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中国失业的形成机理及治理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安玲玲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071-02
  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失业问题一直严重困扰着中国的发展。20008年8月的华尔街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更是使中国的失业现象雪上加霜。而我们,作为两年后即使将走上社会、面临就业问题的高校研究生,应当密切地关注国家的失业问题,更是当从现在起,全面提升自己,从各方面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失业现状、导致失业的原因以及失业的社会影响,并根据所学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
  关键字:失业 形成机理 治理方法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激增、经济结构的迅速变化,失业问题在中国这个发展大国逐渐变得严峻,而随着高校的迅速扩招,高校教育体制弊病也渐渐暴露,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以往相比有所下降,大学生也成为失业人口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失业现象在高校中也日益受到关注。
   1、失业的概述
   1.1失业的含义
   失业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社会形态,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与就业岗位相互脱节的一种状态。我国对失业的定义为:在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周内未从事有收入劳动,当前有就业愿望和可能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职业的人员。
   1.2失业的分类
   宏观经济学通常将失业分三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及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摩擦性失业被认为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对任何人或家庭来说,它是过渡性的。因此,摩擦性失业不被认为是严重的经济问题。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当经济中的总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总产出时,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较普遍失业。
   2、中国失业的形成机理
   2.1中国失业现状
   失业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失业现象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进入21世纪后,失业形势很严峻。
   2000年―2008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自2000年至2008年,中国的失业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国家的事业情况都是与经济成长呈反向关系的,这也就是说,一国经济不断增长,经济规模就会扩大,雇佣需求随之增加,就业情况也就好转,反之,一国经济增长减速,就业情况就越恶化。可是中国却出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就业情况快速恶化的不可思议的现象。从2000年至2008年,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失业人数呈加速上升趋势。经济发展的同时就业反而恶化,是中国失业现状的一大特色。
   结构性失业是中国社会中最为普遍的失业现象,目前的状况体现在:
   (1)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2)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
   (3)下岗职工再就业形势严峻
   (4)大学毕业生成为新的失业群体
   2.2中国失业现象的原因
   2.2.1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不平衡,导致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并且国家正在大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随着农村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必然的趋势。
   2.2.2劳动力总量增长过快,居民教育水平普遍偏低
   中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供给远超过需求,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严重失衡。据国家统计局预测,中国劳动适龄人口2010年为9.70亿人,2020年将达到最高峰约9.97亿人,中国总人口增量达到了一个高峰。我国的科学教育水平仍处于落后状态,文盲在求职者中仍占据很大的比例。即便是高校毕业生,由于中国高校教育水平的局限性和近几年的持续扩招,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也有待提高,很难达到社会对于高端人才的要求。因而造成高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专业的严重不对口现象,导致大量失业。
   2.2.3就业服务市场中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在摩擦性失业中,有一种很典型的现象,即具有某方面特殊技能的求职者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找到合适的岗位,而某些用人单位有时又很难寻找到具有此种特殊技能素质的人才,双方均不了解对方的状况,都在为寻找工作和寻找人才所苦。这一现象是由于求职者与招聘者的信息不完全造成的。
   3、中国失业现象的影响
   失业现象对国家有两种主要的影响,即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
   3.1社会影响
   在中国社会中,失业现象威胁着社会和家庭的稳定,更严重打击了失业者的情感。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高校毕业生不堪就业压力跳楼身亡甚至袭击别人;常常听说,某个家庭因为丈夫长期失业,导致家庭关系破裂,妻子另觅新欢;求职者因长期难以找到工作而失去自尊和自信,最终导致心理疾病更是时有发生。这充分证明,在中国失业已经对社会、家庭、个人都造成了极大危害,对社会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3.2经济影响
   失业的经济影响可以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解释。当失业人口过多时,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就白白损失了。从产出核算的角度看,失业者的收入总损失等于生产的损失,因此,丧失的产量是计量周期性失业损失的主要尺度,因为它表面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
   4、应对中国失业现象的治理方法
   4.1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克拉克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构成会逐渐由第一产业占优势而逐渐转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优势。
   就中国的现状而言,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资源、自然资源和技术资源则相对贫乏。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失业问题首先应该充分认识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这一事实,更多考虑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第三产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强,而且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弹性较大,多数要求不高,比较适合中国下岗失业人员的素质现状。
   4.2全方位提高科学教育水平,改进求职者各方面的素质
   中国劳动力数量庞大但综合素质较低,一般劳动力严重过剩,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目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劳动力素质低,从事非农产业的能力差。因此,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并促进社会力量办学,积极开展以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和培训,努力培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要求的人才,努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4.3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首先,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建立统一高效的劳动力市场。政府解决失业问题的宏观经济政策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
   其次,要加强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尽快建立起全面、高校的就业信息网络。从而就业信息在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充分传达,减少因信息内部完全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摩擦性失业。
   再次,通过确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地位,打破劳动力流动在地区、部门、城乡之间的各种制度性的障碍,清除劳动力市场的各种行政性分割,形成完善的市场就业机制。
   另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主要通过财政、税收和用工补贴的方式,根据企业雇用下岗失业人员的数量、时间给予经济补偿,以降低企业雇用劳动力的成本。通过实施就业补贴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实现了社会安定,为实现促进就业的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5、结论
   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都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而中国的失业问题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因此,要解决好中国的失业问题,就要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和把握其中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解决好当前的失业问题,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通过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对于中国失业现状、失业原因、失业影响以及解决对策等方面的分析,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失业形势。我们相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失业这一长期困扰中国的问题将会得到缓解。作为两年后将走上社会,面临就业压力的高校大学生,我们应当密切关注国家乃至世界的失业问题,更应当从现在起,根据社会不断变化的人才需要,适时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为将来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波.中国失业限制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高鸿业.宏观经济学[M].人民出版社,2008(12).
  [3]靳英华.我国双重转变过程中的就业问题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10.
  [4]杨伟国.转型中的中国就业政策[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5.
  [5]萨缪尔森.经济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84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