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爱心托起学生心中的“太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基本情况
  王超,男,10岁,性格外向、聪明好动,学习习惯不好,自尊心强。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上课扰乱他人学习,随便讲话、耍怪态等;下课胡乱打闹。如有不顺心,捉弄、欺负其他同学,搞恶作剧。
  二、原因分析
  通过近两个月观察了解,我发现王超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学生中的小霸王;心理方面不思进取;劳动方面意识淡薄、敷衍,感觉劳动可耻;学习意识较差,感觉学习没用。而形成以上几种行为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家长溺爱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其父母整天忙于汽车运输,很少回家,家庭条件好。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带,隔辈人特殊宠爱,不管孙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爷奶什么都答应。孙子无理取闹,老人拗不过他,便一味地迁就、满足,要啥给啥,要啥买啥。不给买就哭闹。而且越演越烈。
  (二)学生反感
  王超同学在班里总是想引起别人注意,上课做小动作,胡乱地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不完成作业……久而久之,同学们反感的目光,老师严厉的批评导致了他对学习的厌恶,渐渐地他对自己也失去信心。作为一个10岁的孩子,同学们不理他,不能和同学进行正常交往,内心也是非常不好受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性格也越来越孤僻。
  (三)家教的粗暴
  虽然父母对王超在生活方面极其奢侈,物质上给与最大的满足,要啥给啥,但对王超的学习成绩很重视,希望能从学习上出人头地。一听说成绩不好,不问原因就是一顿打骂,很少有耐心地沟通与交谈。长期下来,王超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越来越自卑,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和老师、家长对着干。
  三、心理疏导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切实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通过与孩子沟通和家长交流,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的心理辅导,加强对他的心理监护,使他的心理健康发展,从本质上转化他,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性。使他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一)深入家庭、进行家访,做好家长工作
  孩子是家庭的影子,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要想解决他的不良表现,还得从他的家庭入手。
  首先,找家长谈心,帮助家长提高思想認识、转变观念。交谈中向家长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不要一味地包办,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引导孩子勤俭节约,让孩子知道挣钱的辛苦和创业的不容易。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其次,走进家庭,了解孩子学习的环境。孩子总是和爷爷奶奶在聊天中写作业。听到这些我似乎找到了孩子写作业心不在焉的真正原因,我建议家长为孩子设计一个房间(家里房子充足),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使孩子有一个安静学习的小天地。同时要求爷爷、奶奶不要干扰孩子学习。
  再次,要求父母多抽时间陪孩子,陪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作为家长,每天应与孩子交流,了解今天老师讲的内容,布置了什么作业等,家长要认真地倾听。家长也要在一旁看看报刊、家教周报等,形成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
  (二)找出孩子“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
  我发现王超同学虽然经常犯错误,但他依然有向上的愿望,比如他经常模范小品演员的表演,非常形象和逼真,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然后自己露出天真开心的笑容。上课时,认真听讲时也抢着发言,和别人讨论也挣得面红耳赤……他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不闹事的时候还挺讨人喜欢的,所以我们可以发掘他这些向上的可塑性,对他进行正面教育。上课时,有意识地让他多发言,小组讨论时让他担任组长汇报。特别是当他的回答有新意时候,要抓住时机地进行表扬,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每当学校有活动,可以让他参演小品排练等,让他的优势得到发挥发展。
  (三)动员班干部,发挥班集体作用
  班干部在班级中是最有说服力的,有一定的凝聚力,往往一呼百应。我号召班干部带头和他玩游戏。如果中途他又有意地犯错误了,班干部应大度一些,并暂不汇报老师,但给他提个醒,以此来触动他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不足。这样能通过同学的忍耐,帮助他在集体中找回自我,学会交往,谦让,和同学平等相待。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集体的帮助让他感受到了同学对他的信任,是自己的益友。慢慢的在大家的感化下王超同学的“逆反心理”得到了很大的改变。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不乱发脾气了。班风更好了。在这以后的学习中,我始终坚持“欣赏、夸奖、鼓励”的方针。他的成绩也一步步上升。
  四、辅导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师生共同努力,王超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平时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能主动退让。家长也反映他在家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不会想要什么就非得到不可,脾气也越来越好了。他从一个令人讨厌的孩子,成为班级中受人欢迎的一员。课后也能按时完成作业,积极为集体做事,班级中人缘也比较不错,是班级中著名的“笑星”,期末考试中,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应该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与疏忽。我们要运用教师的爱心和耐心去影响他们,通过我们的笑脸和包容创造和谐。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学生,赢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用我们的真情换取他们的真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26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