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晓晶

  摘 要: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了创新途径。以物联网环境为基点的智慧校园,将教职员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工作数据化、一体化,借助预定的移动设备与网络,展开教育教学、学术科研等,使得高校各方面工作更加便捷高效。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智慧校园的信息化建设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在网络环境、公共服务功能、数据荷载量等方面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大数据;高等院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
  0 引言
  智慧校园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是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校园的更进一步的发展,能够智能识别校园参与者及其个体特征,搭建校园内的物理空间与数字化空间,进而为师生提供了开放环境,促使教育教学资源与人力资源等的动态交互,而不局限于传统校园环境,为人文教育提供了创新发展机遇。
  1 大数据的基本内涵
  大数据是集合无法利用常规软件或工具而捕捉并管理的数字化数据,只有创新运行模式才能支持这种流程与决策洞察力。大数据自身的优势也很明显,如低价值密度、真实性等。基于这种大环境,社会各行业获得较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面临着改革的挑战。在大学教育阶段,整合信息及优化媒介平台,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大数据支持下,数据分析与处理应契合学校工作及建设发展要求。高校智慧校园的信息化建设,为多媒体化校园提供了技术支持。除了建设校园网络环境及创新数字化教学,还需要更好地应用数据分析,提升数据化校园工作效率,进而实现校园建设目标[1]。
  2 智慧校园的特征及建设目标
  2.1 智慧校园的核心特征
  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特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构建感知环境与云服务的数字化平台,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便捷服务;第二,教师、职工与学生模块的数据,分别或在同一接口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集中在云端数据的共享中心,在互联网交互工作下,完成相关服务;第三,信息化平台及智能感知的环境建设,是借助外界和学校所搭建的交流端口[2]。
  2.2 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大数据环境下,我国很多地区高等院校已经开始建设智慧校园,挖掘应用物联网、数据分析、SOA或云计算等高新技术。通过建设与发展模块系统、数据分析处理中心、账户统一认证、安全防护等,搭建数据集成共享平台及数据中心,整合物联网系统,促使高校教育教学及各项管理工作能够实现有机统一。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发展,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目标进行:
  一是建设大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在传统校园建设基础之上,结合学校建设发展与资源实力,形成标准化、信息化的体系,集成创新管理与教务系统,实现各系统业务的数据交换与同步处理,使得校园内的信息化管理资源的处理更加高效。
  二是统一认证管理。用户登录校园网,其访问权限应该采取集中管理模式,一次的身份认证即可获得访问权限,进而搜索自己所需的资源,改善校园网应用体验。
  三是创新建设移动智慧校园环境。师生可通过校园网终端获取实时消息,体现出校园人文主题的能动性,保障了校园网使用效率。
  四是一站式服务管理系统。高校智慧校园及其他方面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如教务、行政管理、学生管理、技术管理等,综合服务管理系统融合各项业务于不同的模块中,以某种方式搭建一站式信息管理系统,便于管理者的决策,为师生提供便捷服务。
  五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安全性目标。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最基础的目标就是网络安全,其中,安全设计是指安全体系、网络管理、软硬件的原型环境等,涉及系统安全、网络应用安全、数据流转及使用安全等设计[3]。
  3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难点
  3.1 缺少统一规划
  很多地区高校智慧校园信息系统建设周期较长,当时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功能,进而没有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并且,开发建设系统功能,存在片面性、重托缘任侍猓使得信息系统成为“孤岛”,无法整合其他系统,导致整体效率较低。
  3.2 教育技术缺少信息化支持
  因其他方面的复杂因素影响,部分高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力量,尤其是技术人员没有完全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且未形成人工系统,系统使用率较低。另外,虽然一部分人对信息技术的接收能力较强,但是无法实现创新,导致在必要环节使用信息技术,但是日常工作仍然是传统工作模式,无法契合智慧校园的信息化建设需求,这种“两掺”问题是智慧校园急需解决的问题。
  3.3 网络监控系统有待完善
  网络已渗透到各个行业,且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但是,网络安全所产生的系列问题,如黑客攻击、病毒等造成的系统瘫痪、病毒侵袭,对网络信任造成巨大的损害,人们开始质疑网络安全及信任度。现阶段,教育技术支持教师职工学习软件等,且更加注重网络安全培训,但网络监控队伍仍然薄弱,缺少系统建设及人力资源的完备性[4]。
  4 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的创新路径
  4.1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整体结构设计
  为了促使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的有效融合,应围绕大数据技术展开智慧校园的建设。移动互联网起到神经网络的作用,通过智能感知将目标定位在用户个性体验与自适应方面,使其服务于智慧校园网络信息化,促使高校内各项业务实现智慧应用。
  (1)搭建智能感知层。感应技术便于数据采集,对师生网络状态及设备运行实现全面感知,是智慧校园的物质化技术基础。
  (2)搭建网络通信层。无线结合有线网络技术,实现数据实时传输,用户登录获取在线或离线数据,是从网络上对智慧校园的支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1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