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工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传统机械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符合对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市场经济人才的发展需求。现行的人才培养制度已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所以现行的新工科深化改革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现状分析为切入点,探索性提出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工科;机械电子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09.058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紧握新知识体系及新兴技术发展的工业技术革命方向是高校工科教育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工程创新型人才模式的培养目标。中国机械制造拥有最全的制造专业门类,是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大国,但并不是工程创新人才培养领域的强国,主要的原因是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教育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为加快实现“中国制造”大国向“中国智造”强国转变,教育部提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改革的“新工科”[1]。新的教育观念强调人才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高校应把培养高素质创新能力人才作为首要目标,支持服务新经济的蓬勃发展。
  1 传统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传统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系虽然日趋完善,但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并不明确,高校未将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目标贯彻执行[2]。目前阻碍深化工程教改的几个方面总结如下。
  1.1 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滞后,不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机械电子工程旨在培养为新时代经济发展提供富有实践能力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目前,应用型高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群建设滞后,人才培养方案“重学分”,并不能适用于新时代市场需求和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
  1.2 工程实践能力薄弱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对于工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综合型跨专业学科,工程实践经验是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财富,也是衡量学生未来发展的主要依据,没有工程实践的基础何谈创新。再加上学校实验实训设备陈旧、“双师型”教师团队的缺乏,导致学校“重理论,轻实践” [3]。
  目前,人才培养方案主要集中在理论课程的建设,对于实践教学方面比较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只有改革把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将理论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3 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传统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重理论,轻实践”,因学校学分设置整体偏高,为了让学生在大四上半学期去实习,会压缩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导致学生处于学习真空期,知识连贯性不完整。例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同时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面向传统的产业,很难支撑新工科中新技术及新领域的发展。创新源于实践,因为学生实践训练的项目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升创新设计能力,最终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2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
  为适应新兴社会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设计能力至关重要,这是高校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使命。新工科背景下的高校将对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深化改革,来服务支撑新经济的市场发展需要。
  2.1 优化教学体系,建立“双师型”队伍
  目前,高校工程教学的培养模式多偏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实现多元化工程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方式在新工科教改中尤为重要。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线,将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专业课程群建设、课程专业实习、专业学科竞赛、产学研融合等针对性锻炼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3]。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富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教师才是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4]。鼓励教师去企业中实习挂职锻炼及进修,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发展平台,也能指导学生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工程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专业学科竞赛及产学研融合项目。
  2.2 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培养
  培养支撑服务新经济转型发展的高技术复合型人才,旨在锻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设计能力。通过学生前期学习奠定专业基础,挖掘自主学习能力,后期培养方式以工程化实践、学科专业竞赛及产教融合项目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5],尤其是学科竞赛更能够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开发创新意识。
  通过学科专业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动手能力[6],激发创新思维,把创新的思想转化成实物。在创新竞赛中通过自主学习完善自己的作品,弥补知识结构化体系的漏洞,达到“以创促学,以学炼创”的循序渐进的工程能力培养过程。同时,学校增设创新实训室,开办创新知识讲座及创新实践课程,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
  2.3 改革校企合作模式,促进协同育人
  随着国家经济供给侧结构的调整,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迈进。加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更能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介入、资源共享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将在更大范围培养出市场急需的人才。企业根据培养人才目标联合学校制定学生的毕业实习,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通过毕业论文来评价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让企业挖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结合学校的创新型项目,以致于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质量技术型人才。
  3 总结
  新工科背景下,深化機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至关重要。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推动产学研紧密融合,提高工程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紧缺型高技术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英浩,谢慧.新工科理念基本内涵及其特征[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Z2):11-15.
  [2] 杨芝,张传伟.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成才之路,2019(16):1.
  [3] 冯明佳.“新工科”理念下机械电子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风,2018(35):86.
  [4] 黄燕钧,段家现.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机械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16):151-152.
  [5] 黄民,郝静如,杨庆东,等.面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89-90+98.
  [6] 梅华平,徐刚.面向应用型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4):1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06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