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步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开津

  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村消费,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统筹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2005开始,我省陆续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2009年2月,我省又启动了“家电下乡”工作,还将在全省实施“农超对接”项目。这一系列面向农村的市场建设工程的实施,对解决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农村商品流通渠道不畅、农民“买难”“卖难”等问题正在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建立城乡双向流通网络,扩大农村的消费、就业和收入。在当前背景下,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何重要作用?目前这些工程和项目取得了什么成效?今后将如何进一步搞好这些工作,为建设完善我省农村市场体系提供更好的服务?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副省长蒙启良。
  《当代贵州》: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带来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对于我省而言有何重要意义?
  蒙启良副省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是落实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和措施,稳定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村消费。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统筹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带来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对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9年前6个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55.46亿元,同比实现增幅18.6%。其中,农村市场消费增幅快于城市2.4个百分点,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由此可见,农村市场消费总量的迅速增长迫切要求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当代贵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一系列关乎农村市场的工程(工作)的实施对推动我省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效果何在?
  蒙启良副省长:我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省可累计完成农家店11078个和20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覆盖全省100%的县(市、区)、100%的乡镇和50%的行政村,争取到国家财政投入7500万元,带动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3.5亿元,新增营业面积45万余平方米,实现销售15亿多元,解决就业1.8万多人,初步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4年多来的实践表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抓住了当前我省农村市场建设的关键之一,由于其对象面向广大农村地区市场、主体(有实力的流通企业市场化运作)、目标(建立、改造配送中心与标准化农家(店)明确,政策扶持到位,组织实施有力,工程受到了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广泛欢迎和好评。小小的农家店,解决了困扰农民多年的消费不方便、不实惠、不安全的难题,成为拉动农村消费的有效载体。从根本上说,它是“现代流通方式下乡”,是“新型消费观念下乡”,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城乡之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市场建设和流通体系的改革、重组,来拉动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引导消费、促进农村市场繁荣的有效举措。
  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省可完成“双百市场工程”项目35个,争取到国家财政投入商务部资金支持3800万元,带动企业投资1.3亿元,企业年新增效益10.6亿元,带动农户78.4万户,农民新增收入8.9亿元,在完善我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基础设施,扩大农产品流通,解决农民“卖难”问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双百”的直接推动下,我省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经营环境明显改善。拓宽了农产品流通渠道,推进了流通方式创新,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
  我省从2月1日开始启动家电下乡工作,到2009年8月12日,销售金额已达3.38亿元,目前已有7211个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完成备案,覆盖全省88个县域。实施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家电给予财政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保增长、扩内需的重要举措和惠农政策,有利于扩大农村消费,激活农民群众购买潜能,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汽车摩托车下乡”实施以来,销售情况良好。到2009年7月31日,全省共销售37785辆,其中汽车6828辆,摩托车30758辆,销售金额达4.19亿元。已兑付财政补贴资金4427万元。
  《当代贵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省将如何利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工程(工作)做好我省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蒙启良副省长:为搞活农村流通,拉动农村消费,在当前形势下,全省各地商务部门要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为目标,以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扩大农村消费为重要任务,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家电下乡”等为抓手,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促进农民增收,拉动农村消费。
  一是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要进一步拓展农家店经营范围和服务功能,积极推进“一网多用”。要扶持和加强配送中心的建设,支持更多有实力的流通企业进入这项工程。
  二是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民增收。一方面,继续抓好“双百市场工程”,不断推动省内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升级,完善市场冷链、消费安全、独立封闭活禽交易屠宰区等准公益性设施,扶持交易、仓储、加工、配送等经管设施建设或改造,培育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另外,要积极开展农产品“农超对接”。引导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对接,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帮助农民培育农产品自有品牌,建设从农产品产地到超市的冷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快速检测系统,促进产销衔接。
  三是健全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流通网络,拉动农村消费。家电下乡是惠农工程,工程的实施对于激活农民购买能力,加快农村消费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要按照国家提出的“把家电卖给农民越多越好”的要求,全面开展“家电下乡”工作,把“家电下乡”作为服务农民、扩大消费的重要抓手,全力抓紧抓好。要建立和完善销售和服务网络,加强对“家电下乡”企业的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家电下乡”目标工作考核制度。
  《当代贵州》:在加快建设农村市场体系工作中,我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蒙启良副省长:一、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仍然严重制约着农村市场的发展。这些年来,虽然我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全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特别是县域交通闭塞的状况长期没有改变,严重制约了农村商品生产,农民种出来的东西很难运出去、卖出去,农民也很难真正实现脱贫致富。7月20日召开的省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指出,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商品化是当前我省农村经济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提高农产品商品率的根本又在于改善交通和流通条件。
  二、要培养以农民和农民组织为主的市场主体。发展农村经济,核心是如何组织农民进入市场,使农村经济繁荣发展,以什么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率、解决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是关键,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构筑农业融入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的大格局,就要积极培育最能发挥活力的农村市场主体,让农民更多地组织各种经济技术合作组织,提高生产效率,让农村市场焕发生机。合作社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新型农村市场主体,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三、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和农产品标准化建设。要帮助我省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市场信息系统,促使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信息联网,及时向社会发布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的数量、品种和价格等信息,为各类市场参与主体提供快速、便捷的信息服务。同时,要加强农产品包装与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我省目前农产品交易以初级产品为主,生产销售者对于产品的分等、分级、分类、定量、包装、产地、生产日期等交易基本条件标准化程度低,产品的保鲜、冷冻、分装、改装、各环节的必要加工等条件也很不完善,在这些方面也需改进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989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