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业软件强国的成功之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吕龙德

  俄国文学巨匠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工业软件作为工业领域极其重要的一种高科技,其世界分布极其不均衡。放眼全球,欧美在工业软件上无疑拥有最强的研发能力和最先进的产品,涌现了许多工业软件一流的国家。这些工业软件强国虽然成长经历不同,发展侧重点也有所差别,但它们很多核心做法和成功经验都是相似的。学习和借鉴这些堪称世界工业史的智慧结晶,对推动我国工业软件本土化是大有裨益的。
  无一例外完成了工业化进程
  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是:服务业发达,其产值和就业率超过工业;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与能源、资源消耗的增长脱钩,能源和资源消耗增速趋于下降,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业技术、知识积累达到相当高水平,并进入工业技术软件化;白领数量超过蓝领;知识工作者数量不断增加,并实现自由工作,不依附任何企业或组织;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成为企业核心优势;企业具有强大生产能力和管理能力,实现零库存,做到了高质量、高效率、高客户满意度、低成本。
  纵观世界工业软件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完成了工业化进程,比如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瑞士等。也就是说,凡是工业化进程已经完成且工業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工业软件化都做得比较好,但即使是完成了工业化的,也不是所有国家都一定就能开发出优秀工业软件。可以肯定的是,至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实现了工业软件本国化。这是因为工业软件作为工业文明产物,来自工业又无法脱离工业,没有完成工业化进程,就没有深厚的工业技术积累,就不可能做好工业软件化,也就更无从说优秀工业软件。
  工业软件发展经历了三波浪潮: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产生了第一波浪潮,西方国家的一些公司开发了相关CAD产品,这些软件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大型装备、汽车的数字化设计。第二波浪潮出现在Window时代,这时期CAD产业基本成型。2000年以后,新一波浪潮正在来临,除了行业出现大批新面孔以外,各种新版本工业软件层出不穷。
  欧美许多国家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有几百年时间充分试错,总结了大量经验,其工业软件无论从发展动机还是知识和人才储备上均具备优势,如德国西门子、法国达索、美国PTC都是市场上呼风唤雨的角色。加之欧美处在高端研发制造的金字塔顶端,所以全球工业软件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其最有话语权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亚洲仅有已经完成工业化进程的日本算是工业软件强国。
  国家专项经费源源注入
  工业软件研发投入大、回报低,其软件架构难度大,程序门槛和硬件条件高,所以很多企业抑或技术人才都不愿意涉足此领域。正因为这个平台的投入需求非常大,所以政府的资金支持对保证其商业资本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欧美工业软件从诞生到发展壮大,都得到了官方机构的扶持或政府基金支持。工业软件强国的发展历程实质上就是其国家专项经费在该产业源源注入的发展史。这些国家可以说是要政策给政策,要资金给资金,要人才给人才,用真金白银砸出了工业软件行业的话语霸权。也正是这样,才有了那些财大气粗、动辄就是大笔投入的工业软件巨头,并掀起一波接一波的革新浪潮。
  仅以美国为例,该国政府通过国家战略投资计划投资了众多科学计算基础设施,实施了大量产业培育举措。这是工业软件产业在美国得到蓬勃发展,促使美国长期位居世界工业软件前沿的一个重要因素。几十年来,美国从没停止过支持工业软件行业。1995年,美国提出了加速数字化建模仿真创新战略、计算科学战略;2009年,发布了《美国制造业——依靠建模和模拟保持全球领导地位》白皮书,将建模、模拟和分析的高性能计算视为维系制造业竞争力的王牌;2017年,美国国防部高级预研局提出了新的电子复兴计划,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工业软件等高端科技的领先优势。这些政策推动下,很多工业软件企业和机构都得到了巨款支持,如美国国家宇航局开发和资助了NASTRAN、I-DEAS等著名CAE软件,Synopsys在2018年获得了美国政府的610万美元专项扶持。最让人惊讶的是:在2018年美国国防部“电子复兴计划ERI”第一批入围扶持项目中,拿到最高资助的竟然是一家设计EDA的电子工业软件公司。
  有工业巨擘引领发展
  工业软件强国都有世界一流的工业巨头,其工业软件开发也是以这些公司为主体按需进行。可以说,这是工业软件发展的一个内在规律。大型工业企业除了有雄厚资金和大量技术积累及领先技术的优势外,其本身也是工业软件的第一用户,拥有了解产业技术和企业需求的顶尖开发人员,开发出来的工业软件在需求上不会有较大偏差,而且通过在企业真实工况场景中使用,以及不断反馈回来的意见,使软件快速实现迭代更新。
  从欧美众多一流工业强国看,其工业巨擘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和模式都是十分显眼,如德国有西门子、SAP、库卡机器人、梅赛德斯等,法国有达索、液空集团等,美国有Autodesk 、Ansys和PTC等集行业影响力和工业软件领先于一身的工业巨头。这些国际性公司借助自身充足的货币资源和实践资源快速进入工业软件领域,并通过持续投入和灵活策略不断推动产业发展。起底工业软件发展史会发现,自上世纪60年代起,波音、洛克希德、NASA等头开始培育和研发工业软件,随后由军火商、汽车商接棒,最终演变成今天的工业软件市场格局。
  世界上没有任何工业软件公司的解决方案能够覆盖企业所有应用,而且开发、打磨一款优秀工业软件的过程非常漫长,所以大型工业软件企业掀起了并购风,并在近年越演越烈。其中,以西门子的行业并购最为突出。该公司是全球PLM和MOM重要提供商,拥有24500名软件工程师,已发售软件1500万套,有12条工业软件生产线,过去10年已投入100亿美元用于研发和兼并,2008年起先后收购了德国innotec、美国Vistagy、法国Kineo CAM和比利时LMS等20多家公司。其大手笔有:2007年以35亿美元完成了对美国UGS公司的收购;2016年以45亿美元收购了明导软件,形成了机械、电子并举的解决方案。西门子也是全球著名的船舶配套生产商,是船舶柴电推进系统的领航者,在全球船舶工业软件供应上长期位于前列。   从实用性和商业化开始
  国外工业软件企业还有一个成功经验,那就是注重工业软件的实用性研发和商业推广。以客户和市场需求为原则进行针对性开发,是迅速打开产品市场的前提,而拥有广阔的市场又是不断改进产品的保证。对此,那些工业软件做得好的企业都会把研发定位和商业化策略从一开始就放在很重要位置,并开展得相当完美。
  首先,产品研发立足于应用场景和细分市场,为快速切入预定市场创造最有利条件。任何工業软件的研制都离不开使用场景,而国外工业软件主要基于全球化产业链进行开发,其投入方向则集中于细分市场及其场景应用层。它们一般会通过不同细分市场(包含大企业、中小型企业、初创企业、大中小学、个人用户等)需求和不同部署方式(如UNIX、WINDOWS、云、IPAD),以及不同行业应用场景(包括配置化产品设计、机器人应用生态、逆向工程、创成式设计、增材制造等)的方式切入细分市场。即使是工业软件巨头,也不会在产品上盲目求大求全,而是在准确定位下保证其产品在细分市场的独有优势,如Parasolid、D-Cubed、Kineo成为了西门子标签,ACIS、 CGM、 Interop属于达索的拳头产品。此外,那些成功的工业软件企业还注意避开行业的正面对抗,如PTC 采用差异化策略,以当时还是非主流的三维建模夺取 AutoCAD的强大二维建模市场份额,最终成为了市场主流。
  其次,确立系统市场营销策路,并使之贯穿于企业运营全过程。成功的工业软件企业也是成功的商业公司,其做法是在产品研发出来前就已经有了全盘的商业推广考虑和商业销售策略。它们最基础、最核心的商业化实现路线就是走进客户,以给客户创造价值为宗旨,通过与优质用户长期反复沟通、合作达到市场扩大。当工业软件销售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这些公司还会专门成立部门或独立公司去市场摔打拼杀。抛开欧美一些工业软件在我国倾销时所折射的龌龊手段和暗藏居心,其针对不同市场采取的定制化策略不能不说其确实高明,让人叹为观止。
  国外工业软件强国有其发展上的固有优势,但罗马城决非一夜建成,它们成长的路上也难免会经历不少失败教训。正因如此,这些经过时间沉淀仍光芒闪耀的成功经验也就越显弥足宝贵。当前,我国正开足马力推进工业软件国产化进程,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做法有必要也应该,但这不是说要生搬硬套地拿来,而应该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国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闯出一条适合中国的工业软件发展之路。期待中国早日跻身工业软件强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53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