呈现出放任状态,其对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基本是有求必应,从而导致孩子形成任性、放纵、虚荣、自私的不良习惯[1]。这种过分的溺爱,就会造成孩子的个性缺失,并致使孩子出现品德与心理问题。在面对学生的学习方面,大多数家长为了实现自身的虚荣心,通常会选择揠苗助长的形式,而没有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智力水平、学习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到处拜访名师,通常会花费许多钱送孩子到补习机构,而学生也每天忙于奔命,自己的业余时间都用到大小补习班的学习上了,长期以往,学生不仅没有获取好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从而影响到学生的顺利成长。(3)转嫁愿望的家庭教育。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家庭都是专制型家庭,在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是根据父母自身的意愿,对子女开展强制性的教育,该教育方式下,家长通常强迫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学习与生活,还会通过惩罚的形式强制实施。这种教育下,不仅会致使学生粗鲁待人,产生自卑、不合群、孤僻的心理,而且还会使学生在成年期出现违法犯罪、精神障碍等现象。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前提,很早之前就备受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家庭,其更注重道德的培养、家风的传承、人性的回归,即注重对孩子的“做人”教育。大部分家庭教育的内容都需根据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将与自然和谐、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等作为教育的目的。例如我国所倡导的“友善、谦卑、诚信、孝亲”等,其都对人格的形成与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1 提高家长的统合能力
  父母不仅是孩子的首任教师,而且还是陪伴孩子最长久的教师,孩子人格的形成及习惯的养成都会受到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影响,因此,家长的素质对孩子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当前的家庭教育仍处于低层次,如溺爱型家庭、专制型家庭等,基于此,需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促使家长统合判断力的有效提升,并构建出理想的家庭教育。同时,家长通过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不仅能够使其统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能够使家长梳理事物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使家长的综合素质极其判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以此使孩子得到相应的培养,并使其自身能力得到相应提高[2]。
  2.2 找到家庭教育着力点
  家庭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其通常有着自身的特点、规律、方法。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或者社会环境出现怎样变化,或者孩子处于什么成长阶段,都需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即找到家庭教育开展的着力点,并逐渐突破,从而促使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而想要实现该现象,就需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例如,传统文化当中对孩子具备的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通常包括: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等,以促使孩子的人才教育、人文教育、人格教育得到有效提升。家长只有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学习,才能对家庭教育开展的内涵具有更明确的认识,并对家庭教育体系当中存在的缺失进行检查[3]。同时,在家庭教育中存有偏差的家长,还可以实施对应的补漏,从而使孩子获得全面化的教育与发展,并有效避免家长将家庭教育当作成学校的同款教育。
  2.3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
  首先,仁爱和礼。仁爱精神作为传统文化中道德教育的核心,其不仅是个体和社会、他人彼此间友爱、和谐相处的状态,而且还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有效处理的基本准则,其通常更注重人和人彼此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友爱、以人为本。家庭当中,血缘亲情的关系就是仁爱之本。仁爱主要强调对家人的责任与爱,其更注重爱父母、敬长辈,并将爱逐渐推广给他人,也就是培养孩子的博爱,从而实现关爱社会、关爱他人、互帮互助。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将其运用于家庭教育当中,不仅可以促使家庭成员间形成和谐、互爱的关系,并培养子女的博爱、仁爱之心,而且还能够促使家庭和睦、睦邻友好。仁爱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其通常有着显著的价值,通过对传统文化中价值的充分挖掘,激发孩子的仁爱之情,从而使人际关系的冷漠现象得到有效改善[4]。“仁爱”是本,“礼”是纲。“礼”作为仁爱在实际生活中的实际体现,其将做人根本以道德规范进行表现,对人际关系进行调节,从而做到与人为善。“礼”不仅是个人的道德素养与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而且还是传统文化的外在形式,从而规范人的行为,有效改善人际关系。对于家庭中每个成员而言,其都属于独立且平等的个体,但每个家庭的成员对人对事、性格的不同,就需要充分遵循“礼”的精神,并做到相互谦让、尊重、包容,从而实现家庭关系的融洽和谐。   其次,孝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孝悌之道作为家庭最基本的伦理规范,其通常可以有效调节同辈、长辈和晚辈间的关系。“孝”主要指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与孝顺,悌则指兄友弟恭。孝与悌作为家庭教育中的主要内容,通过孝悌之道的渗透,通常能够有效解决家庭教育中的代沟问题,并促使家庭的良好发展。当前,我国家庭中出现不和谐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家长和孩子由于价值观念、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其行为方式、思想认识等各个方面也存有差异,这就会引发相应的矛盾冲突,而对这些矛盾的解决,通过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能够有效解决[5]。如果家长与孩子之间可以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且孩子能够尊重家长,家长能够体贴孩子,就能够营造出和谐的家庭氛围。因此,家庭教育中通过孝悌之道的渗透,通常能够有效確保家庭教育的顺利开展。
  再次,感恩。感恩教育作为对学生自身责任感进行培养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懂得了感恩,才能学会付出,并清楚的了解到自身具有赡养父母、友爱他人的责任,并积极回报社会、爱护自然,从而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感恩还是种处世哲学,学会感恩的人通常就具备大智慧,感恩通常来源于对生命的敬畏与生活的热爱。家庭生活当中,学生与家长朝夕共处,学生就会受到家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行为方式、言谈举止、生活习惯等也会不自觉地模仿家长这就是常说的“同化”状况。因此,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需注重“同化”的契机,开展感恩教育,以促使学生实现健康成长与发展。
  最后,友善。家庭教育中,友善不仅是高尚的一种社会美德,而且还是对社会成员保持和谐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社会中,友善已成为公民的基础性道德规范,因此,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需告知学生不能只是关注自身的利益,还需创建公共意识,学会矛盾的化解,并注重合作,积极履行自身的职责与义务,以缩短人与人的距离。对于友善而言,其作为社会润滑剂,其不仅能对人和人的平等公正进行维系,而且还是人与人的相处中因友善而更加真诚,基于此,将友善融入到家庭的教育中通常有着重大意义,属于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学生只有学会了友善待物、友善待人,才能实现人格的提升,并形成相应的思想品德,从而在未来的社会中实现更好的发展。
  3.家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应用策略
  3.1 传承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传统文化通常包含极丰富的内容,其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家庭教育中传承的文化主要指精华部分,即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通常表现在民族五千年发展的精华所在、精神所在、气魄所在。受到社会环境的变化影响,传统的文化中,只有部分可以适用于现代化社会发展,部分不适合当代社会的思想实施传承,通常不适合学生的健康成长。基于此,家长需辩证的对待学生,尽可能选择生命力较强、能促进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相关内容实施发扬与传承。
  3.2 家长注重以身作则
  目前的学习与生活中,学生通常会将父母当作自己的榜样,家长自身的处世方式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孩子对于事物的判断,通常来说,学生在充满温暖与爱心的环境中成长,自身也会充满阳光与正能量。在新课改下,我国的教育在引入国外的先进文化时,家长也需注重自身的教育态度,并对传统文化当中的优秀教育因素进行吸取,以此对我国的民族文化内涵进行丰富。总之,只有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基础,传统文化才能得到真正的继承,并提高家庭的教育水平,并为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中还存有较多问题,想要使家庭的教育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并促使家庭教育实现良好发展,就需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家庭教育当中,并通过对传统文化具有的提高家长的统合能力、找到家庭教育的着力点、丰富家庭的教育内容等作用充分发挥,通过对仁爱与礼、孝悌等品质进行培养,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孩子的文化气质,而且还能够对孩子的品行进行陶冶,对孩子的良好人格进行培养,从而促使孩子实现良好的发展,并实现其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永.论新时代对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育[J].职业技术,2019(09):85-89.
  [2]徐映辉,蔡小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18):128-129.
  [3]游翔,朱珠,徐朝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传播的方法[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07):88-90+111.
  [4]赵思蒙.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年教育的途径和影响[J].农家参谋,2018(21):279-280.
  [5]叶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教育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03):116-1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117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