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申 韬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发展和完善,社会对经济类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既精通理论又懂实践的复合型人才是新世纪经济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货币银行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类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之一,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迅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对《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索改革的路子,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货币银行学;教学改革;思考
[作者简介]中韬,广西大学商学院财政金融系讲师,经济学硕士,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8―0203―03
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的货币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运行中,金融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该门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学生们可初步认识金融领域的基本问题,把握整体金融运作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探讨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经济和金融问题,并为经济类各专业的其他基本理论课和实务技能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该课程在经济类专业教学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既体现货币银行学的课程特色和理论体系,又能与其他学科相互衔接、融为一体,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目前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同学历层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雷同。同一学历层次不同专业的教学主观随意性大
对于同一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区分不同的授课对象因材施教,即使使用的教材相同,也应把握好不同的侧重点。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相同的教案轮流适用于不同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在教学内容上随意性太大,任课教师基本上想讲什么就讲什么,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教师没能做到将学生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导致同一学历层次、不同专业的同一课程知识点的涵盖面和深浅程度差异很大,教学水平和效果参差不齐,学生反映较大,收不到应有的良好教学效果,影响了该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计划的安排脱节
货币银行学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很宽,教学面临着内容庞杂而课时不足的难题,而其教学内容更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类专业目前已开设《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它对学生学习和理解货币银行学相关知识有很大帮助。但是,有的专业的《货币银行学》课程却和以上两门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无形中破坏了这两门课程的继承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课程内容的陌生或重复,影响到学生学习货币银行学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应注意货币银行学课程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的衔接与协调,明确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欠灵活。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货币银行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但却不如专业实务课具有技术性、技能性和趣味性。如果按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是单靠教师一味的说教讲解,即在课堂中照本宣科,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平铺,大条套小条,甚至大段念诵教材,讲解中不突出重点、难点和热点,不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忽略每章内的各个目与节、节与节之间以及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教条式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很容易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索然,只会死记硬背,孤立僵化地掌握知识点,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势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而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一来,既不利于教学相长,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真实、公正的考查,考核方式有待合理化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检验。货币银行学课程在经济类专业属于考试课,由任课教师挂牌上课,学生采取自由选课形式,其他专业属于考查课。考试课的考核采取题库抽题,考查课程一般由任课教师自己命题。无论抽题还是自己命题都是一种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但是采取题库抽题的考核形式,任课教师普遍认为对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欠缺。因为按要求题库中各套题中同一类型的题目不能有重复现象,这使得题库出题教师为达到要求在一套试题中无法充分体现货币银行学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应掌握的程度。此外,有的教师不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投入状态和平时学习成绩的考评,用期末考卷作为唯一的考核手段和评价尺度,考前任意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考试结果难以客观全面、真实、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风。
二、对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一)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安排要因层次和专业不同而有所区别
货币银行学课程涉及的内容众多,在教学中不可能将全部的内容一一介绍清楚,因此任课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和同一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选择、有重点地加以介绍,以保证学生在不同的培养阶段上获得相应层次的教育。
首先,同一层次不同专业开设的《货币银行学》课程要统一界定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以保证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实现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例如,对本科层次各专业的《货币银行学》课程统一界定基础性教学内容(约占整体的60%左右),这部分内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覆盖的,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以此保证各专业的学生都能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求;同时,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给教师留出40%左右的自主性教学内容比重,给教师一定的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和余地,以突出各专业的特性并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前沿性和研讨性。其次,应以大纲的形式界定各层次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侧重点,提出差别性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环节的要求,设计不同学历层次的教学组织方案和课时分配的基本建议,选定不同学历层次的基本教材和参考文献,确定出各学历层次的考核标准和侧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层次或同一层次不同专业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对授课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以提高教学质量。对不同专业的教学对象应开设不同学时数和内容的《货币银行学》课程,目前对经济类专业的学生一般开设54学时左右课时,而非经济类专业的学
生开设45学时左右课时比较合宜。但对于函授和干部培训班的学生,应在授课时数和内容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力求做到课时少、内容精、通俗易懂。
(二)教材的选取要考虑到“先进性”和“适用性”
能否使用优秀教材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先进性”和“适用性”是教材选用的基本原则。“先进性”是指教材内容要具有时代特色,能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新知识、新成果,正确阐述本学科的科学理论知识,反映其相互联系及发展规律,既要有突出的学术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适用性”指选用的教材要符合本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取材合适,深度适宜,份量恰当,符合认知规律,富有启发性,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前市场上货币银行学课程的版本众多,各种版本良莠不齐。因此,教师在选取教材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谨慎选择。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构建沟通平台,实现课堂延伸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变黑板教学为CAI课件教学,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化教育设施有机结合,提高单位学时内教学知识量的传递速度。在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文字、图片、视频、色彩等信息载体的综合使用,减轻了单一方式对学生造成的课堂疲劳,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很多知识点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口头表述和黑板上书写浪费大量时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而采用CAI课件教学可节省黑板上写板书的时间,有利于加深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增加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此外,由于经济金融发展变革的速度加快,知识革新日新月异,新版教材的内容也不一定跟得上经济发展的速度,CAI课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加大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积极探索其他教学方法,比如结合实践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自我学习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思辨、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网络改变世界,以网络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极大丰富了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促进了多样化信息的传递。在教学环节中,任课教师可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个人主页、课程互动电子信箱将为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课余的沟通提供便利,不仅保证课程相关资料的最大程度共享,而且保证了学生疑难问题的及时解答,实现了有效的沟通。课堂外教师的课外指导以提出问题、提示思路、激发兴趣、引导查阅资料、组织课外研讨、批改作业论文为主要手段,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加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不断适应经济和金融发展变化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四)建立综合考评体系,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进行综合考评
笔者认为,应改革传统的期末考卷单一性考试方法,建立以考核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通过采用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和规范化考评指标,以保证对学生学习成绩检验的真实性、公平性和合理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各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思考题或作业题,组织学生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并围绕讨论题目让学生写出专题论文,依据学生的作业和论文评定平时成绩。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扩大知识面,增强对货币银行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思考空间。而学期末的考核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采用以考核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单选、多选、判断、名词解释、计算、简答、论述等七种题型,合理确定主观性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注重试题的认知层次和难易程度的协调搭配,便于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为日后的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此外,结合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教师可采取课堂或课余开办系列讲座方式,邀请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使本科生层次的学生了解更多的金融理论前沿,培养对金融理论的科研兴趣、问题意识和学术涵养。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协议单位的现场作业,邀请实践部门业务骨干讲解业务知识与流程,然后提问与讨论,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抽象性理论知识与具体性实践操作相结合,以便对所学知识获得感性理解,从中可以加深印象,找出不足,继续努力。
[责任编辑:荷 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8224.htm