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味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熠
鸽哨声声萦回于耳畔,炉子里的蜂窝煤呼呼地吐着热气,睁开眼看到天花板上闪烁着梦幻般的五颜六色――那是阳光透过窗玻璃照在洗衣盆的泡沫水里,又反射上去的光斑。鼻腔里充盈着豆浆油条的诱人香气,不用姥姥招呼,馋嘴的孩子自己就爬出被窝了:童年每一个冬日的清晨,我都是这样起床的。
天儿好的时候,姥姥就把棉被甩到自己搭的小晾台上晒一晒。那天蓝嫩粉的缎面,蓬松乳白的棉絮,在阳光拢成的金网上铺成一片五彩斑斓的波涛。经过上午清爽利落、下午温暖醉人的阳光盛宴,整个被子像是发酵的面团一样膨胀出一圈,神奇地泛起朦胧的白光。姥姥这才满意了,把被子抱进来,对我说,你闻一闻这被子,有太阳味儿。
后来我对朋友说,你们什么都送干洗店,要不就是用些奇怪的射线给物件消毒,倒不如用最天然环保的方式,还能知道什么是“太阳的味道”,人家付之一笑。但我一直相信,这种听上去最好玩儿的味道是的的确确存在的。我们住在北京南城的简易楼区,在那个红砖灰瓦、胡同蜿蜒的小世界里,有许多独特的说法和讲究,使得这个小洞天按照自己的节奏悠闲地运作。与我们一街之隔就是繁华的大道,上面载着川流不息的城市红细胞,在北京的血管里奔流忙碌,为前途,为生计;而住在“简易楼”里的人们,每天也要离开家融入其中,朝九晚五、风尘仆仆地生活。然而,只要回到这片南城的边缘,他们又悠闲起来,摇着蒲扇坐在小道边喝啤酒吃毛豆,看着各家孩儿们到处捉迷藏或者跳房子。
那时候我从未想过,为什么南城的生活这么不同。简易楼――这些五六十年代城市规划的产物,至今仍保留着职工分配住房年代的朴实无华,也减缓了这里的居民的生活节奏。让我常常困惑,到底是时间辜负了南城的简易楼和巷弄,还是这些高低参差的老旧建筑用他们独特的力量凝滞了时间?如今很多影视剧对这种“筒子楼生活”不厌其烦地构思与重现,可惜,感觉总是有点不对。因为不管编剧们是否真的住过简易楼,他们似乎总是记住了这里生活的俗,却忽视了背后的雅。那些歌一样的吆喝,梦一样的味道,不仅仅是忆苦思甜的道具,也是岁月烙印给我们留下的生活态度。
似炉台上烤红薯散发的甜味,像花盆的泥土中水分慢慢蒸发干燥的气息,带着母亲拥抱孩子的温暖臂弯的热度,伴着长辈们规劝年轻人时言语间的淡淡苦涩与清香,让人只愿沉醉其中――我将尘封着的所有美好感觉复述一遍,也不能说清小时候嗅着刚晒好的被子,嗅着太阳的味道时,心里是怎样的感动。住在简易楼的人多半贫穷,但乐观;生活对人们也许不公平,重要的是懂得怎样与她和谐共处。用手指抚过简易楼的红砖时,就好像抚过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的皱纹,不用说什么,无言中已经有了道理。
读书去,实习去,领奖去,生活越来越精彩,南城也离我越来越远。有一天,看到一个帖子――简易楼是人住的吗?看得心里寒了。只是路过,只是惊诧,然后将简易楼种种不好昭告于天下,一逞口舌之快。殊不知,还有许许多多普通人,住在也许比他们年纪还大的简易楼里,他们努力工作养家糊口。只是大城市的生活水平太高,他们连当“房奴”的资格都没有。这片浸染着落日余晖的楼与巷,他们还会继续住下去。下水管如何堵塞,街头怎样喧闹,于看客只是猎奇的一瞥,对我们这些住过南城、住在南城的人,却是亲切又辛酸的珍贵记忆。把穷人生活当成笑话来看的人,血液中大概少点温度。
生活一天天变好,当然相信简易楼也会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希望在光鲜的大城市里,仍然有个可以晾晒心灵的地方,为我们晒出太阳的味道。
编辑/麻 雯mawen214@163.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623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