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路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农村经济作用于农村金融,农村金融又反作用于农村经济,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但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因此,研究中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现阶段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从强化和完善政策性银行支农功能、鼓励和引导商业性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培育和扶持农村合作金融持续发展和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农村经济增长;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F832.35 [文献标识码]A
  1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理论基础
  1.1 农村金融的含义
  中国的农村金融历史悠久,但其发展较晚,将“农村金融”作为一个概念广泛运用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金融的含义并非简单地将“金融”冠以“农村”而生成,需要考虑其自身特性、服务主体及内涵等。中国对于农村金融的含义众说纷纭,迄今为止没有出现一个得到公众普遍接受的定义,但大多表述都认可农村金融的本质特征,即农村金融是指以农村为服务主体的,包括农村货币资金筹集、交换、信用、融通等在内的一切农村经济活动。
  1.2 农村经济的含义
  农村经济指发生地在农村或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联的经济关系和农业活动的总称,包含农、林、牧、渔、建、运、服等行业。改革开放至今,随着中国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和农村建制镇数量的增加,农村经济正处于加速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产出,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3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间的关系
  经过社会实践与调查,得知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村经济增长速度有密切的关系。在农村金融覆盖程度低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也较缓慢,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渗透工作亟待加强。现代化农业是高度产业化的农业生产,有大量资金需求。农村金融能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且可将季节性、的闲置资金利用起来,提高农村资金利用率,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反过来,农村经济的增长也能够保障和强化农村金融的发展。
  农村金融不仅可以起到融通资金的作用,还能起到经济调节的作用,农村金融是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抓手,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要想农村经济发展增速,需要明确农村金融的重要角色,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构建。
  2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2.1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2.1.1 农村金融机构建设薄弱。中国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构成,由于各类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服务对象和发展策略不同,加上受到各金融机构自身特点的限制,难以将现有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均衡,导致农村金融服务落后,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1.2 农村金融业务范围狭窄、功能单一。大多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季节性的周期化金融服务,服务对象局限于初级农产品,此外,开展的金融业务多集中在存、汇、贷等传统业务,很多金融产品并不符合农民的本质需求,达不到惠民目的,不能满足农村的资金需求。
  2.1.3 农村资金来源不稳定。由于越来越多农民迁入城市,农村资金也随之转移到了经济水平更高的城市,农村资金来源较少且不稳定,资金外流限制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2.1.4 农村资金运用效益低。由于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民信息传递方式单一,存在合作交流不顺畅的情况,农村资金利用效率低,难以将现有农村资金实现最大化利用,造成农村资金利用成效低、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现状。
  2.2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2.1 农业现代化起步晚,发展动力不足。中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势头虽好,但农业基础薄弱,后劲不足。一是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产品对经济的带动性弱。中国农村生产模式较为传统,至今农户式、家庭式生产占多数,大部分生产仅在农村范围内,生产规模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二是大部分农业生产停留在传统的种植、初级加工阶段,农产品在精加工、包装、品牌、广告营销等方面的投入很少,产出的初级农产品层次低、技术含量少,产品附加值低,市场份额少,无法起到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2.2.2 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是影响中国由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的重要因素,中国农业机械水平可以與西方农业强国相比,但农业整体水平差距较大,原因在于农业机械化推广率与普及率低。由于受到地理条件、气候与地域差别的影响,农业机械化在中国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呈现不同的特点。调查显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耕地面积少、农业机械数量多;经济不发达地区耕地面积多但农机数量少,可见中国农业机械的普及不均衡。影响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农机价格对于收入较低、经济负担重的农民来说较为昂贵,各地出台的农机补贴政策作用并不明显,投资农机的支出较大导致农民购买意愿低;二是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且农机的推广、培训工作并未落实到位,导致部分农民购买了农机却不会科学地使用,农机闲置情况多,经济效益不高,影响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
  2.2.3 农村经济发展缺乏资金支持。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或其他手段获取报酬,农村多为留守的老人、小孩,这导致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耕地荒芜。另外,由于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耕地面积减少,加之人力和土地资源的流失,导致开展农村经济项目的效果不好,农村投资回报低、见效慢、风险大使得投资方缺乏投资动力。农村的经济发展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农村获取金融资源的机会远低于城市,资金难的问题牵绊了农村经济向前的脚步。
  3 以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总体来说,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两者的发展速度并不匹配,农村金融发展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增长的需求,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因此,需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使之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3.1 强化和完善政策性银行支农功能
  总体来说,中国政策性银行在农村金融方面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投入农村金融的业务面较窄,支持效果不佳。对于水利设施建设、人畜引水、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需要大量政策性资金支持的项目鲜有涉及,且部分已投入项目的资金支持逐年减少。政府应加强对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宏观调控,明确农发行作为宏观支农主体的首要角色,加大政策性金融扶持力度,扩大农发行的规模和业务范围,助力发展普惠金融。农业政策性银行自身也应加强创新,及时调整和扩充职能,细化业务范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农村金融需求,助力构建以农发行为主、其他政策性银行为辅的农村金融体系。
  3.2 鼓励和引导商业性金融支持农村经济
  商业银行是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骨干和支柱作用。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周期长、风险高且收益少的特点,商业银行的逐利性导致其不愿主动投入农村金融市场。区县政府可与商业银行对接,与商业银行形成战略合作,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政府的扶持不仅可以加强当地商业银行进入的农村金融市场的意愿,而且银、政合作机制可以结合当地农业经营特点、乡村重点发展领域,推出有针对性的特色金融产品,全力支持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扎实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
  3.3 培育和扶持农村合作金融持续发展
  现阶段,随着商业银行、小额民间金融的兴起和发展,农村合作金融面对的竞争日愈激烈。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传统业务为主营业务、新业务发展滞后,存贷利息收入在收入总额中占据绝大部分,通过第三方的中间业务收入极少,限制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利润的增长。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高度重视业务创新问题,遵循业务创新发展的趋势,结合政策、人才、科技和农村群众基础等优势,结合同行业金融机构的先进经验,大力投入新业务的发展。同时采取差异化战略,注意雷同和克隆现象,注人核心技术推出独树一帜的特色化新业务、新金融产品,提高竟争力。
  3.4 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互相作用建立在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基础上,农村经济环境、制度环境、信用环境和市场环境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主要内容,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密切联系。首先,为保护农村金融债权,需完善法制环境,确保农村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及投入信贷的积极性。其次,完善农村信用管理,健全农村征信体系,宣传建立信用意识的重要性,破解农村金融市场中金融机构与用户信息不对称的现状,有助于改善农村金融信用环境。另外,随着金融同业竞争的加剧,农村金融市场中的违规操作现象频发,财政部门和监管机构应加大监督力度,维护农村金融市场环境健康有序发展。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需准确各自定位,明确界定各自业务范围,实现明确分工、功能错位、适度競争,拓展农村金融业务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农村金融体系运作效率。
  综上所述,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间的密切关系是不容忽视的,有效的农村金融发展路径有助于改善农村经济增长滞后的现状,解决“三农”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婷婷,宋婷婷.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智库时代,2019(6):26-36.
  [2]金孝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J].金融经济,2018(9):110-111.
  [3]诸建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收稿日期]2020-04-14
  [作者简介]杨阳(1991-),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方向:成本会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384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