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广西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宁德君 邓肖丽 覃升堂 蒙振海 蒙文艳 莫祖伟

  摘要:文章在深入分析当前广西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剖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新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从领导机制创新、运行机制创新、系统整合创新等方面探索新时期广西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际指导,进一步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5-0100-06
  
  当前。研究广西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理论意义上,廓清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作用原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把握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殊规律,推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实践意义上,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大批高素质的建设人才,这对于担负建立人才高地重任的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新的标准。现实情况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开发,近几年广西高校发展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民办高校尤为突出,截止2010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办高校数量达到14所,质量和规模都有了很大的飞跃。但也应当看到,由于起步晚、办学经验不足等原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方面还亟待加强,其中机制不健全、不配套、不协调是主要障碍。因此在广西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进而为广西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思想端正、觉悟水平高的有用人才,成为民办高校管理层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当前广西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软硬件建设不配套
  民办高校的新生力量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注入了活力,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但是,广西民办高校普遍建制短,建校最长的邕江大学为25年,建校短的则一年不到,平均建校年龄也就是6-7年而已。由于起步晚,因此大部分民办高校都把工作重心集中到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上,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软件建设滞后。建校初期把工作重心放在校园硬件建设无可厚非的,因为良好的校园环境等硬件设施是大学教书育人的物质载体和必要基础。但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一个需要软硬件相互协调的综合工程,软件建设跟不上也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渗透机制不健全
  广西民办高校大多处于城郊结合部,而且多是新建校,各种文化体育设施很难满足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精神需求。缺少时间和校园文化的沉淀,难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校风、学风来熏陶学生,文化环境的空白导致学生易受社会风气熏染,增加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
  
  (三)队伍建设不稳定
  目前广西大部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教师较少,许多辅导员应届毕业又大都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加之师资流动性过大。学校难以组建一支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加大了思政队伍的培训难度。
  
  (四)组织运行不通畅
  与普通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同,民办高校一般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而民办高校的党组织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定权,出于精简机构等考虑,从事政治工作的专职人员较少,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导致党团组织和行政部门协调沟通不到位的问题客观存在。所充当的教职工和学生之间桥梁纽带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五)新旧机制不衔接
  广西民办高校的管理层和思想政治工作一线教师很大一部分是从公办院校出来的,再加上大部分教师是刚毕业不久,所以在学校软件建设滞后、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部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建设方面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照搬和模仿公办院校的现有机制。但是民办高校的实际运作情况和公办院校是有着很大区别,很大程度上并不适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于是各民办高校也积极加以探索和创新,从而加剧了在机制转型中新旧机制不衔接的情况出现。
  
  二、广西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机制创新须先行,这是因为机制创新不仅能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而且是思想政治工作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的必要前提,更是思想政治工作由理论到实践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广西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一套适应新形势需要和反映民办高校特殊规律的新机制。
  
  (一)机制创新是为了开创新局面、顺利实现机制转轨的迫切需要
  研究表明,广西各民办高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建设,成绩斐然。但从现状看,当前体制还部分存在不适应性,不同程度存在“软”、“虚”、“松”、“旧”等弊端,且随着新形势下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四个多样化”的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不适应现实工作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彰显。
  1.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有机制存在不适应性。首先,领导体制的不适应。民办高校的领导体制的主要形式是董事会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对学校重大事务具有最终决定权和话语权,加之民办高校“突出应用、能力中心、市场导向”的办学理念,就极易造成重物质轻精神,“一手硬,一手软”,导致业务技能教学和思政工作教育“两张皮”现象的发生。其次,运行机制的不适应。领导机制是否健全有效直接影响运行机制的运作效率,在民办高校运行机制中也同样存在思政工作和业务教学不能有机结合的情况。受领导机制影响,部分机构轻重行政轻思政,部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思政教育活动重形式轻实效,特别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重说教轻实践,“一本教材打天下”,使得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命线”地位不能得以确保。再次,队伍建设的不适应。一是有限专职人员与学生人数剧增之间“一对多”的矛盾问题。二是思政队伍青黄不接、理论武装不够、实践经验匮乏。三是配套的相关选拔、激励、培训、考核机制尚不健全,思政队伍的积极性有待提高。最后,评估机制的不适应。评估机制的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不可或缺的环节,因为前者是后者的指挥棒和调节阀。但目前这方面仍存不少问题,如重结果轻过程,重活动轻总结,重定性轻定量,一定程度上造成考核指标务虚避实。评价活动缺乏可操作性。
  2.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机制问存在不均衡性。均衡性是体制创新的必要条件,也是机制发挥最佳效能的充分条件,而目前不均衡性成为制约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机制创新的最大瓶颈。不均衡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机制间的均衡问题,即旧机制与新机制的衔接转换问题,这是从历时

性角度去分析研究问题。从技术的视角看,需在承继传统机制的基础上创建新机制。关于这个方面,当前客观存在着两个错误认识:一种是固守传统,一种是一味求新,前者过于墨守陈规,总是固守已有的经验和做法,“姜是老的辣”,而相对忽视新形势发展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体制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后者则一昧追求标新立异,追赶时髦,而不顾现有的实际情况,一切推倒重来,轻视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借鉴。这两种做法对机制创新都是有害的,往往是旧的机制未被扬弃,而新的机制又未建立,从而造成新旧机制衔接断层乃至“体制真空”现象的发生,“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就形象地说明了这样一种困境,在当前信息化时代条件,又往往面临传统教育阵地还未巩固,网络新兴阵地又未占领的尴尬局面。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一个最接近机制创新的过渡性机制,使其能承下启下,保持机制间的短期均衡,进而达到机制间的长期均衡状态,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机制运转的效率,最大程度减少机制转换带来的震荡性和负面影响。第二,机制内的均衡问题,这是从共时性的角度去考查论证问题。从系统论观点看,机制属于系统论范畴,其总体机制功用的发挥取决于其系统内各子机制整体合力的藕合,基此,系统内各子机制若能协调配合,相互促进,则能大大增加机制的“内生变量”,进而促进机制的总体功用、加速整体机制创新的进程。
  当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内不均衡的情况大量存在,具体表现在领导体制、运行机制、队伍建设机制、考评机制等存在不和谐甚至相互矛盾、各行其是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体制的相互内耗和不均衡发展,而这种体制内的不均衡又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体制创新的顺利实现。因此迫切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科学发展,构建思想政治体制创新的协调发展机制。
  
  (二)机制创新是为了体现特殊性,适应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殊规律的内在规定
  毋庸置疑,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只有在准确分析这种特殊性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提出方针对策,只有遵循把握了这种特殊规律,也才能真正实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创新。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何充分利用民办高校更为灵活的办学自主权和市场化办学机制优势搞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如何在机制创新过程中有效化解民办高校资本寻利性和教育公益性矛盾的两难问题,如何在职业类院校日常教学中树立大思政观,在突出应用性的同时兼顾思想性,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技能学习有机结合等。但概括说来,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管理机制上,民办院校实行的董事会下的校长负责制,与公办院校党政联席会议制相比,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责、权问题变得特别重要,如何建立一个更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制衡机制成为首要课题。进一步看,作为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党组织职能亦有区别,一般说来,民办高校党组织行使的是配合服务、建言建策的职能,而公办高校党组织则对学校重大事议具有决定权,如何发挥民办高校党组织的指导作用亦成为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关键所在。二是工作对象上,相比于公办院校,民办高校学生存在入学成绩低、社会声誉不高的客观事实,学习动机上存在职业意识强而政治理论基础弱、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心理问题上存在自卑倾向,加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多样性,使得情况变得异常复杂,必须充分考虑对象特点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方能更好地进行机制创新,真正增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渗透力、感召力。三是保障机制方面,专职队伍人手不够、兼职教师一身多职、选拔任用不够科学规范、培训教育缺位错位等队伍保障问题,专项基金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等经费保障问题,都影响到机制创新的效率。
  
  (三)机制创新是为了突出协调性,有效解决制度与人悖论的本质要求
  应当说,机制创新不单单是“定规立制”的问题,因为归根到底,制度是由人来创设并为人服务的,因此制度与人“和谐”的重要性变得相当重要。但现实中,却往往存在制度与人的悖论,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说得就是这个道理。从实际情况看,广西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或多或少存在“制度与人”不能有机结合的情况:一种情形是“制度管死了人”。表面上看这种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做法的确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规章制度,貌似“铁令如山”,但实际思想政治工作情况瞬息万变,因时间地点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这种类似“刻舟求剑”的做法原则性有余、灵活性不足。第二种情形是“人管死了制度”。这种观点认为制度是人定的,因而人对制度具有最终话语权,只要人需要,制度随时可以朝令夕改,这种做法过于随意和武断而缺乏科学性和连续性。除此之外还有第三种情况,就是制度与人“两张皮”的情况。制度照定,但形同虚设,主要功能是应付形势和上级检查,至于办不办,最终还是人说了算。
  综上所述,只有解决了人与制度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制度为保障,以人为主体,才能既照顾到制度的规范化又充分张扬人的主体性,进而在保持二者合理张力的基础上真正实现民办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
  
  三、广西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的思考
  
  建立适应时代要求和高校自身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是研究机制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提高大学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力保障。本文结合理论界的探索和广西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经验,以期提出广西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的可行思路与途径。
  
  (一)领导机制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党组织要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鉴于广西民办高校的运行和管理框架体系与公办院校的运行体系不同,民办高校内部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领导者的行政权,成立党委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对思想政治工作实行决策权和监督权。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涉及人员、岗位、装备和资金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要由一个强有力的、权威的领导牵头组织协调。民办高校给予思想政治工作领导者加强行政权力,恰恰是可以改变现实存在的“软件领导”不强、“硬件领导”缺位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有效克服当前民办高校党委持有资源不足的问题。当然,前提是民办高校的行政一把手能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对学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甚至于是对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能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在实际工作中给予人财物各方面优先配置。民办高校的领导层和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新时期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把握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将之作为确保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学

校稳定发展的首要任务和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慎重对待,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个保障的平台。行政领导只有提高认识,及时调整自身态度和行为,才能从根本上破解思想政治工作软弱无力的局面。
  
  (二)运行机制创新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一个系统,其功能的发挥取决于各子机制的藕合,只有均衡、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才能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整体效益的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涵盖方方面面,但概括说来,重点包括保障机制、渗透机制和激励机制三个方面,前者是为思想政治工作正常运行提供人力物力上的硬件保障,后两者则分别为思想政治工作运行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动力支持。
  1.保障机制。“保障机制,任何机构有效健康的运行都与其健全的机制不可分割,作为共同目标而集合起来的保障这一机构运行的机制是该组织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样需要相应的保障机制来保障,广西民办高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保障机制。实践证明,过去那种“一支笔,一个本,一张嘴”的工作方式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有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必要制度保障,这是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和保证。
  (1)队伍保障,完善队伍建设机制。要扩大、充实和提高专兼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与公办院校稳定健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包括教师和辅导员)不同,民办高校采用的是聘任制,没有编制,所以教师流动较频繁,基本上不能形成一支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因而,首先要建立一个有利于教师和辅导员开展工作和发挥才干的平台。其次是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培训机制,使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培训能够规范化、常规化,不断提高民办高校思政队伍的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弥补工作经验缺乏的不足。再次,构建全员育人机制。在当前专职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下,需加大对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覆盖面和辐射面,充分发挥高年级优秀学生的作用,如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就从大二、大三优秀学生中选拨品行优异的学生作为大一新生班主任助理,这一举措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探索,目前已取得良好成效。同时专业课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应与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全员化。第三是建立合理的选拔机制。各民办高校要出台完善的政策,落实好辅导员等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教师的职务、工资福利,专门开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自身能力和理论研究水平,使广大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生活有保障,事业有发展空间。
  (2)物质保障,加大经费投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一定物质条件。民办高校要加大投入改善条件。经费投入的范围包括提供充足的思想政治科研经费、教育宣传活动经费以及考察培训和奖励经费等。同时还要提供必要的场所和高科技设备,使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生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2.渗透机制。坚持“两课”的主导地位,发挥“两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同时也要建立渗透机制。相对于“两课”显性教育而言,隐形教育更能体现教育效果。渗透式的隐形教育通过一种日常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能有效避免学生的逆反心理,更符合学生的内在接收图式。
  (1)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进行人员的渗透。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尝试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入到学生宿舍区。第一,学院学工处优选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宿舍管理员负责承担起学生在宿舍区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在管理学生的同时,还提供各种服务,与学工处教师一同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实现管理、服务和教育的有机统一。第二,学院还成立了学生宿舍资助管理委员会,让同学们参与到宿舍管理中来,协助学工处教师检查宿舍卫生和宿舍安全文明,同时学生干部和学生宿舍自主管理委员会成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榜样作用、辐射作用和同辈教育作用。建立和完善宿舍文化教育平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各种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通过人员的有机渗透,确保民办高校学生工作部门能够有效指导宿舍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学生提供良好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2)发挥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围,发挥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作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融通。广西民办高校在加紧校园硬件建设的同时,应积极通过第二课堂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软环境。团委要领导大学生联合会和各社团开展一些具有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进取心,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通过举办美食节、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和篮球比赛等一系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环境育人效果。
  3.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通过表扬与批评,颁发奖状、奖金与扣发工资等形式,运用精神和物质的奖惩手段,以达到鼓励、调动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激励的本质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发掘人的潜力,达到实现既定目标的目的。我们认为,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机制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激励。激发其工作热情和潜能,保持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稳定。二是指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确定之后,为了实现目标所制定的政策和采取的各种激励手段,其激励对象是学生。建立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潜能,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1)针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鼓励要注重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物质需求的满足是人生存和发展必备的条件,适当的物质激励能有效调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注重物质激励同时也要重视精神激励,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最后,学院领导要经常给予思想政治工作者情感上的关心,以情感留人。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功绩评价体系,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进行全方面的考量,奖优罚劣,避免一刀切伤害先进员工的积极性。
  (2)在学生方面,以精神激励为主要内容,树立榜样和宣传典型,满足学生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并从政治上、学习上、生活上和工作上全面关心学生,用真心真意感化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在思想政治需要。
  
  (三)系统整合创新
  科学家普朗克认为:“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而且涉及到学校、教师、社会、家庭和学生的各个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创新要落实到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在解决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创新前,首先要解决主客体的问题。所谓主客体的问题就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解决谁是主体谁是客体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四有新人。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一直把学生单纯地作为教育客体,而忽视了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的内在需求,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体地位。
  1.坚持用系统的观念来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个系统整合系统。“这个整合系统的功能就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预期、规范、增效、评估、纠偏、反求等七个方面的功能。”因此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不仅各个子机制要优化,还要着重从整体层面来设计和建设,需要改善机制运行的外部条件和营造适合教育的良好氛围。
  2.要理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各个部门、各个层次、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关系,建立健全责任制,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责、权、利相统一。为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适当放权,发挥基础的作用。要进一步推进院系一级的党政融洽,协调统一,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作用,形成合力,努力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氛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56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