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朱丽辉
摘要:气象服务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农业生产方面,气象与农业、农村、农民密切相关。农民可以随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发生自然灾害前,及时采取预防和调整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本文对气象服务的功能及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分析了满洲里地区农业气象服务存在问题,提出加强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防灾减灾;应用
农业生产受气候因素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明显。由于近几年极端天气频繁,如暴雨、干旱、冰雹、大风、寒潮、雷电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今年洪涝灾害造成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4.7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516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1亿元。气象变化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有较大影响,尽管过去和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利用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但是,如果突发自然灾害,如冰雹、暴雨等,还是难以有效应对,将给农业生产带来非常大的损失。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水平,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是促进当地农业健康发展、提高农户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强化基层极端天气预警服务及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切实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2020年满洲里地区的气温偏高,年降水量略多,大风日数偏多。春季气温偏高,降水量略少,季中有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季末局部地区出现冰雹灾害。夏季气温略高,降雨较多,对流天气频繁,多地出现冰雹、暴雨和洪水灾害。秋季气温普遍偏暖,降水普遍较少,强风日照时间较多。初秋气温极高,部分地区对流天气造成冰雹灾害。中后期冷空气活动普遍,多次出现寒流。 冬季气温普遍偏高,降水量少,降雪日得飨陨儆诔D辍
气象服务是以气象为主要对象的服务,主要包括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和科技服务4个方面。四者主要为市民、各行各业及政府部门提供气象服务。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会引起农田生态系统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较大影响,如发生暴雨、冰雹、大风等复杂多变的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冲击强度较大。气象服务主要用于预测各种自然灾害,是预防和减轻农业灾害的重要措施。农民了解未来的天气变化,以及在什么时间对农作物生长有比较大的影响,针对不同情况,可以提前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将损失降到最低。
气象服务的领域和方法有了长足进步,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呈现出现代化、多样化、立体化、系统化,具有多种形式,如互联网、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公共电子显示屏、人工报警机构、报警系统、电子自动报警和卫星接收器等服务呈现细分化趋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向高品质、差异化、个性化的方向转变。要求农业生产在稳定高效的基础上,向优质高效生产转变。但是,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作物产量取决于自然条件。近年来,过度开发对自然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自然灾害也在逐年增加。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气象服务从农业生产需要出发,结合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农业气象定量评估技术等,预测未来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采取应对策略,减少因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对农业生产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
满洲里气象服务仍采用传统设备和技术手段,使用的设备及工作方式比较落后,缺少专业化、个性化和更加精确的产品,因此,无法满足行业和领域的需求。在偏远地区未建立防灾减灾系统,如防雷预警、干旱监测、低温冻害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出现极端天气时,不能第一时间通知农民做好预防措施,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此外,通过对当地农民的调查得知,农民获取天气信息和自然灾害预警的主要方式主要是电视或广播,获取信息不及时。主要原因是网络覆盖率低,阻碍了信息传播的渠道。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的信息滞后,制约了当地农业发展。
5.1 加大观测点的建设力度
在已完善区域内气象观测站的基础上,完成四要素区域站和两要素区域站的升级改造任务。据悉,四要素区域站监测项目为温度、雨量、风向和风速,两要素监测的项目为温度、雨量。区域气象观测站网的建成,有利于气象部门加大灾害性天气状况的监测密度,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精细度,满足人民群众对气象信息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区域气象观测站所采集的数据有助于分析各地气候特征,积极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
5.2 建立健全灾害天气预测系统
目前,满洲里地区的天气预测系统已经趋于完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提高预测系统性水平,增强预测系统的安全性、高效性、还有精确性,将其准确、及时地运用到农业气象灾害中,利用气象现代化设备及优势,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灾害天气预报系统,加快发展气象服务,这将是时代及科技发展的大势所趋。为此,需要完善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强化新技术及新方法在气象灾害预测预警中的应用,提高气象灾害预警功能及精细化水平,获取更全面、准确的灾害信息。
5.3 加大气象科普宣传力度
创新气象科普宣传方式,加强气象科普针对性,利用气象科普示范基地、网络平台、大型活动等向农民传授气象基础知识,为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提供气象支持。建立和完善各种气象科普宣传平台,加强气象科普基地和设施建设,提升气象科普能力,气象部门要充分利用每一次服务的机会,大力宣传气象服务的重要性。结合直播平台,契合新农户的信息获取习惯,促进信息传播有针对性地改进。
5.4 提高气象预报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为深化气象服务工作与农业生产的融合,各地区气象服务部门需要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确保气象预报信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气象部门必须结合不同地区的区域气候,特殊的地形,充分考虑天气气候的复杂性和局地性,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报信息的针对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此外,气象部门要与气象专家深入合作,加强区域性小气候特点进行科普宣传,提高气象服务效用。
5.5 推进农业科学化、现代化发展
在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中,为保障农业生产正常高效,农民可以根据气象服务信息,提前做好预防工作,营造有序、有备无患地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局面,确保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借助气象服务,减轻农业灾害损失,稳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已成为气象服务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不同的农作物,对生长环境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气象服务需求也凸显出来。因此,气象部门必须深入研究不同作物的生产和种植方式,推进农业科学化、现代化生产,满足多种作物的生长需求。
5.6 增强灾害风险预警能力
早期天气预警是指通过当地气候变化,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天气信息,让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一定提升。目前,虽然农业现代化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依赖程度还是很高,出现自然灾害时,农民缺乏防灾救灾的相关知识及自救能力。针对目前的状况,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可以为农民提供近期气候变化,利用有效的预防策略,选择合适的作物进行种植。同时,各地区气象服务和卫星的有效融合,显著提高了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和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和科学性,体现了气象卫星在预警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作者简介:朱丽辉(1975-),女,本科,工程师。从事民航气象服务工作。
nlc2022072214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64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